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宁路骑楼、东山口洋房、海珠桥、广东国际大厦……这些广州人非常熟悉,又传承着最原汁原味广州味道的建筑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是什么?

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

日前,广州公布了第七批历史建筑名单,一同公布的,还有第一到第七批历史建筑的全名单。自2014年以来,广州一共确定了七批共828处历史建筑,扎实推进了一大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在守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中焕发出老城市的新活力。

在广州众多历史建筑中

有些独具特色的建筑让人印象深刻

之最

“头号”建筑多次改造“迷你”建筑仅1㎡

编号为“GZ_01_0001”:位于文化公园内的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旧址水产馆,也被称为广州“头号”历史建筑。水产馆是中国第一个岭南现代建筑,由著名岭南建筑师夏昌世主持设计,始建于1951年10月,是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的展馆之一,一直保留至今,已经经过了多次改造。

广州的人文景点有哪些(828个都是广州的无价之宝)(1)

编号为“GZ_07_0013”:第七批历史建筑中的鱼珠船厂旧址,也就是第828号历史建筑。位于黄埔区鱼珠街的鱼珠船厂旧址港池船排、候工房,核心价值要素是港池、船排的主体结构和配套机械设备,以及候工房的外立面。该处建筑建于上世纪60年代,是广州港开展航修业务的实物见证。该建筑具有典型的工业建筑风格,港池船排和机器设备完整保存,直拉船排体现了船舶修造工艺特色。

广州的人文景点有哪些(828个都是广州的无价之宝)(2)

占地面积最小:大岭村大巷巷门,仅为1平方米,坊门小巧精致,以红砂岩、青砖砌筑,还保留有大门的构件,样式、结构、材料、施工工艺均体现了一定的地域特色,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广州的人文景点有哪些(828个都是广州的无价之宝)(3)

占地面积最大: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旧址,达114000平方米。该建筑是1955年为了展示苏联经济文化建设的成就而建设的,建筑师为广州市设计院的林克明、麦禹喜、佘畯南、金泽光等。建筑布局主次分明,功能适用而外观和谐庄重,设计上运用了多种符号体现中苏友好的主题。展馆并没有简单地照搬苏式建筑的设计手法,而是结合广州成熟的民族复兴式建筑手法进行建造。

特色

分布11个区 跨越近200年

2013年底,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经市名城委审议通过,并在2014年获市政府批准。2022年7月14日,广州市政府网站正式公布了第七批历史建筑的名单。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历史建筑主要有三大特色:突出城乡结合、地域扩展、区域平衡;建筑类型丰富多样,聚焦于反映时代特征、地域特色、民俗传统;建成时间跨度接近200年,充分展现了广州各个历史时期独具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和人文精神,传承着最原汁原味的广州味道。

广州的人文景点有哪些(828个都是广州的无价之宝)(4)

公布的828处历史建筑中,分布在越秀区的最多,有259处,荔湾区、海珠区分别以226处和96处位列第二三位。

在建筑类型方面,广州是全国范围内涉及历史建筑类型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既有传统民居、坛庙祠堂、学堂书院、宅第民居等反映岭南传统建筑的类型,也有近现代建造的店铺作坊、历史事件纪念地及纪念设施、近现代住宅。建筑类型涉及居住、工业、交通、金融商贸、水利、医疗、宗教、园林等方面。其中,以近现代住宅最多,共295处,占比超过1/3。

时间跨度上,800多处历史建筑建成时间跨度接近200年,最早为清中期,最晚到上世纪90年代,清代至民国时期占比超过80%,其中以民国时期的建筑最多,接近60%,多以近现代住宅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各个时期经济文化建设的代表性建筑共计114处,约占广州市已公布历史建筑的1/8,类型涉及文化展览、科研教育、酒店旅社、园林等方面,以公共服务建筑为主。其中,上世纪80年代后建成的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岭南画派纪念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建筑群、广州造纸厂旧址等建筑,集中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各领域百花齐放的建设成果。

广州的人文景点有哪些(828个都是广州的无价之宝)(5)

广州的人文景点有哪些(828个都是广州的无价之宝)(6)

