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岛信网】信网9月20日讯(记者 赵宝辉)近期,青岛市城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突出导向、注重引领、精准发力,严把食品安全关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努力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十六字监管精神解读?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十六字监管精神解读(城阳区创新服务型执法模式)

十六字监管精神解读

来源:【青岛信网】

信网9月20日讯(记者 赵宝辉)近期,青岛市城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突出导向、注重引领、精准发力,严把食品安全关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努力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青岛市城阳区共有385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进口冷链食品加工企业30家、进口非冷链食品生产企业33家、企业专仓3家。城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药执法大队积极应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形势变化,全面推行“要素 赋码”服务型执法监管模式。

“要素 赋码”监管,即对企业“全生命周期”内疫情防控措施、流程,系统规范、细化重塑,分类别建立健全“政府文件、重点人群、制度预案、入厂管控、进货查验、消毒记录、环境检测、废弃处置、销售追溯、健康管理”10个动态运行“要素”。城阳市场监管局定期根据检查、调度企业“要素”运行情况,综合研判考评,分别赋予“绿、黄、红”三色静态等级码。对“要素”运行完备的“绿码”企业通报表扬、存在风险隐患的“黄码”企业约谈警示、违法违规的“红码”企业处罚威慑,并适时进行动态调码。“要素”与“赋码”、动态与静态,双管齐下,不断压实企业防控主体责任。

城阳区市场监管局食药大队大队长袁法刚介绍说,“要素”和“赋码”相辅相成,人、货物、环境全覆盖,定人、定点、定位,既帮助企业守牢关键控制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又能实现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检查督导,将风险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确保企业闭环管理处于“归零”,隐患排查问题达到“清零”,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这场持久战。

除了生产企业外,对于筑牢食安防线监管上,城阳区市场监管局食安一科负责人纪鹏飞说,城阳区市场监管局全程严把食品安全源头关、校园食品安全关、餐饮质量安全关、“小作坊”食品安全关、大宗食品和保健食品安全关、网络餐饮安全关、抽检监测关、冷链食品安全关、执法办案关等“九个关口”,先后开展多项专项检查,强化食品安全全程管控力度,着力优化餐饮服务市场环境,切实坚守食品安全底线。

针对于下半年城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食品安全工作重点中,青岛市城阳区市场监管局李德连副局长表示,2022下半年,市场监管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全局将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基础上,聚焦容易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重点领域、环节和主体,在全区范围内继续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在疏通堵点、突破难点上下功夫,“用心用情用力”推行“服务型执法”,以监管无事不扰、服务无处不在的理念对企业“问诊把脉”,在创新机制、打造亮点上做文章,形成有特色的新机制。做到监管科学、精准、有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市场监管作用。

本文来自【青岛信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