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活要这么多仪式感(生活为什么需要仪式感)(1)

今天,深圳迎来了春节后的第一场雨,我在雨中慢跑了10公里,幸福感倍增。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对“仪式感”这三个字有了小小的执念,情人节,跑步!元旦,跑步!生日,跑步!大年初一头一天,更要跑步!但凡遇到重要的节日,非要跑一场才觉得充实,也不仅是跑步,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有一些极其私人的“仪式”。比方说虽然我天生木讷,不善言谈,但每一年除夕的年夜饭上,我都会准备一套祝酒辞,好坏不说,重在仪式;再比如每次百人百天的开学典礼前夕,我都会先跑一场步,洗个澡,最后才端坐在电脑前正式开始,只有经历这一系列的动作,才会在接下来的事务中感到踏实。

我承认这多少有点“强迫症”的表现,或者说,类似于某种类似于信仰的东西存在,在重要的事情面前,按照一种既定的程序走一遍,才不会有遗憾。

就像今天深圳的第一场雨,我是万不能错过的,“第一”在所有人心中都占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场雪、第一次接吻、第一次喝酒、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当爹当妈、第一次升职……那代表着一天新的开始,一年新的气象更新,一生中最难忘的关键时刻,试问一年中有几个第一次,一生中又能经历多少个新体验,屈指可数。这么重要的时刻,怎么能草率地度过呢?

也不仅是大事要事需要仪式,一些微小的日常也处处充满了仪式的影子,有的人看书写字做瑜伽前喜欢点一烛香,心境才会达到最佳状态;有的人喜欢在比赛前双手合十或者亲吻大地,那或许是在祈求保佑或者表达对这方土地爱得深沉;有的人在远行前走出村口一定要回头望一眼,也许释放的是要把根留住的虔诚。

普通人如是,名人也不例外,村上春树每天坚持写作,就写满十页稿纸,多一页少一页都不安心;海明威在对写作失去灵感的时候总要翻翻自己以前写的好作品,才有信心继续下去;连岳每次写作之前要盯着沙漏看一小会或读一首莎士比亚的14行诗,才能感知到时间的立体……

所以,别觉得仪式感是一种矫情,你完全可以把它发挥到极致,甚至可以拓展为生活的积极向导。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视在特殊的日子用跑步度过的?回忆起来,应该是刚开始跑步那会儿累得要死要活的时候,根本不想继续下去了,只能找一些理由来哄骗自己。这世界上,不仅只有女友是需要哄的对象,自己哄自己有时候也可以收到奇效,30岁的生日,跑一次步纪念一下吧,三十而立了啊,跑个30公里多有意义;哇当爹了,跑个步锻炼一下吧,以后就需要你起夜换尿布了,如此一来,仪式,也促成了正向的生活方式。

你看,仪式感并不费钱,它简单到可以只是每天办公桌上的一杯热茶、一束鲜花,纪念日的一杯红酒、一餐美食,就可以带来长久的满足和幸福。

除此之外,仪式感还可以消解烦忧,村上春树在他的《当我谈跑步我谈些什么》里写过他的仪式,当受到某人无缘无故的非难时,抑或觉得能得到某人的接受却未必如此时,我总是比平时跑得更远一些,让肉体更多地消耗一些,好重新认识自己乃是能力有限的软弱人类。发怒的话,就将那份怒气冲着自己好了,感到懊恼的话,就将那份懊恼来磨练自己好了。

《小王子》里的一句话耳熟能详: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如此一来,生活处处都可以创造惊喜。

有趣的日子,需要来点仪式感,为什么?记住一个很好的答案: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近期文章:

像你这样优秀的人 就该灿烂过一生

和儿子一起运动的日子,我也像回到了十八岁

结婚八年,我对爱情的理解

为什么生活要这么多仪式感(生活为什么需要仪式感)(2)

<End>

我是老虎,两个孩子的爸爸,喜欢跑步、写作、美食,笃信100天坚持的价值。

2019年养成跑步习惯:我的跑步社群“百人百天”,目前已经走了四个年头,举办了14期,累计超过1.5万人参加,每一期都有90%以上的人坚持跑完100天,我所有的改变,都是从跑步开始的,新一期百人百天将在4月末报名,欢迎加入。

2019年我的计划:我正在进行两个100天行动:第一、100天做100份不重样的对称早餐,目前进行到49天,感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早点爸爸;第二、每天1000字,100天写10万字小说,目前进行到50天,感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心有老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