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为坚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西迁重庆,重庆成为直辖市;1940年10月,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大量军政机关、学校、工矿企业及金融机构迁渝。大量人口涌入原本教育资源十分匮乏的重庆,随迁子女的入学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兴办学校。在此背景下,重庆南开中学、重庆清华中学和重庆树人学校应运而生,其办学精神和办学成就影响至今。

重庆树人学校

重庆树人学校是爱国实业家杨若愚于1938年创办的,初始只有小学,1940年春开办初中。杨若愚是抗战时期重庆惠川公司总经理。“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攻占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成为战时大后方。沦陷区大量人口内迁来渝,流亡的青少年需要求学,而重庆市区学校甚少。杨若愚看到大量民众流离失所,萌发了为“贫苦青年谋出路、谋读书机会”的愿望。张伯苓来重庆办学的先进事例和办学精神给了杨若愚以极大启示,他的夫人王焕志(中共党员)也极力鼓励他出资办学。

1938年春,树人学校董事会成立。杨若愚邀请胡子昂(著名实业家、银行家,重庆市参议会副会长)、范众渠(中央大学法学院院长)、马洗繁(重庆大学校长)、胡庶华(川军第88军副军长)、罗君彤(重庆大学物理系主任)、周均时等15名著名人士为校董,组成了学校董事会。董事会推举杨若愚为董事长。1938年7月13日巴县县政府教字第1692号文批准成立“巴县龙隐镇小龙坎私立树人小学”,学校延聘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初等教育司司长的黄石农为第一任校长。

重庆西彭育才中学最新消息(你知道重庆陪都时期有三所著名中学)(1)

图六|时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作词 南开中学音乐教师阮伯英作曲的《树人校歌》 (图源网络)

重庆西彭育才中学最新消息(你知道重庆陪都时期有三所著名中学)(2)

图七|四清居|李中东藏

图七为1945年2月7日树人学校初中部寄往重庆化龙桥的本埠信函。使用树人学校成绩报告单投递专用信封,盖学校所在地小龙坎(45.2.7)全中文邮戳,封背盖有当日化龙桥到达戳。该专用信封封背还印有学校的宣传资料“树人精神”。

重庆西彭育才中学最新消息(你知道重庆陪都时期有三所著名中学)(3)

图八|封内所附重庆树人学校成绩报告单 四清居|李中东藏

由于雄厚的办学力量和完善的办学理念,树人学校开办不久,就跻身成为与南开中学、清华中字齐名的陪都重庆三大名校之一。十年校庆时,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题词:“为国育才,十年绩著”;张伯苓则赞誉称树人学校:“功在百世”。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重庆市私立树人学校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接管,改为公办学校,更名为“重庆市第八中学校”。1958年9月,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1971年6月,学校复名“重庆市第八中学校”至今。

抗战时期中国各级教育机构大多选择内迁至大后方继续办学,或者积聚各种社会资源在大后方兴办学校,其心可叹,其行可赞,其精神已入史册永为后人师表!

本文版权四清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