活化

促进历史建筑多功能使用

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公布后,广州有序推动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活化利用等工作,特别是紧抓全国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试点工作契机,主动创新,积极探索,扎实推进了一大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推动了广州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18年,广州列入全国首批10个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2019年1月,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总结现场会在广州顺利召开,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成效受到住建部和兄弟城市的肯定。

近年来,广州以《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主干线,出台多个配套政策文件、技术及工作指引,包括《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广州市历史建筑修缮监督管理与补助办法》《广州市深化推进城市更新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的工作指引》等。

其中,2020年,广州结合自身实际,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在功能上,鼓励引入众创空间、文化创意、科技孵化等新兴业态;在空间上,允许适当增加面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也允许在建筑外部按比例增加附属面积用于满足消防、市政等管理要求;在审批上,制定了适应历史建筑特点和保护需要的消防管理方案作为管理依据。广州通过政策创新带来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实践,有效激发了多方的动力,实现了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和城市开发建设“双赢”的局面。

在中国建筑学会2019~2020年建筑设计奖评审中,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实施的3个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入选“建筑设计奖”,获奖的3个项目分别是诚志堂货仓旧址保护活化项目、双溪别墅保护修复项目、恩宁路永庆坊保护活化项目。

诚志堂货仓旧址

广州的人文景点有哪些(828个都是广州的无价之宝)(7)

诚志堂货仓旧址保护活化项目实现了从百年仓库到特色幼儿园的华丽变身。穗规资宣供图

双溪别墅

广州的人文景点有哪些(828个都是广州的无价之宝)(8)

双溪别墅保护修复项目 穗规资宣供图

恩宁路永庆坊

广州的人文景点有哪些(828个都是广州的无价之宝)(9)

恩宁路永庆坊保护活化项目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摄

除了三个获奖项目外,TIT创意园、华安楼、城安围船厂等一批活化利用项目也实现华丽变身,现在利用科技、文创、旅游等新业态,盘活旧厂房、旧物业,老建筑,已经成为广州历史建筑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的新路径。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表示,第七批名单认定后,该局将按程序继续开展历史建筑推荐认定工作。后续在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利用方面,将继续坚持保用并举、以用促保,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促进历史建筑多功能使用,推动历史建筑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同时通过腾迁、协议出租等方式,推动直管房历史建筑活化利用。

馨园,中西风格结合的近现代独立住宅,曾是民国广州第一任警察署署长的官邸。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 摄

专家说法:历史建筑要“活保”“保活”

广州有2230多年建城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岭南文化中心地。粤剧艺术博物馆的主创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谦说:“广州历史文化遗产的家底非常丰富,可以概括为:量大、面广、精彩、稀缺、完整。应该擦亮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竞争力。”

在已经认定的800多处历史建筑中,工业遗产是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郭谦表示,珠江前后航道两岸聚集了众多的工业遗产,是广州近两百年的工业发展史缩影,也是民族、国家的复兴史,更是近代亚洲工业发展的代表,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潜质。启动珠江航道工业遗产申报工作,将带动和引领广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是推动广州迈向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步。

未来广州的历史建筑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郭谦表示,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是历史文化保护领域一份纲领性、引领性的文件,“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价值导向、应保尽保,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多方参与、形成合力”,这32个字反映了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历史文化的中心思想。

郭谦同时认为,历史文化保护不是简单的技术工作,而是一项全面性的工作。在历史文化保护中一定要有国际视野,与国际接轨。具体到历史建筑,不能“死保”,而是要“活保”“保活”,要赋予其新的生命,要大胆活化,让更多人去看,要利用当中保护。他说:“对文物的利用要比较谨慎,强调修旧如故;对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国际惯例没有控制那么死,要强调保护核心价值,其他东西可以改造、活化,可以有更好的空间形式来呈现。”

但在价值审美上应该更加包容,郭谦说:“可以有残缺美,可以有补丁美,新旧要融合,不要把老的做成新的,也不要把新的做成老的。例如我们在永庆坊项目的设计中就保留了不少‘残垣断壁’。”他强调,历史建筑需要用“绣花功夫”去保护和利用,需要出精品,不能运动式、卡通式、布景式的保护,而是要专业、深入地去做好设计。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骆昌威、莫伟浓、高鹤涛

长图制图:王圆媛

来源: 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