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1)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2)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3)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4)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5)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6)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7)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8)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9)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10)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11)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12)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13)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14)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15)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16)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17)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18)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19)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20)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21)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22)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23)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24)

芒果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25)

云南芒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

一、困境中的云南芒果产业

Ø 在2000年以前,主栽培品种:三年芒、马切苏、象牙芒、秋芒、吕宋芒等传统品种。

Ø 生产中存在优良品种少、品种结构单一、上市期集中和生产技术水平低等问题。

Ø 三年芒纤维多,可食率低,不耐贮运,根本无法进入省外市场。

Ø 云南芒果产业处于萎缩阵痛之中。

Ø 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种植面积下降,2007全省种植面积仅剩21.3万亩,产量11.3万吨,产值2.25亿元,面积由原来的30多万亩下降到20多万亩。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实践

(一)产业优势分析

云南省热区气候类型多样,优越的生态环境为生产高品质芒果创造了其它产区无法复制的产地优势。

ü 生态自然优势:

ü 错季上市优势:

ü 品质优势:

(二)科技创新探索

Ø 开展芒果产业调研,找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明确以下品种和技术创新思路。

ü 选育具有差异化发展品种:立足不同生态区的气候类型及区域优势筛选适宜品种,通过筛选找准区域性特色品种,开展试验示范,引导培育形成主导品种;

ü 老树更新改造和品种改良技术攻关:考虑好如何将老树、低产果园快速更新复壮和品种改良,建立芒果老树更新改造及品种改良技术;

ü 果实商品性和品质提升技术:考虑好如何提高芒果的产品质量及商品率,开展套袋技术攻关,提出芒果套袋综合栽培技术。

1. 不同生态类型系列芒果品种筛选

芒果原产地、主产国和国内不同芒果产区进行广泛引种,共收集保存国内外芒果品种(种质)资源650余份,建立 芒果种质圃。

选择熟期、鲜食优质、耐贮运、加工作为育种的重点目标,通过引种驯化、实生选种、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等育种途径,历时近二十年,选育出适应云南怒江流域、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不同生态区早、中、晚熟芒果品种12个,均通过省级品种审(认)定,其中3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四季芒、金煌、贵妃、帕拉英达、圣德隆和南逗迈4号等6个品种列入农业部热带作物主导品种。

帕拉英达和南逗迈4号列为2018年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

加工专用型品种3个:大寨黄心芒、云热5006、云热5007。

2.创新低位截干换种技术模式

“一种成龄芒果品种快速更新矮化栽培方法”,

“一种改变膜内循环环境的嫁接方法”

创新研发了以“低位截干、专利嫁接方法”为关键技术的低位截干换种技术新模式,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云南芒果品种更新换代。

3. 芒果套袋技术引进与集成创新

针对帕拉英达果皮颜色不均匀,且蓟马、蚧类为害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品质的问题,在引进泰国芒果套袋技术的基础上,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展了提升该品种果实外观及商品价值的套袋材料筛选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根据品种特性、成本和果实耐贮性等因素综合评价,筛选出外黄中黑内白三层纸袋并总结提出帕拉英达芒果品种套袋技术。该技术改善了芒果外观色泽,提高产品价格50%以上。

4.果园生草栽培模式创新

干旱缺水、土壤瘠薄是制约云南干热区芒果产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在幼龄(定植1-6年)芒果园行间进行新诺顿豆/芒果、大翼豆/芒果、夏季饭豆/芒果、冬季光叶紫花苕/芒果、夏饭豆/芒果 冬光叶紫花苕/芒果以及对照(杂草/芒果)6种栽培模式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诺顿豆生草栽培模式。芒果幼树行间间作新诺顿豆两年后,旱季表层土壤含水量提高3.4%,20-60 cm土壤全氮和全磷得到提高,20-60 cm土壤pH 从酸性升至微酸性,0-60 cm土壤全钾得到提高。

(三)构建产业支撑技术体系

品种、技术

平台: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热带水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科技厅)、高原特色芒果引智示范基地(省外专家局)、云南省热带水果优质种业基地(科技厅)、云南省热带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基层专家工作站(红河县和永平县)、南亚东南亚芒果工作组,省水果体系芒果岗位。

团队:21人的函盖从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耕作与栽培、植物营养、植物保护和产业经济5个学科的研发团队,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8人。

试验基地(保山) 示范基地(全省芒果产区)

