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节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吾知也如或知尔(1)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新言“先进”之二十五,萝卜/摄影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又字季路,孔子弟子。

冉有,也就是冉求,孔子弟子。

公西华,也就是公西赤,孔子弟子。

曾皙,姓曾,名点,是孔子另个著名的弟子曾参(曾子)的父亲。

某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孔子旁边听孔子教诲。孔子他老人家特地对这四位说——

我虽然比你们都年长,但你们别因为我岁数比你们大,说话就过于谨慎而不敢开口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想法。

你们平日里不总说自己有才学、有见识,但常常不为他人所知吗?你们对我这个和你们思想沟通最密切的老师,表达起来都唯唯诺诺、含含糊糊,不敢说的话,要真是有其他人想用你们,而实际又不知你们到底有何本领,这不是就全错过了嘛?!

孔子他老人家对他的徒弟们说,你们有才能想施展,但表达起自己又不能清楚透彻,还总嘀咕自己怀才不遇,这不是无的放矢,自相矛盾吗?

《论语》“述而”篇,“子曰,君子坦荡荡”——孔子说,有想法就说出来!

《论语》“雍也”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肚子里有“墨水”,别憋着,能展现出来就展现出来,肚子里没“墨水”,也就别刻意掩饰和矫情。有什么说什么,表里如一最好。

《论语》“为政”篇,孔子对“知”下了个定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什么是“真知灼见”?真知灼见,就是你知道的,你能说得明明白白,你不知道的,你能完全清楚自己是不知道,而且你也能清楚地让他人明白,你不知道。

笔者按,看来从古至今,不论是万世师表的“大圣贤”,还是普普通通的“小老师”,提问学生时,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们回答起问题来,支支吾吾,不敢说!

哈!

萝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