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京国家大剧院加场后,舞剧《咏春》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也加场了。4月15日、16日演出后增加17日晚场,票依旧秒光。99%的热门舞台剧,观众追着演员跑,《咏春》例外,因为编导韩真、周莉亚是票房保证。《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持续高居年度票房三甲,两位编导成为比演员更耀眼的明星。

两年出一部新作品,韩真、周莉亚为创排《咏春》用5个月时间扎根深圳。不少大牌编导只督阵首演,韩真、周莉亚一路跟着巡演团队走,深圳、长沙、东莞、珠海、北京,如今又来到上海,“因为《永不消逝的电波》,我们对上海观众有深厚的感情。”

谁在哭

4月15日下午1点半,《咏春》在保利大剧院联排。“大春”上场,不到半分钟的戏,排了三遍。“大春强烈一点,要像风,不是脚下使劲,是脸上神采”“下场口第二道幕遮光布漏光,把底幕拉直,不要有褶”,黑暗中,不断传来编导的指挥声。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1)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2)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3)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4)

大春扮演者冯浩然据说是剧组哭得最多的人。他在上海回忆,“国家大剧院最后一场《咏春》,大家很疲劳,顶着一股劲上台。我忍不住蹲着使劲哭,因为感受到人物的感情,团队的凝聚力。”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5)

习惯待在灯控室的周莉亚分享了更详细的版本,“中场休息时,场务告诉我,有个穿短袖的演员在侧幕哭。我吓死了,以为‘大春’受伤了。幸亏有人补充,‘不要急,是真姐(韩真)第一次表扬了他。’”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6)

接演叶问一角,常宏基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两位编导有那么多优秀作品,男一号都很厉害。我和她们第一次合作,有一种挑我演是不是错了的感觉。我会成为她们最差的选择吗?同事们给了我鼓励和安全感,现在我慢慢能享受舞台了。”常宏基因为综艺《舞蹈风暴》被观众熟悉,“参加综艺的好处,时刻提醒我不能比那时差。《舞蹈风暴》给我定下标准,必须进步,必须更加优秀,才能向期待我、喜欢我的人交出满意的答卷。”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7)

《咏春》演员们恶补武术的一年,常宏基极少休息,“偶尔歇一天,我也在琢磨角色。武术气息是短促的,把气息集中为一点,然后出拳。舞蹈气息像流水一样。两者发力方式完全不一样。不过,单纯学武术,学得再像,也是学徒,不是掌门。舞蹈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掌门形象。”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8)

张娅姝在《咏春》分饰电影导演、八卦掌掌门两角,“比起一招一式,更重要的武学精气神,超越把腿和拳放在哪里。”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9)

执行编导张振国、何俊波寻找每个武术门类的标志性动作,“舞蹈提供音乐脉络,需要编排武术动作来卡点。音效犹如电影,有拳风的感觉,为舞剧加上电影大片般的质感。”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10)

又见女子群舞

最大的压力属于韩真、周莉亚。面对越来越眼尖与严格的庞大观众群,大名鼎鼎的中国舞剧双子星如何突破自我,创作让人耳目一新的精品力作?

《咏春》以双线展开,退休后的灯光师大春成为电影档案馆管理员,尘封多年的文档让他陷入拍摄电影《咏春》时的记忆,那是大春职业生涯的起点:戏里,“叶师父”怀抱“咏春堂”牌匾踏入群雄林立的香港武馆街,只为开咏春的一扇门。《咏春》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香云纱”为题材与展现形式,部分戏服采用“香云纱”制成。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11)

《咏春》首演后,展示香云纱晾晒的女子群舞在网上引发讨论。有观众表示,香云纱一幕,仿佛穿越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女子群舞片段,这两段舞都曾登上央视春晚。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12)

“两年多前,我们去佛山采风,看到很多戴着斗笠的劳动妇女,皮肤黝黑,满身是汗,深切感受到南岭女子的美。”周莉亚表示,“当时我们没有想到做《咏春》,只是拍了很多劳动场景的照片,想着如果做岭南题材作品,一定要把这一幕放进去。我们也没有专门针对非遗创作,后来才知道香云纱属于非遗。”

