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如今成了大部分学生提升自己的必经之路,甚至个别专业不考研就没办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也因此被学生戏称为第五年大学,近些年难度也在不断提高。

不管是就业,考公还是考编制,学历的不同,决定学生的起点和顶点的不同。为了满足更多学生对于学历上的需求,硕士分为了学硕和专硕。

专硕和学硕的四大误会(明明学硕含金量更高)(1)

其中学硕的含金量是最高的,但是近些年学校对于学硕的重视程度没变,学生却变了。渐渐的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含金量没有那么高的专硕,为什么呢?

明明学硕含金量更高,为什么选专硕的更多,学生也越来越现实

同学们近些年应该也发现了,明明学硕那边竞争压力要小一些,专硕这边学生堆成小山了,也拦不住的往专硕那边跑。

专硕和学硕的四大误会(明明学硕含金量更高)(2)

这里面可能有些学生被一个假象迷惑住了。学硕和专硕的招生人数,相差很多,两者能相差很多倍以上,这就导致学生误以为学硕那边竞争很严重。

觉得竞争严重的学生变多了,自然报名的学生就少了。其实这几年的数据统计,专硕的淘汰率,要比学硕高。

专硕和学硕的四大误会(明明学硕含金量更高)(3)

除了录取人数上的差距,还有就是报考难度上。学硕的含金量高,难度无疑也是高的。学生自认为能力不足的学生就不考了。

在这样“我不行,我不敢“的心理作祟之下,学生报考学硕的就变得少了很多。剩下的就不是这么想的了,剩下的那批报考专硕的学生,考虑得很现实。

专硕和学硕的四大误会(明明学硕含金量更高)(4)

大部分学生考研是为了就业,而学硕更适合学生就业,也更适合现在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即使学硕的含金量很高,老师更喜欢,未来可持续发展也相对更好一些,但是学生仍然对专硕更加情有独钟。

为什么说专硕更加适合学生就业,原因是这样的

想要就业首先就需要学生先毕业,学硕毕业条件相对苛刻,对于论文的要求更加严格。专硕毕业相对更容易一些,论文相对简单。

专硕和学硕的四大误会(明明学硕含金量更高)(5)

学生毕业之后,就涉及到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需求。普遍的用人单位,专硕就够用了,学硕更适合未来读博,学生没必要也还浪费时间去学硕。

读书就是读书,为什么会有学生觉得浪费呢?这个要从学硕和专硕的年限来看,学硕需要三年,专硕只需要两年就能毕业。

专硕和学硕的四大误会(明明学硕含金量更高)(6)

企业也能接受专硕的学历,学生又能少花一年时间,何乐而不为呢。而且专硕在教学时间上,更适合大龄考研的学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大龄考研,经常能在学校里看见30 甚至40 的学生。这些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在拼搏的人,时间对于大龄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专硕和学硕的四大误会(明明学硕含金量更高)(7)

如果学生毕业之后想要考公,那么对于年龄接近35的学生而言,专硕几乎成了唯一选择。毕竟学硕学习时间长,而且很容易延期毕业,对于大龄考生来讲,时间就是金钱。

学生有这么多选择专硕的理由,那么学硕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呢?什么样的学生更适合报考学硕呢?我们来看一下。

专硕和学硕的四大误会(明明学硕含金量更高)(8)

学硕更适合这样的学生

学硕更适合比较喜欢科研,自己能够沉浸进去的学生。可以在实验和研究上下功夫,这样和老师的需求也是不谋而合。

学硕培养的是科研型的人才,适合以后读博,或者去科研一类的企业。待遇和社会认可度都会高很多,有利有弊,学硕也挑学生。

专硕和学硕的四大误会(明明学硕含金量更高)(9)

学硕每个学校需要的数量不同,老师选择学硕,意在挑选精英。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一定要过硬,才能得到导师的青睐。

学硕和专硕不同,学硕在学习过程当中会得到老师更多的提点和关注,所以在日常的实验研究方向,以及论文上,老师会下更多的功夫,学生也会更辛苦一些。

专硕和学硕的四大误会(明明学硕含金量更高)(10)

学生一定要沉浸进去,如果在论文有什么纰漏或者研究方向,研究深度等问题不太合格的话,很可能会延期毕业。

也正是因为毕业不容易,所以学生的家庭在经济条件上也要相对来说好一些。不至于需要学生尽快的毕业去补贴家用,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来消耗在学术问题上。

专硕和学硕的四大误会(明明学硕含金量更高)(11)

学术和专硕各有各的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果在科研上没有过多兴趣,只是为了工作需求的话,还是建议学生选择的专硕,性价比来得更高一些。如果学生有意向往更深层次去研究,那么就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学硕吧。

今日话题:你喜欢学硕还是专硕?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