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都有哪些典型事迹(草船借箭的真正主角)(1)

【名人简历】

孙权(182-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据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成语典故】

草船借箭

出处:《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原文: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赏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让人传为佳话。但是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是出自孙权的。在赤壁打败曹操之后,周瑜逐步取得了江陵地区。孙权又任命步为交州(现在的广州一带)刺史,步骘领兵南下,将东吴的势力扩展到了交州一带。

后来曹操又南下和孙权在长江两岸激战,地点就在现在南京附近,当时的南京叫建业,是江东的都城。原来的都城在京口,即现在江苏省的镇江,后来孙权迁到了建业,并修筑了石头城。

孙权都有哪些典型事迹(草船借箭的真正主角)(2)

在和曹操激战的时候,孙权亲自乘船观测敌情。曹操手下大将以为是来挑战的,就想出击,曹操则认为是孙权来观察军情的,不准出击,只是增加了防备。孙权观察完了,命令回本部大营,还命人奏乐助威。曹操见孙权竟有如此过人的胆略,江东的战船井然有序,很是惊叹:“以后生儿子就要生个像孙权这样的,如果都像刘表那样的儿子,连猪狗都不如。”

一次,孙权又乘船到曹操军营前来刺探军情,曹操命令放箭阻止。孙权所乘大船的一边因为满是羽箭,船开始倾斜,孙权立即命令将船掉头,这样另一边也很快射满了箭,船又平衡了,孙权这才下令回营。

赔了夫人又折兵

出处:元曲《隔江斗智》第二折

释义: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赏析:东汉时期,想取回荆州的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假招亲扣人质”的建议。这个计策被诸葛亮识破,安排赵云陪伴刘备前往,先对周瑜的岳父乔玄进行拜会,吴国太被乔玄说动在甘露寺见面,吴国太真的把公主孙尚香嫁给了刘备。人们都用“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嘲笑孙权与周瑜。又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人物传说】

碧眼紫髯,黄龙下凡

传说孙坚在讨伐董卓时,于洛阳的一间茅厕,出现一道紫色气,便发现了孙权与传国玉玺,据称之所以孙权会被丢弃在厕所里,是因为大家都认为孙权的蓝眼珠、紫头发,是个不祥之兆,但孙坚与孙策不相信,便将孙权带回家抚养长大,结果后来孙坚和孙策双双战死,大臣们因此非常地恐慌,纷纷计划离开吴国,也因此东吴变成了,也就是“无人才之国”,但周瑜独不离,反倒继续协助孙权,后来大臣们回返,而孙权也从此不再带来灾祸。

另一传说是孙权之母吴氏夜梦红日东升,黄龙入体,不久生下孙权。孙权长得奇特,蓝眼睛,紫头发,人们说有富贵之。

孙权煮老龟

传说三国时期,吴国有个人到深山打柴,在山林间发现一只大乌龟,就把它捉住,拴在扁担上带回家去。走在半路上,只听见大龟叹气说: “我出游不是时候,被你捉到。”这个人听了甚是惊讶,就家也不回了,拿着它坐船去上贡给吴王。

船走了一天,到了晚上,停泊在一棵老桑树下过夜。半夜里,这个人被一阵对话声惊醒,仔细一听,原来是桑树与大龟在谈话。只听桑树对大龟说:“老龟啊,你为何到了这里?”大龟说: “我不小心,被人捉住,就要被人烹煮而食了。不过,就是伐尽南山的树木也煮不烂我。”桑树说: “我听说吴王的大臣诸葛恪博闻多识,必然会有办法,假如用我的同类去煮烧你怎么办呢?”大龟说: “你很聪明,不要再说了,大祸也要降临到你的头上。”老桑树和大龟都叹着气不再说什么了。

第二天,这个人来到京城,就把大龟献给吴王孙权。孙权很是高兴,命人煮烧它来吃。可是焚烧了一万车柴草也煮不烂它。孙权就把诸葛恪找来商量。诸葛恪说: “用老桑树煮它可以煮烂。”于是孙权令人四处寻找老桑树。那棵同老龟对话的老桑树也被砍了来。果然,大龟一下子就被煮烂了。