为什么韩真、周莉亚作品一次又一次出现女子群舞?韩真表示,这来自舞蹈学院教育,“从我们读书起,中国主流舞剧受到俄罗斯芭蕾影响大。老师在赏析课强调,要有独立展示的舞段,可以推广和传播。音乐剧、歌剧有咏叹调,能单独演出。舞剧也有自己的基本框架。”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13)

《咏春》里的大春是否与《只此青绿》的展卷人类似?“《咏春》是真正的双线叙事,而‘青绿’展卷人只是代入性人物。”韩真说,“观众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我们定位非常明确。大春向往站在光里,光是他一生的信条,最后他成了掌灯人。”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14)

“上海场继续调整叙事接口。”在周莉亚看来,“双线、戏中戏只是方式,重要的是我们在表达什么。从‘电波’‘青绿’到‘咏春’,我们挑战塑造众生相,讲述心目中的英雄。”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15)

讲故事对舞剧创作意味着什么?周莉亚在寻找答案。“‘电波’故事性强,线性叙事中有倒叙和快进,‘青绿’层层递进,跳入历史,带观众看到希孟,感受《千里江山图》在诞生900多年后的意义。《咏春》在电影片场和武馆街交错,叶问去香港,大春到片场,都有彷徨和困境、都在追求理想,我们在寻找不同的空间叙事手法。”

坚持与突破

八卦掌、八极拳、太极拳、螳螂拳……《咏春》每个武术门类,韩真、周莉亚请教至少两位武术家,“体工队老师以比赛为主,海纳百川,更清楚武术的标准。传承人都是自己生根,比如螳螂拳传承人接待剧组,先泡一壶茶聊一聊人生。”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16)

在国家大剧院,《一代宗师》八卦掌传人扮演者、全国武术锦标赛冠军周小飞观看《咏春》后,感叹该剧把武术带到高品质舞台。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17)

韩真直言,有些舞剧的武戏找武术演员,舞蹈演员只演“文戏”,“我们选了困难的路,全部由一人完成,这需要演员有非常棒的自我修养,有点像京剧的唱念做打舞,只是少了唱念。武打片分镜头拍摄,单个镜头只拍几个动作;舞台上,演员需要一口气打20分钟。要让观众感受到力量感,必须打出真实的出拳力量,又得小心避开攻击点。”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18)

4月17日《咏春》上海场结束,4月21日至23日将亮相无锡大剧院,一周三场的频率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今年《咏春》将直逼百场。5月12日武汉场也早早确定加场。

4月15日上海保利大剧院联排总结前晚与当天早上的修改意见,15日演出结束后的修改意见,都融入16日《咏春》演出。周莉亚说,“今天继续改。”

从《沙湾往事》《杜甫》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咏春》,韩真、周莉亚从来没有在首演后迅速收获如《咏春》般汹涌的评论,“褒贬不一,创作者得接受。观众用《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做比较,对《咏春》提出要求,我们很开心,这代表了大家的关注和认可。”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19)

“每部作品都有难度,创作就是攻克难关。”韩真清晰地意识到,在观众心中,韩真、周莉亚有既定风格,如何打破风格?“杜甫、李侠、希孟、叶问,我们在他们的身份下感受痛与乐,带入创作的感动。《只此青绿》容易挖到宏大的历史切面,让人热血澎湃。《咏春》也能做得很燃,比如一个打十个,比如国仇家恨,票房一下就能涨上去。但在今天的时代,我们想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复刻电影。每次尝试都有风险,也许没那么完美,我们作为从业者的想法,交给观众评说。”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20)

《咏春》让韩真想到舞剧《杜甫》,“不管观众评价如何,不妨碍《杜甫》在我心中的地位。比起‘好评’‘效果炸裂’‘赶紧来看’,我更愿意缓一缓、沉一沉,不让过多声音干扰创作。你必须知道自己的尝试坚持了什么,值不值。”

咏春李小康个人资料(咏春里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21)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来源:作者:诸葛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