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里看未来 二十大报告里看未来(1)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华网联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推出“思客讲堂·党校公开课(第四季)”《二十大报告里看未来|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五位党校青年教师通过五集理论短视频,带你探寻中国式现代化。本期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汪彬,讲述为什么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的汪彬。

2014年,那会我还在读博士,假期从北京回老家杭州,乘坐的是Z9次绿皮火车,晚上7点从北京出发,晃晃悠悠第二天早上9点才到杭州,全程需要13个小时。五年后的2019年,12306网站上已经查不到这趟绿皮火车了,从北京直达杭州全是清一色的高铁车次,而且最快也只需要5个小时了。

翻开中国高铁建设的“成绩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高铁始建于21世纪初,虽起步晚,但发展的速度很快,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我国就建成了京沪高铁等多条长途线路。现在,中国高铁综合实力全球领先,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铁网络。我这有一组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突破了4万公里,总里程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高铁总量近70%,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不仅如此,中国高铁也频频在世界舞台上“出圈”,这些年在海外承建的中老铁路、雅万高铁,都已经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金名片”。

可以说,中国高铁的发展,大大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圈”“旅行圈”“朋友圈”,也助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高水平改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二十大报告当中的一大创新提法,那为什么说是首要任务呢?这里有两个基本问题我们一起来理一理。

第一个是什么是高质量发展?

大小、胖瘦、高低,这都是在比较意义上作出的判断。高质量发展是与低质量、粗放式发展相对应的,它意味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

我们一般认为,经济发展动力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这么几个阶段。可以简单回顾一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我们是不是也具有这样的特征呢?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开放国门、拥抱世界、融入全球化,用大量低廉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作为本钱,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时期我们形成了以来料加工贸易、资源型为主导的产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发展方式粗放。这是典型的要素驱动型发展。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我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发展的实力、水平不断提高,大规模引进国外投资和先进技术,发展更高级别、更加高附加值的产业。比如,钢铁、化工等等,这些产业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资和相对成熟的技术。这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发展。

今天,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一些新变化。那拿我来说,每天早晨被手机闹钟叫醒,扫码进地铁站,到了单位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不想吃食堂就打开手机点外卖,忙累了刷刷手机,看看网购物品到哪了……我父母那一代,他们出门要牢记“身、手、钥、钱”四个字,还得相互提醒带好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现在的我们,揣着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了。

不难发现,数字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了,并且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到了39.8%,规模居世界第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生机勃勃。这背后是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以及科技革命的加持。这也意味着我国进入了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标志的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前面我们是从发展阶段上理解“高质量发展”,现在我们再从发展结果上来体会一下“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高质量发展涉及方方面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新型的高科技、没有污染的天气、高品质的生活等等,这都是高质量发展的结果。

总而言之,高质量发展表现为五个方面。第一,高质量发展表现为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创新;第二,高质量发展表现为区域、产业、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具有内在的协调性;第三,高质量发展表现为绿色增长、人与自然和谐是发展的普遍形态;第四,高质量发展表现为全面开放、内外联动是发展的必由路径;第五,高质量发展表现为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很显然,追求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这些年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经济总量是上去了,但一算人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还得好好努力。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所以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怎么推动高质量发展?这里我们可以抓住几个关键词:

过去,我们曾经简单地把社会制度与资源配置方式划等号,认为计划经济就等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正因为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平均主义大锅饭造成了普遍贫困问题。1978年我国的贫困发生率甚至高达97.5%,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好在我们党适时纠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化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初步建立到不断完善和成熟,这为我们创造经济增长奇迹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要素流动不畅、统一大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构建起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都喜欢跑到国外去买东西,或者选择“海淘”,前些年,“海淘”真可是炙手可热。有个数据很能说明这个问题,2015年至2019年间,中国消费者每年平均在海外消费2600亿美元,购买的产品既包括大牌奢侈品,也包括奶粉、厨具(等)生活日用品。这就纳闷了?我国明明是第一制造大国,拥有联合国所有工业门类,小到鞋、袜,大到汽车、轮船,什么都能造,产能供给体系这么强大,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去买国外产品呢?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现有的供给体系与国内需求不相匹配。国内产品能够很好满足低价格、中低端的需求,却无法充分满足老百姓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需求。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须要有现代化产业体系作支撑。因此,我们要坚持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讲究质量效益和注重生产率提升的发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去支撑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改革开放和政策红利都逐渐在消失,粗放式发展已经进入了“死胡同”,只有全面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是王道。

当然,高质量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不重要了,保持经济合理增速十分必要。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到二O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们的人均GDP要达到2万美元以上,比起现在要翻一番。很显然,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是不可能实现的。有关机构测算,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年均GDP增速必须要达到5%以上。所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仍然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这张图是卫星上拍摄的中国夜光图,灯光越亮的地方,说明人口和城市越密集,经济越发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东南沿海比中西部地区要亮得多,这反映了我国要素空间分布的不均衡。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我老家在浙江。同学们在一起聊天时,经常会说“你们浙江老板多”。的确,浙江总体经济发展不错,但细看,浙江省内90个县(市、区),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其中,山区县是短板弱项。2021年,浙江省成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是中央赋予浙江先行探索共同富裕的战略使命。那么浙江在解决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比如说,针对欠发达的山区26个县,浙江制定了“一县一策”的精准帮扶政策,推动山区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全省的差距。这里举个例子,浙江西部的山区县开化县,那么县里的干部群众充分运用好省里的山区帮扶政策,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21年县里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8.5%,综合考核在浙江山区11个生态发展县中排名第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也缩小到了1.89:1。

我们老家的这种情况只是这些年省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缩影。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这让我想起了2019年的一本畅销书《美国陷阱》,这本书曾经上过热搜,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或看过。书的作者是法国阿尔斯通的前高管皮耶鲁齐,书的内容是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美国政府如何动用国家强权打击商业竞争对手的内幕,这是美国的不择手段,最终使这家辉煌一时的跨国巨头公司被肢解。

情景总是惊人的相似。从2018年开始,美国如法炮制,先后对我国的中兴和华为两个公司直接动手打压和制裁,重点制裁我国科技创新的薄弱环节:芯片。岂止是芯片呀,一时间我国的很多关键技术都被美国制裁和封锁。关键技术被“卡脖子”,这也倒逼我们,必须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教育、人才、科技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不断开辟经济增长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非常得不容易!这是我们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最终取得的成果。其实,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国内还是很担心的,害怕开放的力度过猛,给国内本土的产业和企业带来灾难性打击。所以,当时国内蔓延着一种“狼来了”“引狼入室”的焦虑情绪。

不过后来,在加入世贸组织“与狼共舞”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在开放的大潮中越战越勇。可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这21年,是中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时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连续17年位居全球第一,我们是WTO的“模范生”啊。

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时候,我们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地拥抱全球化。从被动消极的开放走向积极主动的开放,从商品贸易开放走向规则制度型开放;开放的步子越迈越大、开放的领域越来越多、开放的水平越来越高。

这些年,我们设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贸港;(截至7月份),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5.7万列;我们与全球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并且对外签署19个自由贸易协定……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国家现代化进程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从而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过程。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今后我们仍将主动开放、自主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以来,我们经历了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现如今,中国式现代化的靓丽画卷已经徐徐展开,推动高质量发展正是绘就这个新画卷的关键画笔,唯有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