【生平大事】

少年大志,十五而立

孙权父亲孙坚曾被封为乌程侯、破虏将军,他的哥哥孙策也被曹操上奏封为讨逆将军和吴侯。孙权在小时候便跟着哥哥转战各地,见过世面,而且他又很爱读书,历史、文学各方面都广泛涉猎,这使得孙权初步具备了文韬武略。孙权有着开朗的性格,也很能容人。在父兄的军队中名望很高,在父亲战死后,有时还给哥哥出谋划策,让哥哥孙策大为惊讶,没想到弟弟竟有如此过人的谋略。孙策很高兴,在设宴招待宾客的时候,总是对弟弟孙权说:“你看,现在眼前的文臣武将,以后都会成为你的属下,辅佐你成就大业的。”为了让弟弟早日成材,孙策让他去做了一个县的县长,这时的孙权只有十五岁。

临危受命,稳固江东

公元200年四月初四,孙策死,临终时,孙策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然后又将印信交给了孙权,对他说:“如果论率领江东将士征杀疆场,和天下豪杰逐鹿中原,你比不上我。但是如果论知人善任,合力稳定江东,哥哥我又不如你了。现在大任已经落到你的肩上,你自己好好努力吧。”孙策死的时候也很年轻,年仅二十六岁。孙权也没有辜负哥哥的希望,在二十七岁时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霸业。

龙图霸业,纵横捭阖

辅佐孙权的大臣们中,除了张昭和周瑜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鲁肃。他对于孙权就好像诸葛亮对与刘备一样,他也曾经像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那样为孙权分析过天下大势,名为榻上策:“现在的汉朝已经无法恢复元气了,但是曹操也很难短期内将他清除。现在将军您最重要的是安定自己的后方,以便对抗曹操。稳固自己的领地之后,再等待有利时机,四处征讨,最终将长江两岸广阔的领地据为己有。到那时便可以称帝号令天下了。这其实就是当年汉高祖曾经创立的功业。”

赤壁大战,三分天下

在孙权踌躇满志地想继续进兵荆州时,曹操却领兵南下,在他之前进入荆州地界。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当时的荆州牧(即荆州的行政长官)刘表刚病死,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不合,鲁肃建议孙权派他去劝说他们与江东合作,同时尽力联合暂时寄居荆州的刘备,共同抗击曹操,然后再寻机夺取荆州,奠定帝王大业。以后孙权的行动基本上是按照鲁肃的计策施行的。

鲁肃在历尽艰辛见到刘备之后,提出了联合抗曹的主张,这和刘备、诸葛亮的设想不谋而合。后来曹操从江陵东进,形势危急,诸葛亮急忙同鲁肃一起去见孙权,分析了曹操兵力与江东和刘备兵力的对比,以及曹操长途征战的不利因素,加上水上作战江东占据上风。孙权听了很兴奋,便召集大臣们共同商议,恰好这时曹操送来了书信,说自己领兵八十万,要与江东决一雌雄。曹操的恐吓使张昭等文臣提出暂时投降曹操。孙权很不高兴,后来借口去厕所暂时躲出来,鲁肃追上他又进行劝说,说别人投降都可以,惟独他孙权不能,否则性命难保。鲁肃又提议孙权将周瑜请来商议。周瑜回来之后力主抗曹,这坚定了孙权的信心。刘备和江东终于联合起来做抗曹的准备。

孙权都有哪些典型事迹(草船借箭的真正主角)(3)

周瑜领兵出击,在赤壁和曹操的军队遭遇,周瑜采纳了大将黄盖的计策,用苦肉计取得曹操的信任,说要投降曹操。然后用十艘战船装满柴草、油脂,用火攻烧掉了曹操大营。曹操败走华容道,狼狈北撤,损兵折将,死伤过半。赤壁一战,曹操大伤元气,三国鼎立局面基本上形成。这一年,孙权仅仅二十七岁。《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作用有些夸大,对周瑜的描写也比较多,但忽视了孙权的作用,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毕竟有些出入。

