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讨论单一功能的优化,即使用该功能时,用户的目的已经相对明确,功能满足的用户需求相对单一对于有多种功能入口集合的页面,更多考虑的是页面定位、以及各功能间如何进行平衡的问题之后会有单独的文章讨论这类页面的规划问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产品优化机制要怎么做?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产品优化机制要怎么做(产品如何进行功能优化)

产品优化机制要怎么做

本文只讨论单一功能的优化,即使用该功能时,用户的目的已经相对明确,功能满足的用户需求相对单一。对于有多种功能入口集合的页面,更多考虑的是页面定位、以及各功能间如何进行平衡的问题。之后会有单独的文章讨论这类页面的规划问题。

可优化点及解决方案

“将自己一秒钟变成傻瓜来贴近用户”的说法,可以这么理解:用户,就是从他看到的东西里面,点了感兴趣的那个而已。

从这句话出发,能找到两个关键点:“看到的”和“感兴趣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用户更多看到这个功能,以及让功能提供的内容更符合用户的兴趣点。

在达成上述目的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合理的交互设计,来减少用户使用过程中的阻碍;以及必要时,通过利诱来刺激用户。

方法一:让用户更多的看到

(1)增加功能曝光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定律是不管用的,“流量为王”却是最大的真理。所以,努力让用户看到这个功能,去确认这个功能是否已经覆盖了所有的使用场景,去确认它是否还能获得更高的曝光。

再没有访问的功能,曝光量上去,数据总会高点的。

(2)让功能更显眼

买东西的时候,如果一堆商品哗啦一下扔到你面前,你一定会挑花眼。

功能也一样。当一堆功能入口,都挤在一个页面上时,用户的注意力是分散的。而用户无法很快理解页面、找到重点时,就会更容易流失。

1)功能引导

蒙版、气泡、标签、红点……都是让用户聚焦注意力的方式。但需要注意不要滥用,全是重点就等于没有重点。要在合适的时刻,提示合适的用户,合适的事情。比如:当需要优化的功能,其内容的更新频率较低、但是和用户相关度很高,那么更新提示就是必不可少的点。

2)调整入口页面的布局

最好的引导,是没有引导。

页面布局本身,就会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好的布局,应该一目了然,减少用户的理解成本。

方法二:找到用户“感兴趣”的点,帮助用户做决策

(1)突出差异点

我们做决策时,通常不会一上来就考虑所有的因素。总有一个当下最关注的点冒出来,从这个点出发,再去匹配其他的因素。所以,都是购物网站,你会在想要当日送达的时候,选择京东;想找便宜货的时候,选择淘宝;想看书的时候,去亚马逊or当当……

产品内的功能也是一样。当有多个不同的功能,可以实现同样的目的时,就需要制造差异,突出功能特点。让用户脑中冒出第一个念头后,立刻能联想到对应的功能。

例:排行榜的功能意义在于数据、以及内容之间的竞争性。所以,数据和名次变动的展现,能更容易地突出功能的特点。

(2)个性化

找到功能和用户个体之间的联系,投其所好。

无论任何时候,展示用户最关心的内容都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确认功能是否根据不同的用户,做了不同的处理。

下面列出几个常见的用户切片:

    用户对内容属性的不同偏好。对音乐来说是风格、语言等;对书籍来说是分类、出版社等。

    用户来源的渠道。有时不同渠道来源的用户,会有明显的行为差异。

    用户所处的付费阶段。从不付费、到首次付费、到大额付费,每个阶段都应该有特定的处理方案。

方法三:减少阻碍

(1)流程优化

产品内,用户的每一步操作,都意味着一次流失。所以,使用流程上的优化至关重要。

分析用户在使用功能的时候,是如何操作的?

1)操作合并

有些操作是可以直接合并的;有些操作,则要给用户留下选择,提供合并的方式,也保留拆分的步骤;有些操作,即使合并后可以简化流程,但也不能合并。

例1:知乎日报的内容列表,常规的操作,是看完一篇文章,退出,再进入下一篇。但这个操作,能够被简化为一个底部上滑的操作。

例2:同样是单选表单的提交。如果是心理测试,那么点击选项的同时就可以直接跳到下一题;如果是开户申请,点击选项后通常还是需要手动点击确认来进入下一项,这时候,“确认”的步骤就必不可少。

