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类型(队友or对手认清化妆品的不良反应与功效宣称)(1)

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国家按照风险程度对化妆品实行分类管理,将化妆品分为特殊化妆品和普通化妆品。特殊化妆品是指用于染发、烫发、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的化妆品以及宣称新功效的化妆品。国家对特殊化妆品实行注册管理,对普通化妆品实行备案管理。

特殊化妆品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后方可生产、进口。国产普通化妆品应当在上市销售前向备案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进口普通化妆品应当在进口前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判定化妆品可以根据其定义,从使用目的、方法及部位来分析。使用目的超出清洁、保护、美化和修饰,如减肥、抑菌等;使用方法超出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如口服、注射等;施用部位不是人体表面,如皮下等均不属于化妆品。

有时会有机构宣称,医疗美容也属于化妆。这就要消费者提高警惕、认真辨别了。化妆品是供大众消费者日常使用、涂抹到人体表面起到改善、防护、美化和修饰作用的产品,作用效果较为温和,符合化妆品相关法规规范要求,安全性较高,适合消费者日常使用。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和再塑。实施医疗美容项目必须由具有执业资格的人员,在相应的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中进行。医疗美容和日常使用的化妆品有本质不同,消费者一定要注意区别。

化妆品的不良反应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化妆品给消费者带来了美丽,但有一些消费者使用化妆品后,引起了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这是最常见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的表现。有的化妆品还可以导致皮肤色素的异常、毛发脱落、口唇炎症、指/趾甲畸形、引起或者加重粉刺等。

化妆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类型(队友or对手认清化妆品的不良反应与功效宣称)(2)

导致化妆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一是来自化妆品本身,产品配方可能含有酒精、香精或芳香的植物提取物等刺激皮肤的成分,或皮肤对配方中某种成分或成分组合过敏;二是化妆品使用者的个体差异,使用了不适合自身皮肤特性的产品,也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三是某些促渗物质或促渗技术的使用,使化妆品成分过度进入皮肤深层而加大了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四是使用违法产品所导致的不良反应。

使用化妆品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任何安全问题时,应该第一时间停用产品,并立即清理掉皮肤上的残留物,避免对皮肤的进一步刺激。及时到专业的医院就诊,向医生征求意见,建议带上可疑的化妆品及完整包装,以便做皮肤斑贴试验等辅助检查,同时配合医生采集信息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

如何减少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一,要选择有合法渠道来源的化妆品,在美容美发机构使用化妆品也要问明产品来源,仔细察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必要时可要求查看进货证明。购买产品时要注意索要发票和购物凭证,以备维权。

第二,要注意查看化妆品标签内容是否清楚、包装是否完好。标签中产品名称、全成分标注、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使用方法、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储存条件以及必要的安全警示等,都要标示清楚;进口化妆品应有中文标签。消费者应对化妆品功效有合理的预期,对标签中有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具有夸大宣传或引人误解内容的化妆品应提高警惕,避免使用。

第三,要按照化妆品标识中规定的使用方法合理使用化妆品。如发生化妆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如有必要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就医时要携带近期所使用的化妆品及其包装,以帮助医生判断出现的症状是否与使用该化妆品相关。

化妆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类型(队友or对手认清化妆品的不良反应与功效宣称)(3)

需要注意的是,过敏体质、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化妆品应当更加注意产品选择。过敏性体质(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人群、过敏性皮肤病(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等)患者,在使用化妆品前应做皮肤测试。消费者清楚自身过敏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查看化妆品标签全成分标注来识别产品是否含有自身过敏的成分,最大限度地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过敏的产品。

孕妇在选择化妆品时,除应考虑化妆品对自身的影响外,尤其要考虑腹中胎儿的健康。因此,要尽量选用成分简单的化妆品,减少不必要的化妆品使用,比如:染发、烫发、祛斑、香水、口红等产品的使用。

发生化妆品不良反应后,消费者可以与化妆品品牌方联系,告知其怀疑使用某一款产品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消费者如果去作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基地或者监测哨点的医疗机构就诊,可以通过该医疗机构报告不良反应。消费者也可以向当地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或者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可能与使用化妆品有关的不良反应。

