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为什么年纪小却那么老辣(为什么脂批说王熙凤和贾雨村是一对乱世奸雄)(1)

秦可卿死后是王熙凤人生最得意的一个节点,她不仅获得了协理宁国府的权力,借此机会树立了自己在贾府的威风,且很是懂得以权谋私的手腕,本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观念,她狠狠地为自己捞了一把,坐实了贪权爱财的名声。

原文第十五回回目的上半联为“王凤姐弄权铁槛寺”,这一回说的秦可卿停灵铁槛寺发生的故事,其实回目有点问题,因为王熙凤没有住在铁槛寺,而是住进了离铁槛寺不远的馒头庵,应该是弄权馒头庵才对。

我们知道妙玉的判词前两句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说的大抵是她留恋尘世,将宝玉作为自己在尘世的情感寄托。而在这一回里,同样说了一个并非四大皆空的老尼姑净虚,恰恰是她依傍着贾府势力,想借凤姐之手和贾家之势解决眼下的问题。

我们细看这个故事,是不是有些眼熟?这简直就是英莲故事的翻版!这一回的回目下半联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人贩子先将英莲卖给了冯渊,冯渊本来打算自此以后好好过日子,英莲自幼被拐来拐去,听闻有这个归宿,也觉得终身有靠,本来会是个很完美的爱情故事,但后来又被拐子卖给了薛蟠,一女许二家。英莲被薛蟠看上,冯渊自然不愿意,薛蟠就把冯渊打死,把英莲硬是抢了过来,由此开始了她悲惨的命运。冯家告状一年未果,最后薛蟠依靠贾府势力,借贾雨村之手很轻松地就逃避了法律的制裁。

王熙凤听老尼姑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本来不打算管这事,但被老尼姑一句话给激将了起来。凤姐听后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作这样的事。”净虚听了,打去妄想,半晌叹道:“虽如此说,只是张家已知我来咱们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咱们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无有的一般。”

本来已经没指望的事,但老尼姑这段酸不溜秋的话一说,让好弄权的王熙凤来了兴头,立马开价三千两,帮忙处理这事。我们知道王熙凤的月例是十两银子,一年不过一百二十两,加上分红什么最多也就三百两,三千两银子相当于她十年的收入!如果换算成刘姥姥一家的生活费,足够刘姥姥一家花150年的!

其实凤姐这话跟贾雨村说的“事关人命……岂可因私而废法?”以及听完门子主意后说的“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或可压伏口声。”一个道理,口是心非,其实心里早已经有了主意,算盘珠子打的比谁都响,但必须要做出样子来给人看,的是奸雄本色。

老尼姑虽在空门,却对人心有着精准的洞见和把控,好手段。可以说,这个尼姑在这件事里起着煽风点火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红楼之中属于会教唆主子干坏事的那类人。不独尼姑,联系贾雨村乱判葫芦案一回,如果不是门子及时制止了贾雨村,也许薛蟠已经被抓进了牢里。恰是门子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贾雨村的为官之道,从此依傍贾府青云直上。而门子之前一样是出身葫芦庙的一个小沙弥。这就有意思了,一个水月寺的尼姑,一个是葫芦庙的和尚,本是普渡众生之人,但最终却都学会了教唆别人犯案。与妙玉判词前两句合看,多么讽刺!

我在假想,如果把“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回放在一回里看,应该更精彩,一对奸雄面目更为清楚。

王熙凤为什么年纪小却那么老辣(为什么脂批说王熙凤和贾雨村是一对乱世奸雄)(2)

可以说,整个葫芦案,幕后主使不是贾雨村,而是那个门子!就如同凤姐弄权一事,真正的幕后主使是老尼姑,但因为贾雨村和王熙凤人在其位,手握大权,必须要通过他们出面,才能摆平这些官场中事。我们可以想见,通过这两件事,门子和老尼姑会落不少好处,但得大头的自然是贾雨村和王熙凤。

贾雨村借此事取得贾府信任,此后仕途顺利;王熙凤借此事得银三千两,在贾府一时风光无两。在那时候,三千两银子足够一家人花两辈子的。当然,风光的是手握重权之人,倒霉的却是当事人,冯渊被薛蟠打死,薛蟠却逍遥法外。金哥因为父母退了亲事,选择自缢身亡,未婚夫也投河殉情,这是凤姐作下的第二桩恶报。而这件事,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

原文还说:自此凤姐胆识愈壮,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作为起来。甲戌本在这里有一段脂批:一段收拾过阿凤心机胆量,真与雨村是对乱世之奸雄。

我们知道,后文凤姐还逼的鲍二家的上吊,害死了尤二姐并肚子里的胎儿,又险些害死张华,前面已经害了贾瑞,而贾雨村不仅为了讨好贾赦抢夺了石呆子的扇子,更在贾府败落后落井下石,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山狼。

王熙凤和贾雨村二人之所以能够手握大权,依附的都是贾府无形的政治资本——权势,他们在手握大权之时,或者谋财害命,或者以权谋私,做的都是损人利己的勾当,且胆大包天,没有不敢做的,且最后自己捞了好处,还要装出一副好人的模样来,手段不可谓不高明,不可谓不狠毒,所以被脂批成为一对乱世的奸雄,但因为他们作恶太深,最终都没有落得好的结局,也是罪有应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