2)减少键盘输入

和点击操作相比,键盘输入的门槛要高很多。所以有可能涉及信息输入的场景,都要尽量去猜测用户状态,提供选项来降低输入内容所带来的阻碍感。

例:用户购买时余额不足,此时去充值,如果用户打算自定义金额,补足金额不够的部分是第一选择,可以提前填好数值减少用户操作。

在用户陷入困难时提供帮助,对于一些比较复杂或者专业性强的功能、业务,用户在处理过程中,是会遇到一些困难的。

要善于发现用户的困难,并且采用主动的方式去告知、解决;而不是寄希望于埋藏在角落里面的“帮助中心”、“在线客服”。

例1:发布内容未过申时,明确标出未过审的字句、原因、建议修改方式。尽量避免让用户前往帮助中心查看说明,再分析自己哪儿写错了。

例2:填写投资开户的表单时,对于一个投资新手,他甚至不很明白不同投资的区别,却要在几种投资的专有名词中间,做个选择。这时候,用户可能会去搜索每个名词的含义。更好的做法,是在表单上提供说明,方便新手查看。

(2)考虑用户心情

每个应用中,都是有一些功能是能够提供愉悦感的。当我们希望用户做一些“向我们提供帮助但是没有获得收益”的事情,比如应用打分、填写调查问卷、参加用户访谈……

这些功能放置在较为愉悦的场景中时,能让当时的愉悦感去冲淡“没好处”或者“好麻烦”的感觉,提高功能数据。

方法四:利诱

无论何时,利诱都是最有效的方式。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

此类方法需要考虑的点包括:

预算。需要评估方案上线后,预计会花费多少钱,是否在承受范围内。

结算。方案涉及到的补贴,对正常业务结算是否有影响,有影响的话,该怎么进行结算,怎么查询。

配置灵活度。方案上线后,很可能应为业务变更、用户反响等多种原因进行变更。因此需要保证方案上线后依旧是可以灵活变动的。

是否要“看用户下菜碟”。是按照想改进的数据,将用户分层,越不健康的用户,给到越多的利诱筹码?还是对所有用户一刀切,采用一样的方案?前者的问题在于,一旦被用户发现,产品的口碑会必然下降。后者的问题则在于,利诱高了给不起,低了没效果。

之所以将这个方法放到最后,是因为觉得对于某个功能的数据优化来说,这的确是下下策。

作为产品经理,还是应该更多考虑提供产品价值留住用户,而不是用钱留住用户。烧钱无法烧出用户价值,因为钱改变的行为,也会因为没钱而改变回去。如果没办法提供长线利益,短时刺激就像回光返照,繁荣之后迎来的将会是彻底死亡。

具体优化点确认

从上述几个角度分析功能之后,应该已经有了基本的优化方向。但这些方向,哪些有用哪些没用,还要做进一步确认。

通常使用的手段有两种:数据分析、用户调研、竞品分析。

手段一:数据表现

从数据角度分析一个功能的使用流程,可以明确看出每一步的转化率情况。这中间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法解释的数据表现,或者发现某一步转化率过低。

对这些问题点能够起到正面作用的优化方向,就是我们要寻找的。

手段二:用户调研

调查问卷或者用户访谈都是可用的手段。

(1)调查问卷

需要注意的是,要为用户提供选择,尽量少的采用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能获得的有效信息量是很低的。

试想这样一道题:“你觉得XX功能让你不爽的点在哪儿?”大部分用户的回答会是:“不好用”。而即使有用户提及了具体哪里不好用,从他们五花八门的表述方式中分析出有用的点,依旧是个大工程。

所以建议对功能做初步分析后,将可能的优化方向、其他问题点都提炼成选项,让用户做选择。

当然,实在没有头绪,通过开放问题集思广益也不失为好方法。

(2)用户访谈

需要注意的是,让用户描述自己的使用方式和困惑,不要提供选择。

用户访谈就是一个超长的调查问卷,因为在问题数量不受限,所以能通过追加开放问题的方式来核实用户回答中的细节。这种方式能够避免选项对用户造成的倾向性诱导,但同时也会有样本不足、资源耗费较高的问题。

手段三:竞品分析

首先,你在考虑的优化方式,可能是竞品尝试过,觉得效果不好又推翻的。多看看竞品在这个功能上的尝试,有助于帮忙避免一些早已被踩过的坑。

其次,竞品有时也能提供一些好的点子。虽说天下产品一大抄,但会抄和不会抄差别还是很大的。竞品分析不是说看到其他应用做了什么,就立刻也做什么。

会抄的人,看到的是,这个功能是否适合所在的应用。适合的话,为什么是这样的;不适合的话,又为什么不适合;如果我的应用做类似功能,会有效吗,契合点在哪儿。

优化后验证

功能改版后的数据对比是最基本的产品工作,就不多说。

一个小的细节点在于,最好确认下,在功能优化的前一个版本,相关功能的埋点是完善的,以免出现历史数据不全,无法对比的情况。

本文由 @ 谭喵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