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原创ip(我们也有自己的IP)(1)

陈倩文在菠萝地里干活。

传统原创ip(我们也有自己的IP)(2)

2004年陈倩文开始种植菠萝,从最初的几十亩到现在的百余亩,家里的收入逐年提升,也为村里的贫困户们提供了就业岗位,更是将自己的种植经验倾囊相授给其他菠萝种植户。“去年受疫情影响,农场营业额近100万元,今年预计能达到130万元左右,明年争取突破150万元”,在自家的菠萝地里,陈倩文对神湾菠萝的未来满是期待。

在神湾镇铁炉山自游农场菠萝种植地里,一垄垄神湾菠萝地像是梯田,从山腰层层叠叠直到山脚。每年入夏便是菠萝上市的季节,满山遍野弥漫着清甜的芬芳,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采摘菠萝。

自游农场老板陈倩文是地道的神湾人,打小生活在铁炉山脚的神溪村,从他记事起,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在家门口或地里种上几垄菠萝,供自家食用或送给亲朋好友。

装潢公司老板转行种菠萝

5月10日上午10时许,一场急促却又短暂的大雨,像是在汗蒸房里泼下几瓢凉水,顷刻间蒸发得毫无痕迹,只留下一团团从地面升起的热气。菠萝地里,湿热的空气中混杂着泥土的气息和菠萝的芬芳,地里的菠萝因上市季节的不同,呈现出褚红、青色或是金黄的颜色。

暴雨刚过,陈倩文便弓着腰在菠萝地里忙活起来,用手除掉田里的杂草,将菠萝周边的叶子拢上,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看似简单的活,对体力和耐心着实为一大考验。“中午、下午的阳光太猛,菠萝也会被晒伤,将叶子拢起来,可以为果子遮阴”。

每一种职业,都会在从业者的身上留下印记。以种植菠萝为生的人,手上、胳膊上有着明显的特征——菠萝叶的边缘有着细密且尖利的锯齿,陈倩文的胳膊上,总是布满着菠萝叶划出的一道道痕迹。再热的天气,陈倩文在菠萝地干活也要戴上棉线手套,一天下来,厚实的手套被汗水浸透。

今年50岁的陈倩文,是种植菠萝的一把好手,自游农场出产的神湾菠萝,尽管价格要高出周边农场,却依然供不应求。十余年的种植经历,陈倩文总结了不少经验和技术,向他取经的菠萝种植户们络绎不绝,他也就成了神湾远近闻名的菠萝种植专家,殊不知他却是“半路出家”。

上个世纪八90年代,高中毕业的陈倩文进入到装潢业。“每月收入有两三千元,在当时算是高收入了”。到九十年代末,装潢公司犹如雨后春笋般开起来,“做装潢的人多了,竞争也大了,收入渐渐失去竞争力”。

2000年后,陈倩文开始考虑转行,第一时间便想到种植神湾菠萝。当初装潢公司的老板突然转行种植菠萝,不少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当时农村“洗脚上田”的想法盛行,村里的年轻人都想着外出打工出人头地,陈倩文的这一想法在众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好在家人对他十分支持。

2005年,陈倩文在神溪村承包了几十亩地,开始种植菠萝。起初种植菠萝全凭经验,几乎毫无技术可言,一亩地收成也就1500个菠萝,加上存储方面也没经验,损耗较大,一年忙活下来也没什么收益。陈倩文并未因此沮丧,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他购买了大量的菠萝种植书籍自己钻研,镇上举办的菠萝种植培训课程他一节也不落下,有专家下地指导他在一旁专心做好笔记。

几年学习下来,陈倩文的菠萝种植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什么时候施肥、追肥,怎样防止土壤里的水分过分流失,如何给菠萝防寒、防晒,如何盖地膜,以前全凭经验,现在讲究科学种植,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神湾菠萝的产量以及味道、口感”。

