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亦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1)

对于我们日常交往的人,我们有一个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得真实,你要做你自己,不能套路,不能装,不能是一个天天在我面前演戏的“戏精”。对吧?

但是要是没有“演戏”的话,可能会寸步难行。

《茶馆》里面有一个段落。有一天,茶馆里面来了一对穷苦的乡下母女来乞讨。这个时候,茶馆里的客人,反应完全相反。

一位是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他是说“轰出去”,因为他觉得,要救国就要产业救国,没必要动妇人之仁。

而另一位呢,是常四爷呢,是个仗义的人,立刻施舍了两碗烂肉面给这一对母女。那请问,茶馆掌柜的王利发应该怎么表现?

在这幕戏中,王利发先来捧常四爷,说“您是积德行善”,但是马上转过脸去,马上给秦仲义支一个台阶下:“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谁也管不了。”你看这句话出来,双方的面子都给了。

如果我们非要追问,王利发对这个事到底是个什么立场?他的本来、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我估计你就是把他从戏里面叫出来,吊起来打,他也想不清楚。他的行动方式很简单:“我是个开茶馆的,要和气生财,方方面面的主顾都要照顾到。而且我说话都要符合一个好人,一个明事理的人的角色。”就这么简单。

你看,脱离了王利发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你要去追问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本来观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请你做你自己!”。

对不起,并不存在这个自己。所谓的自己是由你此时此刻扮演的角色决定的。

另外一个例子,小时候读到过一篇鲁迅的文章。是说,有人家生了个孩子,赶来祝贺的客人要是说,这孩子将来会发财,主人会很高兴。

如果客人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会得到一场暴打。这篇文章的意思是说,这个社会风气不好,说谎话的人得天下,说实话的人没好下场。

按理说每个人都会死,这个人说的话肯定是对的,但是放在这个场合下,肯定会挨打的。

现在看来,鲁迅的文章是有问题的。就想想你,不管多么认同诚实是一种美德,你也不会在人家生孩子的时候赶去说一句,这孩子将来会死的。

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脱离了社会角色,讲实话,不仅不是美德,反而是拒绝履行社会义务,时间长了,那是自绝于社会。

这个在不同场合的时候,还真得靠“演戏”维持自己的角色。真的是人生如戏。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