沙场历险,分割荆州

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趁曹操在别处用兵大举进攻合肥,这次经历了一次凶险。合肥守将张辽、李典等都是勇将,虽然兵力对比悬殊,但挑选的敢死队却使孙权无法取胜。孙权围攻十多天见无法拿下合肥,便下令撤兵。张辽在后边紧追不舍,孙权撤到河边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张辽事先拆掉了一丈多长,根本无法过河。最后还是大将谷利猛抽孙权的马,使马腾空一越过了断桥,化险为夷。

到后来,孙权为了集中精力和刘备争夺荆州,便和曹操讲和了。曹操见无法取胜,也顺水推舟表示同意。荆州原是为了联合刘备抗曹暂时借给刘备的,后来孙权想和刘备联合夺取巴蜀即现在四川一带,但刘备想以后自己独占,拦截孙权的军队不让通过。刘备后来真的得到了益州,孙权气愤不已。

孙权屡次索要荆州,刘备都借口不还,使双方的矛盾激化。最后因为曹操进军关中,威胁了刘备后方,刘备提出讲和,孙权也因为兵力不足,结果双方商议将荆州地区分割,南郡、武陵和零陵由刘备管辖,而长沙、江夏和桂阳划归江东。其实孙权并不满足于此,他想以后借机再夺取整个荆州。鲁肃也常劝说孙权要和荆州的守将关羽和好,以便共同抗曹。孙权于是提出和关羽结成儿女亲家,但关羽却将求亲的孙权使者大骂一顿,说自己的女儿绝不会嫁给孙权那窝囊废一样的儿子。这使孙权非常生气,于是下决心夺回全部荆州。

智胜关羽,谋夺荆州

开始,孙权怕自己的军队无法打败关羽的守军,一时没有什么良策。这时大将吕蒙献出一计:“现在关羽正在围攻襄樊,但他却在荆州也保留了重兵把守,没将军队全部调往襄樊,主要是为了防备我们偷袭。现在我先假装有病请假回都城休养,关羽对此不会有怀疑的,因为他知道我平时就有病,回来时我再带走一部分军队迷惑他。这样,关羽必然会放松荆州的警惕性,然后肯定会将大部分军队调往襄樊去的。那我们便可以在夜间偷偷进军,偷袭荆州必然成功,到那时荆州就会落入我们手中,关羽也能斩杀。”

吕蒙和孙权依照计策行事,等吕蒙回来后,孙权便派了一个无名的儒将陆逊去接替吕蒙的职位。这个陆逊也并非等闲之辈,以后就是他火烧了替关羽报仇、发兵来攻的刘备八百里连营,最后使刘备连病带气死在了白帝城。陆逊到任之后,马上给关羽写了一封信,信中极力地吹捧关羽,说他神勇无敌,自己仰慕已久,请以后有机会多多指教。关羽见信后便信以为真,放松了警惕,就像吕蒙他们预料的那样,将荆州的兵力大部分都调到襄樊助攻去了。

孙权得到信息之后马上发兵,他让吕蒙为先锋沿江前进,趁黑夜俘虏了江边的守军,然后向荆州其他地区进军,到了南郡时守城的糜芳很吃惊,没想到江东的军队会来。因为原来就和骄横的关羽有矛盾,加上兵力无法守城,糜芳便开城门投降了。吕蒙对关羽部下很照顾,没有妄加杀戮。

彝陵之战,力挽狂澜

关羽知道南郡失守后,连忙撤兵南下,然后派使者到南郡探听消息。吕蒙热情迎接,盛情款待使者,还让他和关羽将领的家属们见面。吕蒙这一手软的措施非常奏效:使者回去后,将领们听说自己的家属照顾得比原来还好,便没有了收复南郡的士气了。关羽见将士们毫无斗志,只好到麦城(即现在湖北当阳东南)固守,孙权派人去劝降,关羽假装投降,将旗帜和假人树立在城墙上,自己趁夜突围。将士们都各自逃命去了,跟随他仅有十几个亲信。孙权最后还是将关羽父子抓获,开始不想杀关羽,但众人一致劝说,最后将关羽父子斩首,荆州到此全部夺回。