潜心研究菠萝改良种植技术

随着菠萝的产量逐年提升,陈倩文开始潜心于研究改良种植技术。“神湾菠萝是在来自海外的优良品种‘金山种’的基础上,经过百年来勤劳神湾人的代代培育,才逐渐形成今天的神湾菠萝,这也就意味着神湾菠萝可以通过改良种植手法,来获取更好的口感和味道”。

在扩大菠萝种植面积的同时,陈倩文通过有机种植、严选菠萝种苗,来延长神湾菠萝的挂果周期。如今自游农场神湾菠萝挂果周期长达18个月,延长了半年左右。周期的延长,也就意味着收益的削减,这种看似不讨巧的做法,却让自游农场出产的神湾菠萝的口感、甜度更上了一个台阶。

2019年,提纯复壮神湾菠萝在自游农场试点种植,选用优质菠萝顶芽种植,使用有机肥料,生长周期长达两年半,香味更浓郁、甜度更高,售价30元/斤,是普通神湾菠萝价格的两三倍。尽管如此,3000棵提纯复壮神湾菠萝上市一周就销售一空,“不少顾客表示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菠萝”。

神湾菠萝价格逐年走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种植神湾菠萝,有人不按标准种植,导致市场上的神湾菠萝品质参差不齐,质量不达标,甚至以外地菠萝冒充神湾菠萝,严重影响了神湾菠萝的声誉。为了让消费者能品尝到正宗的神湾菠萝,2018年开始,在中山市、神湾镇农业部门的指导下,自游农场开始筹建神湾菠萝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和标识系统,组织本地农民按照标准种植优质神湾菠萝,并在神湾菠萝的产品上打上防伪标识、贴上溯源二维码,以明示出品正宗。

陈倩文介绍,这个二维码正是其推动建设的神湾菠萝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系统和标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产品名称、规格、生产企业、检测单位等信息一目了然,发现质量安全问题时可追溯到责任人。

神湾菠萝IP走红密码

陈倩文酷爱旅行,每年都会抽出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外出旅行,这些年他走过色达、甘孜等地区。在看过祖国大好河山之后,陈倩文留意到每一个旅游热门地,都有独特的IP,“我们神湾也有自己的IP,就是神湾菠萝”,陈倩文认为,神湾菠萝的品质可以跟很多知名产区的菠萝相媲美,甚至要更好,但这些年来,神湾菠萝的名气还是局限在粤港澳。

如何让神湾菠萝的名气走得更远?陈倩文认为要让外地的食客亲口品尝过,才能知道神湾菠萝的优势。这些年,他自掏腰包到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参与农博会,神湾菠萝每到一地都会大受欢迎,甚至有新疆的客户找他购买神湾菠萝。2017年自游农场的神湾菠萝荣获了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20年自游农场申报的神湾菠萝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

种植菠萝需要人手,陈倩文就近雇佣经济困难的村民打理菠萝地,倘若到种植或菠萝上市,要雇上十多名村民,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陈倩文还组织了一支志愿服务队,探望老人,到铁炉山清理垃圾。“去年受疫情影响,农场营业额为100万左右,今年预计能达到130万,到明年争取突破150万”。

自家的收入逐年增加,陈倩文并不满足于此,他将十多年的种植经验倾囊相授给其他菠萝种植户。2009年陈倩文还在村里创办了一个以农家乐为主题的农场——自游农场,为前来游玩、摘菠萝的游客们提供一处休憩的地方。除此之外,自游农场还担负着一个重任——神湾镇不少农产品种植培训课程都在这里举行,让不少种植户受益。

2016年,神湾镇对封开县展开扶贫工作。2017年7月,江川镇裕丰村建立优质水果种植示范基地。扶贫工作队与裕丰村“两委”协商后,决定将神湾菠萝引入当地种植。陈倩文作为种植专家受邀前往裕丰村手把手教村民种植菠萝。2019年,裕丰村的神湾菠萝迎来丰收,销售十分火热。如今裕丰村的神湾菠萝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更多村民尝到神湾菠萝的“甜头”,实现了脱贫致富。

统筹:南都记者 王卫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 通讯员 庞莉莉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