使用化妆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客观地讲,市场上绝大多数化妆品是安全的。在发生化妆品不良反应的人群中,绝大部分不良反应导致的损伤是轻微的,停止使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化妆品后,绝大部分消费者的症状可以自愈。因此,消费者既要提高安全用妆意识,也要对安全用妆充满信心。

正确认识化妆品功效

与药物不同,化妆品只起到改善、防护、缓解、美化和修饰的作用,其作用都比较温和。作为消费者在选择化妆品时需理性,不对产品有超出化妆品范畴的功效期许,也不相信过于夸大的宣传。化妆品不是药品,不具有治疗皮肤疾病的功效,如果出现皮肤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命名规定》《化妆品命名指南》《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等文件,均禁止化妆品宣称中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夸大功能、虚假宣传、贬低同类产品或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或者混淆的内容;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禁止标注的内容,也不得标注虚假、夸大等违反国家相关法规的内容。

从化妆品定义出发,能识别出违法宣称、虚假夸大宣传的情况。化妆品的作用只有: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修饰几种情况,且作用温和,只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有些化妆品广告如“肌肤15倍透亮白皙,7天后奇迹般呈现亮白光采、迅速美白”,这些看着就让人心动的宣称,消费者应理性对待。

化妆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类型(队友or对手认清化妆品的不良反应与功效宣称)(4)

化妆品防腐与保存

化妆品中添加防腐剂是正常的。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个充满微生物的世界,化妆品中的许多原料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微生物可大量生长繁殖;在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如果设备、环境等清洗、消毒不彻底易产生微生物,造成化妆品的一次污染。我们在取用化妆品内容物时,有可能造成化妆品的二次污染。

为了避免化妆品在生产、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发生腐败,一般需要在化妆品中添加防腐剂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确保其在使用期间不会因为微生物滋长而变质。防腐剂是用来抑制或防止化妆品中微生物生长繁殖,进而防止产品腐败的一类原料。防腐剂的种类繁多,为安全起见,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对化妆品防腐剂使用作了相关规定。我国现行《技术规范》规定有51种(类)防腐剂可用于化妆品,并对化妆品准用防腐剂的用量使用范围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由于我国《技术规范》的防腐剂列表为肯定列表,使用化妆品防腐剂时只能选用防腐剂表中的防腐剂。

一些消费者“谈腐色变”,觉得只要不含防腐剂就是安全的、高品质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目前宣称不含防腐剂的化妆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产品中确实不含防腐剂,多限于一次性包装产品(如胶囊类产品)和基质本身不易长菌的产品(如唇膏、花露水、香水等)等。第二种是涉嫌炒作概念。这一类产品并不是没有使用防腐成分,而是添加了一些具有抑菌效果同时又不在《技术规范》准用防腐剂列表里而又具有防腐作用的成分,如戊二醇、辛甘醇等。含这一类防腐成分的产品并不一定比按照《技术规范》要求使用防腐剂的产品更安全。第三种是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的产品,比如实际使用了防腐剂却宣称没使用,还有回避使用的防腐剂片面宣传没有使用的防腐剂等。

应该理性、科学地看待化妆品中存在的防腐剂,我国法规要求所有的化妆品上市前都需要进行毒理学测试或一定的风险评估,一般来说,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防腐剂的化妆品是安全的。

不过,化妆品的保存还是很关键的。一是忌光照:阳光或灯光直射处不宜存放化妆品。光线照射会造成化妆品水分蒸发,某些成分会失去效力,紫外线照射会使其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出现膏体干缩、油水分离等现象,影响了原有功效。

二是忌冷和热:冷冻会使化妆品发生冻裂现象,解冻后还会出现油水分离、稳定性变差。而过热的环境会对化妆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缩短它的保质期。

三是忌潮湿:有些化妆品中含有蛋白质,受潮后容易发生霉变。如果包装使用的是铁盖玻璃瓶,受潮后铁盖容易生锈,腐蚀化妆品,使其变质。

四是忌污染:化妆品使用后一定要及时旋紧瓶盖,最好避免直接用手取用,或取用时注意手部卫生,如果一次取多了,也别再放回瓶中了,以免细菌等微生物侵入繁殖,从而引发皮肤问题。

来源:消费指南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