后来人们便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成就,而用“败走麦城”形容一个人的失败和挫折。

在孙权收回荆州的第二年曹操病死,次子曹丕建立了魏朝。孙权为了防备刘备报仇夺取荆州,便和魏朝讲和,还派使者代表他前去祝贺。

公元222年,孙权被封为吴王,定都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

曹丕为了增强对江东的遥控,要求孙权将自己的儿子送到魏国都城做人质。孙权始终不肯,总是找借口推辞,最后曹丕以此为借口,说孙权心不诚,于是发兵攻打江东。孙权为了对抗曹丕,又派人向刘备请求和好,刘备此时也无法收回荆州,为了集中力量治理好后方,也同意了。

孙权都有哪些典型事迹(草船借箭的真正主角)(4)

江东和魏国断交,和刘备重新修好,这使曹丕很是恼火,亲自率领军队讨伐东吴。孙权采纳了徐盛的计策,一夜之间在长江南岸用木桩和芦苇造了无数的假城楼,连绵数百里远。第二天,曹丕以为江东早有防备,只得丧气地退兵而去。

黄武八年(公元229年),孙权趁魏明帝年轻(时年26岁)、吴国与蜀汉关系较好的时机,称帝建立了吴朝,改元黄龙。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三国时期的吴国大帝孙权。

晚年昏庸,滥杀无辜

到了晚年,孙权却像很多的皇帝一样昏庸起来,这也许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如隋文帝杨坚也是如此,到了晚年破坏法制,结果在隋炀帝的继续“努力”下隋朝终于灭亡了。孙权在晚年上了公孙渊的一当: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派来使者向孙权称臣,这时的孙权还没有正式称帝建立吴国,但是大臣们已经有人开始劝进,让他做皇帝了。公孙渊的称臣让孙权非常高兴,打算派使者去封公孙渊为燕王,还要派将领率兵一万一同前去,文武大臣都极力劝止,说这是公孙渊背叛魏国之后受到了魏国压力,想利用江东来对抗魏国。根本不用这么兴师动众,只派个使者去就行了。孙权不听,还是派了使者和将领前去。张昭见孙权如此刚愎自用,一气之下装病在家。孙权也很生气,让人弄来土将张昭家的门堵住,张昭更干脆,让家人从里边也用土堵住,自己也不出门了。孙权比其他时期的一些皇帝毕竟还是宽厚了许多,和大臣斗气也很有风度,不是任意杀戮,而是采用堵家门的方式来泄愤,一来出了气,二来也不会影响到大局。孙权还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喝醉了酒,生了气,要杀一个大臣,因为别人劝说而没有杀成。等第二天大臣们说起此事,他竟什么也不记得了。孙权非常懊悔,特别下了一道命令:以后他醉酒之后如果再要杀人,一律不准杀。

这次,孙权果然上了公孙渊的当,公孙渊杀了孙权派去的使者,又归降了曹魏一方,孙权大怒:“我活了六十岁,还没有被这样的人所骗,要不杀掉这个鼠辈,我还有什么脸面在皇帝位置上坐着!我一定要亲自去杀了这个小人,以解我心头之恨。”在大家的苦苦劝说下,孙权终于没有发动这次没有结果的战争。

自古老年皇帝的猜忌心理比一般的人要重得多,孙权也没能逃脱这个规律。他为了监视文武大臣,专门设置了两个官职:校事和察战。这使很多的大臣无辜受到陷害,但孙权却还大加重用这些校事官。孙权晚年的这些错误也大大地伤了大臣们的心。

公元251年的冬天,阴历十一月,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十二月,孙权知道自己时间不长了,急忙将大将军诸葛恪召回来委托后事。第二年的四月,孙权病逝,终年七十一岁,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所以后来便称他为东吴大帝孙权。

