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艺术规律在文学描写中的具体表现,是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从写作的角度来说,点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描写手段,常用于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与人物刻画。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场景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场景的一般性叙述或概括性的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面结合的写法就是“以面衬点”“以点带面”的写法。点,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一)点面结合实例

点面结合写场景能渲染一种气氛,衬托人物的精神品质,挖掘事情的深层含意。具体的点面结合的方法,看看以下的事例就能体会到了。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写首都人民自发地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场面十分感人。其中的场景描写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

原文: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母亲的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母亲有一双温柔而美丽的手,我也一样。

最近回家,我见到的母亲的手,很使我心酸。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大大的,黑乎乎的,沾满了泥土和草叶的汁水,又是那样的粗糙。冬天刚刚开始,它就已经开裂,粗粗的手指上缠满了胶布。

母亲的手却一刻也不停地忙这忙那,一会儿去割草,一会儿又去锄地。她洗衣服时,将那双手伸入冰凉的水中,我看见她打着寒颤,口里“丝丝”地吸着冷气。唉!可爱的母亲,然而她竟不肯休息片刻。

那天吃过晚饭,我便打开电视机来看,母亲却拿出菜刀,开始切白天割来的猪草。在昏暗的灯光下,母亲飞快地切着,一把接着一把,一刀一刀切得很吃力。不一会儿,突然,她“哎哟”地叫了一声,扔下菜刀,右手紧紧握住左手食指,血从指缝中流出来,想是切得很深。我从椅子上跳下来,猛地拉开抽屉,拿出白纱布和止血药。母亲松开左手食指,血沾满了那只手指,殷红,殷红。我连忙给她上了药,缠上了白纱布。血又染红了白布。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手中流出的血是如此的鲜红,红得耀眼。

第二天,我刚醒来,就听见楼下的声音。我连忙起来,来到楼下,母亲正在洗衣服,她那只昨天被刀切伤的手正浸在冰凉的水中。她的脸一阵阵抽搐。我连忙跑过去,把她的手从水中拉出,用一块干燥的毛巾擦干。我的鼻子一酸,几乎落下眼泪来。然而,母亲却歉意地说:“今天你要回学校,不能早点给你做好早饭了。”我紧紧捧住母亲的手——那双大大的、黑乎乎的手,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了。

时间飞逝着,不觉已到了上车的时间。不知怎的,我却十分留恋家里,留恋这一片温馨的乐土。于是,我一会儿上楼装模作样地像在寻找一本书,一会儿又下楼来东翻翻西看看。母亲默默地看着我,走过来,用她那只受伤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柔声地对我说:“雀儿总要出窝去学飞的,孩子,不管家里多好,为了读书,你不该留恋这些。”我抬起头望着那双充满爱怜与期望的眼睛和那只缠着纱布的手,我突然发现,这不是我梦中所见的吗?

今天,我在这异地的中学读书,任何时候,我都忘不了母亲那双手,那双大大的、黑乎乎的、裂开了皮肤的手;忘不了她送我时那双手向我倾诉的无限亲情。

啊!母亲的手,不管它的外表是多么难看,多么丑陋,它血管里流动着的,永远是殷红的、热爱儿女的血。

啊!母亲的手!

本文结构图

记叙文写作如何抓细节(如何把记叙文写生动)(1)

《母亲的手》开头之后,“母板块”叙述“母亲的手受伤了,但不顾伤痛,仍然辛苦地忙碌着”,“子板块”举例“粗糙开裂”“割草锄地”“洗衣服”三件事,文章最后抒情结尾。其中详例是对“点”的勾勒,略例是对“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这类文章写作时略例以三四个为佳,如果能够形成有代表性的格局,则更能表现文章的主题了。

(三)举例及点评

名作欣赏

两岸山势奇绝,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各峰有各峰的姿态,人们给它们以很高的美的评价和命名,显然使我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而诗意又是变化无穷的。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岩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杜鹃了,峡急江陡,江面布满大大小小漩涡,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

——节选自刘白羽《长江三日》

佳篇品读

老师叫了好几个同学先去拿,坐在座位上的我要急死了!我看到其他同学也伸长脖子,直勾勾地看着,拿到明信片的同学,个个笑容满面,有的还兴奋地亲一口呢。终于到我了,我快跑上去挑选,各种各样的风景让我眼花缭乱,这张风景好,那张风景也好,让我难以取舍,看了好一会儿,我选择了中国的“珠穆朗玛峰”明信片。老师问为什么喜欢这张,我激动地说:“因为我喜欢山,而且特别喜欢雪山。”老师笑了:“我也喜欢山,希望你以后能去爬这座山。”

——节选自王安栋《属于我自己的第一张明信片》

点评

叙述中写景状物也要点面结合。“点”的详细描写最能显示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面”的概括叙述则能体现景物总体特征。点面结合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长江三日》片段先从总体上写山势,接着分写深灰色石岩、绿茸茸草坂和悬岩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将两岸景色写得充满诗情画意。

《属于我自己的第一张明信片》恰当地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出了同学们急切要得到礼物的场面。片段中按照先“点”后“面”再回到“点”的次序安排材料。尤其是紧紧抓住同学们的“动作”和“表情”这两方面,描写非常具体,逼真地写出没拿到礼物的这些同学的急切和拿到礼物的兴奋,再加上对老师的语言描写,整个场面描写画面感十足,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果写作时只写“点”不写“面”,文章会显得内容零散。点与面的描写都不具体,不能突出文章的中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下笔之前没有好好思考,自己要写的这个场面中,“点”在哪里?“面”在何处?如果主要人物不止一个,重点想写谁?二是对人物的描写不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