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字廷益,号节庵,曾做过少保、兵部尚书等职位,他的一生为大明王朝鞠躬尽瘁,立下不朽功勋。可却在景泰八年(1457)“夺门之变”中明英宗受到徐有贞等大臣的谗言下将其赐死,一代名臣就这样离开人世,实属令人唏嘘。

于谦京城保卫战故事简介(北京保卫战中守一国安宁)(1)

年少之时,于谦就有高远的志向,且极其仰慕文天祥,七岁就被僧侣称赞为“他日救时宰相也”,也的的确确被一语中的。永乐十九年(1421),于谦考取了辛丑科的进士,从此开启了仕途之路。在正统年初之际,内阁朝政主要是张太皇太后、“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此时的政事清明,“三杨”知人善用、体恤百姓。因于谦为官清廉、一心为民,所以他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 晚上就可以得到批准。

于谦京城保卫战故事简介(北京保卫战中守一国安宁)(2)

但好景不长,张太皇太后、“三杨”相继于在正统五年(1440)到正统十一年(1446)之间相继去世,而深受英宗朱祁镇宠幸的宦官王振逐渐登上政治舞台,贪婪的王振开始结党营私、鱼肉百姓,朝中有攀附者甚至还称之为翁父!朝政一时之间暗无天日。

于谦京城保卫战故事简介(北京保卫战中守一国安宁)(3)

正统十四年(1449),受到北方瓦剌军来犯的消息后,王振煽动英宗朱祁镇亲自北伐,效仿朱家祖辈建立军功。英宗朱祁镇听信谗言,不顾群臣反对,下诏亲征,然而仅仅准备了两日,将军事权力交予王振后就让大军匆忙启程。

在准备不足、情报有误、用非其人、决策混乱、延误战机的种种因素下,导致了明朝版的“靖康之耻”,史称“土木堡之变”。明军在居庸关外的土木堡被瓦剌大军包围,英宗朱祁镇被俘,随行五十多名的文官武将大多战死沙场,成祖朱棣时留下的数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瓦剌大军见打了如此胜仗,便将兵锋直指北京,消息传到京师后,朝廷震动,明朝危在旦夕,以徐有贞为首的大臣希望效仿南宋,主张还都南京保全性命。

此时担任兵部侍郎的于谦就在这国难当头之际站了出来力挽狂澜。他坚决反对还都南京,主张抵抗瓦剌、固守北京,光有主张不够,在获得皇太后的支持之后,开始为抵御强敌做准备。

首先,将罪魁祸首王振的爪牙抄家灭门,借此以泄民愤,振奋士气,又联合被其压迫多年的文臣武将齐心抗敌;第二,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拥立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即位,即明代宗,让瓦剌的“送还明英宗,进取北京”的阴谋不攻自破;第三,修筑防御工事,做好充分的武器、粮食、人力准备,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第四,任用能臣为将,发动百姓,还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于谦京城保卫战故事简介(北京保卫战中守一国安宁)(4)

自正统十四年(1449)十月到景泰元年(1450)八月,瓦剌大军首领也先率军数次南下,想要拿下北京,迫使明朝就范。都因于谦防范严密而未能得逞。长期的战争,使也先倍感劳民伤财,加上与明朝交恶,无法经商获得物资。万般无奈之下,于景泰元年(1450)无条件地释放了英宗朱祁镇,恢复了蒙古部与明朝的臣属关系。

北京保卫战在于谦的英勇领导下获得了胜利,不仅为明朝延续了寿命,也保存了明朝的尊严,而英宗朱祁镇的无条件释放更是意外之喜,在中国的历史上,汉族君主被外族俘虏又被无条件释放回国是第一次。但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英宗朱祁镇被释放回国也为后续的夺门之变和于谦之死埋下伏笔。

英宗朱祁镇回京后,代宗朱祁钰表示不愿退位,不仅将英宗朱祁镇尊为太上皇囚禁在南宫,命锦衣卫加以监管,还废除英宗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

历史就是这般波谲云诡,景泰八年(1457)正月,代宗朱祁钰病重。于是武将石亨、文臣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人决定拥立英宗复位,借此飞黄腾达。十七日的早朝,兵不血刃的复辟成功,“造反派”当日就逮捕了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一众大臣,并将其关入狱中。

英宗朱祁镇曾在是否杀于谦的问题上犹豫,认为“谦实有功”。但徐有贞进言:“不杀于谦,师出无名。”短暂沉默之后,英宗朱祁镇默认同意。于谦在二十三日被押解至崇文门,在这座他誓死坚守的城池之下泰然赴死,不做争辩。

于谦京城保卫战故事简介(北京保卫战中守一国安宁)(5)

在夺门之变中一文一武一太监的三人联盟挑拨离间下,使于谦冤死。但因有复辟拥立之功,一时之间,受宠正盛,权倾朝野。不过善恶终有报,不到四年,徐有贞被流放,石亨、曹吉祥都因谋反被满门抄斩。于谦的死这才得以沉冤得雪。专权小人都被清算,明朝的政治次序也重新回归正轨。

奸佞小人能猖狂几时?害死于谦的三位主谋的结局也应对了于谦晚年的《北风吹》中写的那样“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枝将何为?北风吹,能几时!”

于谦京城保卫战故事简介(北京保卫战中守一国安宁)(6)

于谦此生如同他自己写的那样“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史》中赞扬于谦道:“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卒得复官赐恤。公论久而后定,信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