【秘闻轶事】

好酒为乐,广纳忠言

孙权非常喜欢喝酒,酒喝多了,往往会耽误大事。不过,他有个特点,能虚心听取别人劝说,改正错误。这里介绍他能纳谏的两则小故事。

孙权当了吴王之后,就大摆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将要结束的时候,他亲自起身,向大臣们行酒。走到骑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装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孙权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于是孙权大怒,手持利剑要杀他。当时在座的大臣都吓得不敢上前劝阻,只有大司农刘基上前抱住了孙权,不让他去杀虞翻,并劝说:大王在饮酒之后,杀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当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谁知道呢?正是因为大王能广招人才,容纳贤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风而至,现在一下子废弃了自己的好名声,这样做值吗?孙权说:曹操尚且杀掉孔融,我为何不能杀虞翻呢?刘基说:曹操轻易害死贤人,天下人都反对他。而大王施行仁义,与尧舜这样的贤君相比,怎么可以与曹操相提并论呢?孙权听了刘基的一番话后,怒气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于死罪。酒席后,孙权对手下人说:从今以后,我酒后说要杀人,你们都不要去杀。

不袒护自家人

掌握大权的皇帝是不会容许任何人对自己的家人有所不敬的,哪怕是自己的家人犯错误在先。孙权却并非如此,他不但不袒护自家人,还写信斥责他们,让人为其大度心生敬佩。

孙权有一个堂弟叫孙皎,是他叔父孙静的第三个儿子。孙皎轻财好施,喜欢交结朋友,与诸葛瑾的友情最为深厚。又善于带兵,号为“精锐”,年纪轻轻就升任为都护征虏将军,代替老将程普都督夏口(今湖北武汉市),成为东吴在荆州前沿与曹魏对峙的一方大员。但孙皎有时候也免不了会有些公子哥儿的习气,以皇族自视而轻侮他人。有一次就因为小事而与甘宁斗气,以逞一时之快,两人因此产生了矛盾。

而甘宁也是个不肯屈服的人,其字兴霸,蛮符合他的性格特征的:鲁莽凶猛、勇于冲杀,但心中有谋略,轻财好施,能厚待英勇善战的人。孙权就曾夸赞他说:“曹操有张辽,我有兴霸,足以相敌也。”

甘宁与孙皎发生龉后,有人去劝说甘宁,让他退让一步,但甘宁却回答说:“人臣和皇子同例,征虏将军虽然是公子,但怎么能够专断侮辱人呢?!我遇到的是贤明的君主,只当尽力效命,以报答君主,实在不能随俗而屈从歪理啊!”这样,两个人就处在矛盾的僵持之中,这对于他们俩人,对于整个部队内部的团结,都很不利。

这件事后来被孙权知道了,就写信责备孙皎说:“自从我与北方为敌,已经十年了,开始相持时你年龄还小,现在已将近三十岁了。孔子说‘三十而立’,不只是说学习五经也。授给你精兵,托付你大任,统帅诸将于千里之外,是想让你如楚国任用昭奚恤(战国时楚国的大将)那样,扬威于北方疆场,而不是平白无故地来放纵个人的意志。近来听说你与甘宁饮酒,借酒发疯,侵犯了他,他请求调往吕蒙部下。

“甘宁这个人虽然粗鲁豪放,有不如人意的时候,然而他大体上是一位大丈夫。我亲近他的原因,不是偏爱他。我亲近爱护他,而你却疏远憎恨他;你所做的常常与我相违背,难道可以长久吗?坐着的时候恭敬,出行的时候简易,就可以面对百姓;爱护别人,宽容大度,就可以得到众人的拥护。这两个方面尚且不懂得,怎么能够率领军队在远方抵御敌人,解救危难呢?你行将长大,特地授给你重任,上有远方瞻望期待,下有亲兵朝夕相随,怎么可以任意大发脾气呢?人谁无过,贵在能改,你应该记住以前的过错,深刻地自我检讨。现在特意麻烦诸葛瑾再次宣示我的心意。临书凄怆,心悲泪下。”

