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老家经常会看到官方的红头文件记着“国营白马湖农场”。现在,都讲散装江苏,县不服市里,理由是“他们身份证上都是江苏省某某县,没有市”。我们那时 连县都没有,就是“国营白马湖农场”。

楚州白马湖农场 国营白马湖农场(1)

国营白马湖农场

从小就听大人们讲,我们那不归淮安管,归国家管。后来,上大学时有一次回淮安开助学贷款的证明,工作人员讲“农场的开不了,得去省里”。那时候,身为农场人还是很幸运,很幸福,很自豪,很骄傲的。我们那里称“农场”外面的统称“公社”。那时候,公社都很穷,农场相对好很多。我们都有社保,看病,养老等等,叫公社的人羡慕不已。我们那时虽然从事的是农业生产工作,可是国家给我们的定义并不是“农民”而是国家职工。

楚州白马湖农场 国营白马湖农场(2)

白马湖养老院

那时候,一个农场有三个砖瓦厂,还有水泥公司,养殖公司,玩具厂,酒厂…………我的父母就是那时砖瓦厂的职工。现在除了西部边远地区几乎看不到这样的砖瓦厂了。那时,这厂子可了不得,养活着多少的家庭,名副其实的国营工厂,绝对的大厂。里面有保卫科,供销科,宣传科,办公室,党务科,资产管理小组,债务清算小组……厂里有大食堂,大舞台,医务室,健身广场,大澡堂,……都是免费的,大舞台经常性的有电影,淮剧等演出,食堂一日三餐,还有下午三点钟会发卷子,馒头等点心。还有供销合作社,厂办小学,幼儿园。还有家属区,都是厂里免费分的房子。

楚州白马湖农场 国营白马湖农场(3)

省农垦集团白马湖分公司

那时候的农场户口是极其值钱的,外地的想要迁进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母亲是公社嫁过来的,户口就一直迁不过来,一直到位8岁,我才有了户口,还是托了相当的关系。

楚州白马湖农场 国营白马湖农场(4)

白马湖农场

这里还是很多南京知青的青春驻地,每到场庆,就会有很多的南京知青涌进来,唱唱跳跳,絮絮叨叨。

楚州白马湖农场 国营白马湖农场(5)

国营白马湖农场

现在的农场隶属于省农垦集团,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我也不清楚。现在,我们依然是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只是,现在的农场看上去真的好荒凉。我从小上学每天必经的那条路,三十年几乎没有变化,这是很难想象的。而周边的变化却是日新月异的。西边,范集由乡变镇,遍地的工厂,遍地的饭店,街上那是变成了真正的街。东边,三堡,林集,南闸合并为漕运镇,严介和还在老家搞了个“地球村”号称投资千亿,目标变成“漕运市”。

楚州白马湖农场 国营白马湖农场(6)

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

农场的年轻人都出去了,新农村建设喊了二十年,有没有规划不清楚,但是变化是几乎没有。难怪网上都讲苏北穷,尤其苏北农村穷,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房子,又不上新盖,看上去破破烂烂,可不就给人穷的感觉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