抗日英雄赵一曼的生平简介(抗日英雄赵一曼)(1)

丈夫10多年后归国,

见到陌生儿子心安慰;

印刷大王肩负秘密使命,

前往苏联印制钞票;

儿子成家立业幸福在望,

家庭却遭遇文革风暴;

孙女人生命运多瞬,

风雨过后晚霞映彩虹……

1950年10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同志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在北京逝世。

陈达邦作为任弼时的亲属赶往北京悼唁。其间,他见到了曾在巴黎办报的老领导吴玉章,还见到了曾长期在重庆南方局工作过的董必武。

董老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开山祖师,曾为提高人民币的印刷质量而煞费苦心。吴老和董老,这两位老人都对陈达邦的印刷业务十分称道。因此,就联名上书,把陈达邦推荐给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南汉宸。

时值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筹备货币改革,正是用人之际。很快就把陈达邦调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担任印刷局综合科科长,具体负责人民币的印刷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宣告成立的,并开始发行人民币,成为全国解放战争和解放区建设的金融支柱。但是,由于第一套人民币,是在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条件下印制的,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券别种类繁多、面额较大、纸张质量较差、票面破损严重、文字说明单一、防伪技术含量低、容易造假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进一步健全新中国的货币制度,中央人民政府做出了改革币制的决定。

当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根据政府的要求上报第一套人民币的改版方案后,迟迟没有得到批准。

人民币改版方案没有启动的原因,是中国代表团访苏之后,正酝酿请苏联“老大哥”代印人民币。货币决定国家经济命脉,货币的印制,属于国家高级机密,是一件慎之又慎的大事,一般不会让别国来插手的。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将政务院参事聘任书,授予陈达邦。陈家迁到北京后,住进了中南海。

为了新的生活,后来陈达邦又结婚了,他们开始了新的家庭生活。

在北京读大学时,陈掖贤不时回到家里,但因从小与父亲没有感情,关系不是很亲密,来往也不多,反而他同姑姑陈琮英走得十分亲近,关系比同爸爸要好。

陈达邦从此决心用自己的特殊专长,来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出智慧和才能。

从落后的旧中国,迈向新中国的道路之初,受着各种条件限制,当时印钞技术难以过关。再加上美国、老蒋常以伪钞输入捣乱。因而,提高人民币印刷质量,特别是防伪造假技术,迫在眉睫,可国内当时无法解决。

为此,中国代表团和苏联进行接触时,提出了请苏联代印人民币的要求,得到苏方应允。于是,就任命陈达邦为国外业务局印刷处处长,并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国外业务局专门委员(全权代表),秘密前往苏联处理有关印钞事务。

1952年,陈达邦等人一行,作为秘密使者前往莫斯科,会同我驻苏大使,与苏联洽谈人民币印制事宜。

在苏联期间,中苏双方就代印人民币一事进行了多次谈判。我国政府请求苏方代印总金额为40亿元的人民币,印制票面包括100元、50元、10元、5元四种。

苏方口头承诺,答应解决代印人民币。陈达邦等人就与苏方联系协调、接洽具体印钞事项。

陈达邦在莫斯科,经过多次艰难地同苏联方面洽谈,在技术问题上终于达成共识,为正式签订印钞协议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2年8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就苏联援助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项目,进行双边谈判,其中,也包括请苏联代印人民币事宜。

周总理回国时,留下李富春、陈达邦等人,进一步磋商印制人民币、交货日期等等问题,很快达成共识,并签约了委托苏方代印人民币的正式协议。

头条连载#明天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