孙权在书信中责之切而爱之深,并特意让诸葛瑾带去,实际上也是刻意地安排。因为诸葛瑾与孙皎的私交最为深厚,这样就容易沟通交流,以消除孙皎的怒气和怨忿。

结果,孙皎得到书信后,深刻地进行了自我反思,并上疏检讨自己的错误,表示谢罪;又及时地向甘宁道歉,于是龃消除,矛盾化解,俩人重归于好,并在以后共同战斗的日子里,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孙权是把品德作为用人的首要标准

孙权在年轻的时候,吕范坚持原则,从不擅自答应孙权的请求,凡事都向孙策请示汇报。而周谷却对孙权有求必应,曲意奉承,并不惜故作假账来蒙混过关,以免被孙策发现。所以,当时孙权十分憎恨吕范,而十分喜欢周谷。可是当孙权亲自掌权后,重用了吕范,而周谷却被弃不用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掌权后的孙权知道,若任用周谷这样的弄虚作假之徒,必会危及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看来孙权是把品德作为用人的首要标准。

【养生之道】

孙权胸怀坦荡、重视学习

孙权胸怀坦荡,性格开朗,虽然有时也生气发脾气,但是很快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赤壁战之前,诸葛亮一番话激怒了孙权,使他勃然大怒,当他听了诸葛亮腹有良谋之后,马上又喜笑颜开,诚挚主动地向诸葛亮谢罪,及时地排解自己的怒气,把影响健康的不良情绪一扫而光,重新恢复心情的平静和稳定。这对身心健康是极其有利的。

孙权善于用人,知人善任,以礼待人,调动了群臣的积极性。执政初期,他将孙氏旧部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上下团结,内外团结,事业发展就快,愉快的心境也会随之而来。关系融洽、心平气和,可以获得防病治病、身心健康的效果。

孙权爱好读书,从书中获得很多知识和无限乐趣。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使人变得聪明能干,还能健脑,有益于身心健康。

【名人评说】

刘备《山阳公载记》: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

曹操《吴历》: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诸葛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①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②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馀而利不取也。

周瑜《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苏轼《魏武帝论》:孙权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

罗贯中《三国演义》: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

元好问《赤壁图》: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

李宗吾《厚黑学》: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相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著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

毛泽东《毛泽东读古书实录》:孙权是个很能干的人。当今惜无孙仲谋。

【历史遗迹】

孙权墓

据《三国志》记载,孙吴大皇帝孙权死后葬于蒋陵。孙权因避祖父吴孝懿王孙钟名讳,而把钟山改名蒋山,孙权陵因在蒋山而称作蒋陵。唐代《建康实录》中说,在“钟山之阳”,北宋《祥符江宁图经》中说“在钟山南麓”。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孙权死后葬于钟山南麓的高岗上,葬处得名“孙陵岗”,后人又称“吴皇陵”,而这也是南京地区最早的六朝陵墓。

孙权都有哪些典型事迹(草船借箭的真正主角)(5)

明初朱元璋建孝陵时,主持建陵工程的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曾向朱元璋建议把孙权墓移开,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给我看门吧!”“孙陵岗”上还葬有孙权的夫人步氏、潘氏以及宣明太子孙登等人。上世纪40年代,因岗上多梅花,故将孙陵岗改名为梅花山。

【历史启示】

视贤才如家人

不少皇帝因怕贤能的人取代自己而加以诛杀,孙权与其他皇帝相比,在对待贤才上显得很不同,他不但态度真诚,还视贤才如家人。他的非常之举也为自己谋得了很大利益。

长史张昭,在东吴官员中资格最老,孙权对他待遇尤为隆重,先以他为军师,后拜为绥远将军。周瑜是南方大族子弟,孙策的好朋友。孙策死时,周瑜主动带兵赴丧,并留在东吴,以中护军的身份与张昭共同辅政,一文一武,使更多的孙氏旧臣团结在孙权周围。