(四)产业转型升级——品种、熟期、产区

科学提出将云南芒果产区划分成三个熟区,即红河流域早熟区、怒江流域中熟区、金沙江流域晚熟区。

根据品种熟期和特性评价结果将品种划分为早、中、晚三个熟期类型

品种熟期和产区熟区划分相结合,提出云南百万亩早中晚熟芒果优势产业带发展规划。

红河流域、怒江流域和金沙江流域早中晚熟3个特色芒果优势产业带。

1. 优化供给侧改革,延长鲜果供应期

国内芒果上市时间海南产区2-4月,广东产区5-6月,广西产区6-8月,四川产区8-11月,台湾产区6-8月。利用云南热区的气候类型及生态地理环境特点,通过早、中、晚熟3个类型熟期的优良品种和早、中、晚熟3个熟区的优化配置和关键技术的支撑,实现云南芒果供应期从6-8月份向5-11月份转变,延长芒果鲜果供应时间3个月,全省产区芒果供应期达7个月。云南成为全国鲜食芒果供应期最长的省份,从供给侧方面较好地解决了云南芒果成熟期相对集中的问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2. 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华坪模式

早期基础:引入芒果;品种;本土地人才培养:李美枞;郭学红

十二五:华坪芒果产业差异化发展战略:品种;技术;熟期;品牌等

十三五:科学打造世界晚熟芒果核心产区:进一步突出差异化

Ø 怒江模式

ü 品种:帕拉英达

ü 技术:套袋技术

ü 以项目组为科技支撑,以合作社为纽带,以整村推进方式推动当地芒果发展,形成了“以村为主线-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培训为切入点-示范户为辐射点-销售商为纽带-技术为支撑”的区域特色芒果产业发展格局。

ü 怒江流域芒果产业带(50万亩)

ü 云南电视台、科技日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新华社内参、保山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2021年种植面积172.1万亩,产量132.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和38%。云南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芒果生产省份,种植面积剧中全国第一位。

云南芒果产业将形成以流域产业带为特征的芒果优势产业带。产区和品种熟期相适宜的产业化发展的格局,优良品种在区域内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优良品种覆盖率达78.6%、鲜果供应期达7个月。

百万亩,百亿产值,双百产业。

产业脱贫、乡村振兴、绿色食品牌打造中一个优势特色水果产业;

三、面临形势

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科技创新与集成

新品种、新技术支撑

系统集成创新

化肥 、农药投入品、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问题 ;

水土资源利用率

四、产业需求导向联合协作攻关

ü 品种更新改良:品种需求

ü 高效精准栽培:高产优质协同、水肥药减量、土壤耕作培肥、抗旱减灾、全程信息化

ü 绿色生产技术: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绿色环保,建立高效、安全、低碳、循环和智能的热带水果绿色生产技术体系

ü 重要病虫害及新危害性病虫害:蓟马、角斑病、炭疽病;帕拉英达粗皮病……

ü 现代庄园(果园、咖啡园…… ):农机农艺装备集成与应用、 ……

ü 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模式:百花模式、新寨模式……

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遗传改良)

Ø 应用基础及相关理论:育种技术

Ø 砧木(抗性:缅8(寒),马切苏(旱)、本地三年芒(适应性);矮化(秋芒);丰产性:三年芒实生后代、高坐果率种质;柳州吕宋实生后代(抗流胶病)… …)

Ø 商业化品种选育:重点关注耐贮性、货架期与品质,协调兼顾;加工专用品种(已有基础,加快应用)

五、科学打造怒江流域芒果产业带走产业兴旺之路

——探索乡村振兴,产业(芒果)兴旺的怒江模式(品种、技术,市场、规模20万亩,怒江人民能接受的模式)

——共建研发机构(必要性,针对怒江农户学科技用科技,怒江的长效脱贫必须依靠产业,产业需要科技支撑,怒江人民长效脱贫有赖于科学种养水平的提升,实实在在的落地,人员、场所、基地、技术创新)

——共建试验示范基地(品种筛选基地,技术展示基地,技术实训基地)

——本土化人才队伍培养:建立人才与技术的传帮助带机制,培养一批涵盖县、乡、村、户的产业技术本土化的人才队伍

——打造一个“怒江情怀、科研匠造、绿色生产、高原品质”芒果品牌。

不忘初心 做好芒果科研牢记使命 写好芒果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