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息是哪个皇帝(一个愚忠一个愚孝)(1)


读《礼记·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晋献公宠爱骊姬,想要废掉太子申生,换成骊姬的儿子。


骊姬为了使自己的儿子能够上位,在太子申生献上来的肉里放了毒药,装作是申生要害晋献公一样。


发现肉有毒,老爸很生气,杀了申生的老师。


申生也是傻,明知道是那女人陷害自己,明知道她不是个好东西,但是他觉得老爸喜欢这个女人,不能让老爸不开心,自己背着杀父的罪名,也活不下去了,


所以他选择自杀。


额……为了对付想杀我的人,我提前自杀,这样对方就杀不了我啦?这种人啊,不能轻易去害他,因为一害他他自己就会找死去了。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就是记录了他在自杀前的两段话。


第一段话,是他对劝自己想办法活下去的弟弟重耳说的。


重耳问他,怎么不跟父亲解释?


申生说:不能解释啊,陷害我的是骊姬,她是父亲最宠爱的女人,如果我解释,父亲就会知道他宠爱着的是一个坏女人,那不得伤心啊!我不能让父亲伤心的!


这脑回路真的是厉害,圣母婊听了都要低头觉得自己没良心。


重耳又问他,怎么不逃走呢?


申生说:不能逃跑啊,父亲给了我“弑君未遂”的罪名,那我就是个弑君弑父之人,只有无君无父的国家才会收留我这种人吧,又怎么会有这种国家呢?


逻辑满分,可惜三观建立在泥潭沼泽里,上头建设的逻辑再完美,也终究会被拖进泥坑里。


委曲求全退让迁就,这样的人真的好棒棒?好伟大大?


明知她害人不浅,还委曲求全个屁啊!


第二段话,是他对自己曾经的老师狐突说的。


申生表明自己即将去死,而朝中上有老父,下有幼弟,太子将亡,国家势必大乱,老师您不出手帮忙也行吧,但我还是希望您出来帮忙的呢,我做鬼都不会忘记你……的恩德。


国家多难,自己怎么说都是有权有势有人有才,他不想着拨乱反正,还是选择去屎,然后拜托别人好心帮帮忙管理一下朝政?


真特么有心意啊!


从前在学校组织里,一个师姐说过一句话:因为我太爱这个部门了,交给谁来管我都不放心,所以我一定要出来参选部长,我要自己管。


不说她管得好不好,这份为之争取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别做一个心意满满转身就走的人。还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不需要你美好的祝福。


从前,人们推崇以德行治国。其中,为了让长辈高兴而牺牲自己的性命或他人的性命,是被推崇的一种德行。


比如《二十四孝》中,想要杀死幼子来省下一口粮食,让老母亲能吃得好一点的郭巨。


在这一回合,“孝顺父母”战胜了“传宗接代”。


就算郭巨非要减少人口牺牲幼子来供奉母亲,有必要活埋杀死幼子吗?


不过,对于这种父母这种人生,被杀死或被遗弃,哪一种结局对于这个孩子来说,都是悲剧。


申生的自杀,自杀前对父亲的保护,对国家的担忧,这满怀的善良心意,让他成了道德典范,这两段话载入《礼记》,传播至大陆的每一个角落。


感化世人安分守己,懂得自我牺牲的高尚所在,从而在个人生活中追求美德境界,牺牲小我成全长辈,牺牲平民成全贵族,让统治阶级的力量得以更加稳固。


有时候,不是每一个古人每一篇古文都明是非、存善意。


骊姬害死太子申生之后,即位还轮不到自己的儿子,她就顺便一起陷害了候补大热门的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


这两个可没有申生那么傻,知道辩解不得就逃跑了。


骊姬的耳边风一吹,晋献公认定这两个逃跑的儿子在密谋造反,于是派兵去斩草除根。


也不想想除的是谁的根……


虽然晋献公晚期名节不保,但他的儿子重耳日后成了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女儿秦穆姬嫁给了另一个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也算是人际关系栏里浓重的一笔了。


总之有资格即位的都赶跑了,晋献公死后,骊姬的儿子奚齐终于当上了晋国君主。


这中间多亏了老臣荀息啊,要不是他的愚忠屏蔽了智商,哪里轮得到奚齐


荀息是晋国的两朝元老,做过晋武公和晋献公父子的肱骨之臣。不只是“假道灭虞”的功劳,“危如累卵”的典故也显出荀息的贤德和智慧。


晋献公年轻时为了游玩,命人建筑九层高塔,还不准别人反对,谁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就得死。


荀息跑到晋献公面前,晋献公当然知道他要做什么,直接拉开弓箭,准备射死荀息。


荀息说,最近有个小游戏,玩给您看看。


荀息把12个棋子(有说13个)叠在一起,再在上面叠鸡蛋。


每放一个,晋献公都紧张得大叫“太危险了!太危险了!”。


这时荀息才说,这不算危险,您建造高台,就要欺压百姓来工作,不务正业,这时国家才真的危险呢。


晋献公于是作罢。


上面的故事也有说主角是晋灵公不是晋献公的,但问题是,如果“危如累卵”不是杜撰而是真的发生过的,那么早在晋灵公即位前31年就死了的荀息,是怎么出现的呢?如果是杜撰的,那么是晋灵公还是晋献公,又有什么区别?


以上小典故就是为了说明,荀息其实是个忠诚正直有头脑的臣子,可惜啊,他却用愚忠来抹黑自己的智商。


荀息难道看不出哪个公子才是真正有能力有资格即位的吗?


不,他肯定知道,但晋献公说他想要奚齐即位,自己就得赔上老命完成主君的遗愿。


一代贤臣,不顾是非黑白不管百姓死活,坚持要辅佐这个奚齐。


不过不用恨,有不讲理的就有讲理的。


奚齐很快就被当初的太子申生的拥护者里克大将军杀了。


谁知荀息再次放弃更好的重耳,去拥护奚齐的弟弟上位。


然后里克大将军又把第二个幼主给杀了。


骊姬没儿子剩了,荀息也无人可扶了。他见自己再也不可能完成晋献公的遗愿,有负于主人的期望,于是愧疚自杀。


愚忠是可悲一点还是可恨一点?荀息忠于国君而非忠于国家,一个昏君的遗愿,你的个人忠义,就这么伟大值得牺牲全国人民的利益吗?


太子申生愚孝,大臣荀息愚忠,愚忠愚孝就是以坑害他人的方式来完美自我!


荀息的后人倒是沾了光,仕途都不错。


荀息和申生,他俩都活着的时候,应该很能相互欣赏吧。


只是申生死后,申生阵营里的里克将军却不能和荀息好好相处。


朋友的朋友未必是朋友。


因为某SB在面对S朋友时,拿出S面,在面对B朋友时,拿出B面。但S朋友拿S面来接触B朋友的B面,就不合适了。


这个里克大将军,他拥护申生不成,两次刺杀幼主,扶持重耳不成,后来只能退而选择夷吾


最终被夷吾和奸人逼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