鲁肃经周瑜引荐,投奔孙权,两人一见,就非常投机。一次,孙权会客后,单独留鲁肃在榻前对饮长谈。鲁肃提出先保住江东,等待时机,伐刘表,占荆州,然后平定天下,使孙权豁然开朗。张昭认为,鲁肃年轻鲁莽,不可使其重要。但孙权却倚重鲁肃,让他任重要官职,并赏赐许多金银绸缎。

黄祖部下甘宁,因不受重视,投奔孙权。孙权部将周瑜、吕蒙一齐向孙权推荐。孙权特别礼遇,与旧有臣僚一样看待,并采纳甘宁的建议,打败了黄祖的军队。孙权事先做了两个木匣,装黄祖和黄祖的都督苏飞的人头。甘宁涕泪交流,为苏飞说情,叩头叩出了血。孙权深受感动,毫不怀疑甘宁有二心,赦免苏飞,使之臣服。甘宁在黄祖手下时,射杀了孙权的部将凌操,为此,凌操之子凌统怨恨甘宁,总想找机会报仇。孙权知道后,令凌统不准有任何行动,并调派甘宁驻其他地区,远离凌统,以保护将才。

周瑜病逝,孙权大哭道:“周瑜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却忽然短命而死,我将依靠何人?”孙权还亲自奔丧,迎接周瑜的棺柩。周瑜有一女两子。孙权让自己的长子孙登娶周瑜的女儿。任周瑜长子周循为骑都尉,并把女儿嫁给他;任周瑜次子周胤为兴业都尉,把孙家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他。

有一年,曹操率军攻孙权,孙权命周泰统御朱然、徐盛大军。周泰出身,大家内心不服,瞧不起他。于是孙权摆下盛宴,邀请所有将领出席。酒过三巡,孙权命周泰解开衣裳,露出满身伤痕。

孙权指着伤痕,命周泰一一讲述当时的战斗情形。周泰穿上衣服,孙权握住周泰的手流泪说:“你为了东吴,在战场上猛如熊虎,不惜生命,受伤数十次,体无完肤,叫我怎能不把你看成骨肉,交你军事重任?”

散席后,孙权命自己的仪仗队,用盛大的鼓角军乐,欢送周泰回营。从此,徐盛等人心服口服,对周泰甚为尊敬。

吕蒙为孙权夺回荆州后,旧病复发,卧床不起。孙权把吕蒙安置在自己的行馆旁,医疗照顾,无微不至。看到吕蒙病重,孙权悲痛忧戚,饭不咽,睡不眠。为不打扰吕蒙休息,令人在墙上凿一小洞,悄悄观察吕蒙的病情。看到吕蒙能吃少量食物时,孙权高兴得四顾左右,有说有笑;吕蒙病势有好转,孙权大喜,竞下令赦免罪犯以为庆祝。吕蒙去世,孙权悲痛万分,特别指定三百户人家,洒扫吕蒙的坟墓。

诸葛瑾是深受孙权敬重的谋士,其兄诸葛亮是刘备的丞相,有人传言,说诸葛瑾派亲信,跟刘备秘密交往。孙权不以为然说:“我跟诸葛瑾有同生共死的盟誓,诸葛瑾之不负我,犹如我不负他。”然而,谣言越来越多,绘影绘声,跟真的一般。陆逊感到不安,上书孙权,建议澄清事实,以保诸葛瑾的清白。孙权说:“诸葛瑾与我共事多年,情同手足,相互了解至深。他的为人,非正道的路不走,非大义的话不说。我和诸葛瑾可谓神交,不是外面一些流言所能离间的。”不久,谣言不攻自破。

张昭因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孙权便改封他为娄侯。一次,蜀汉派使臣到东吴,宣扬蜀汉美德,文武百官竟无言以对。孙权叹息说:“如果张昭在,岂有使臣吹嘘机会。”张昭病逝,孙权悲痛欲绝,责备自己对张昭关怀不够。

正是因为孙权视每个贤才如家人,这些人才尽心尽力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帮助孙权打江山,保江山,成就了孙权的霸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