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著名的北宋词人苏轼的《赠刘景文》这样写道。苏轼是眉山人,而眉山是于1997年8月建眉山地区,从乐山市划分出去的。

柑橘品种之多,让其他水果望尘莫及,今天只讲一个——耙耙柑,各位看官不要诧异,不是说“橘”嘛?这么提的确是“柑”?这只是笔者借用大文豪的名头来吸引一下各位看官的眼睛罢了。要讲清楚橘、柑、橙的区别怕是要另开文章来说明了。

耙耙柑是口感最好的时节(乐山植物耙耙柑的日本)(1)

这是网上橙、柑、橘的对比图,还是比较明显的。图和字的顺序一致

书归正传,回到我们今天的正主——耙耙柑,享有“柑橘皇后”的美誉。

耙耙柑的来历

耙耙柑也就是春见柑橘,学名是春见,俗称耙耙柑。源于日本静冈县果树试验场,是清见桔橙与F-2432椪柑的杂交品,2001年引进中国,广泛种植于四川蒲江县、自贡市、眉山市、井研县、彭山县,重庆,江西,湖南,福建三明、南平、龙岩、福州等地,成熟期在12底--开春。

耙耙柑名字的来历

“耙耙柑”的最早的叫法应该源自于四川。提到“耙”字让大家更熟悉的一个词语应该是——耙耳朵。川剧《幸福耙耳朵》把这个词语推广到了全国,让大家耳熟能详。

耙耙柑是口感最好的时节(乐山植物耙耙柑的日本)(2)

幸福耙耳朵

耙耙柑是口感最好的时节(乐山植物耙耙柑的日本)(3)

耙耳朵

在四川话中,“耙”就是“软”的意思,这个“耙”字非常形象得形容了成熟之后的春见柑橘出现的皮和果肉分离现象,拿在手里非常的软,感觉捏起来软趴趴的,“粑粑”二字则可以生动贴切地表达出了它的果肉松软、入口即化的特征,所以人们才会亲切地把春见柑橘叫作“耙耙柑”。

比起“粑粑柑”这样比较口语化的名字,也许有人更喜欢叫它“春见柑橘”,这一个富含浪漫清雅之意的名字,正与大好春光相互映衬,给我们留下关于春天美的想象。

耙耙柑果实的特点

果实高扁圆形或倒阔卵形,果大,基部短颈有或无颈,顶部广圆,顶端广凹。果面较光滑,漂亮,深橙色,富光泽,油胞小而密,果皮薄,包着紧,但剥皮较易,与椪柑近似;大果果心空,小果果心实。果肉深橙色,质地脆嫩多汁,襄壁薄极化渣,风味浓郁,酸甜适口,品质极优,维生素含量高。

耙耙柑是口感最好的时节(乐山植物耙耙柑的日本)(4)

耙耙柑是口感最好的时节(乐山植物耙耙柑的日本)(5)

乐山井研耙耙柑的优势

井研县地处北纬30度,年平均气温17.2摄氏度、日照达1100小时,而且土壤呈弱碱性,这些自然条件使当地的“耙耙柑”要比其他主产区提前20天上市。

耙耙柑是口感最好的时节(乐山植物耙耙柑的日本)(6)

最重要的事情:耙耙柑属于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无患子目

芸香科

柑橘属多年生常绿乔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