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恐龙神啦!尾巴底下藏着超级感受器!

这个时候的恐龙有多厉害(尾巴底下藏着超级感受器)(1)

说起恐龙的感觉能力,无非是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与我们人类差不多。不过古生物学家最新公布了一项关于德国小型食肉恐龙化石的研究,这个小家伙的尾巴上竟然有极为特殊的感受器!这个感受器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


侏罗纪的袖珍杀手

侏罗猎龙的化石发现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地层是著名的索伦霍芬石灰岩层,该地层中还发现了始祖鸟、美颌龙等著名古生物。正是得益于出色的化石保存状态,编号为JME Sch 200的侏罗猎龙化石骨骼相当完整,因此成为欧洲发现的最完整的非鸟兽脚类化石标本之一。

这个时候的恐龙有多厉害(尾巴底下藏着超级感受器)(2)

图注:侏罗猎龙的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2006年,古生物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一新肉食性恐龙来自晚侏罗世的索伦霍芬群岛》(A new carnivorous dinosaur from the Late Jurassic Solnhofen archipelago)的论文,正式命名了侏罗猎龙。

侏罗猎龙的属名(Juravenator)来自拉丁语中的“Jura”(意为“侏罗纪”)及“Venator”(意为“猎人”),意思是“侏罗纪的猎人”。侏罗猎龙的模式种被命名为斯氏侏罗猎龙(Juravenator. starki),是为了纪念斯塔克家族的查瑞·斯塔克(Quarry Stark),这个“斯塔克”可不是小说《冰与火之歌》中的“史塔克”,而是发现化石采石场的所有者。

这个时候的恐龙有多厉害(尾巴底下藏着超级感受器)(3)

图注:美剧《冰与火之歌》中的史塔克家族,图片来自网络

到目前为止,侏罗猎龙的化石也仅仅发现了一具,根据骨骼判断还是一只没有完全成年的个体。侏罗猎龙其实非常小,体长只有0.7米,体重1千克或者更轻,和一只老鼠差不多大。别看侏罗猎龙体型袖珍,却是食肉动物,因为在它的嘴中长有两排锋利的小牙齿,所以算得上是袖珍杀手啦!

这个时候的恐龙有多厉害(尾巴底下藏着超级感受器)(4)

图注:侏罗猎龙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时候的恐龙有多厉害(尾巴底下藏着超级感受器)(5)

图注:侏罗猎龙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鳞片没有那么简单

侏罗猎龙不仅保存了相当完整的骨骼,而且还奇迹般的在尾巴基部保存了部分软组织结构,那就是鳞片。恐龙身上长鳞片算是稀奇事?并不是,但是古生物学家最初认为侏罗猎龙属于美颌龙科(Compsognathidae),该科内包括了发现于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的中华龙鸟和丽羽龙等,这些恐龙可都是长羽毛的,所以长着鳞片的侏罗猎龙绝地是美颌龙科中的异类。

其实关于侏罗猎龙的分类一直存在着争议,最新的观点(Foth et al. 2020) )认为其属于巨齿龙类,与似松鼠龙(Sciurumimus)是近亲。

这个时候的恐龙有多厉害(尾巴底下藏着超级感受器)(6)

图注:似松鼠龙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不属于美颌龙科,那么侏罗猎龙长鳞片就很正常啦,可它的鳞片并不简单。其实在侏罗猎龙最早被研究的时候,古生物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已经注意到其每一片鳞片印痕上都有奇特的同心圆结构,研究人员以为这是化石保存过程中形成的,并没有在意。

这个时候的恐龙有多厉害(尾巴底下藏着超级感受器)(7)

图注:侏罗猎龙微博上的皮肤还原,图片来自网络

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菲尔·比尔(Phil Bell)和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克里斯多夫·亨德里克(Christophe Hendrickx)注意到侏罗猎龙皮肤上的奇特结构,他们在对比了所有的同心圆突起后发现竟然是一样大的,而且出现的位置也很有规律,说明这一结构是原生的,并非化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

这个时候的恐龙有多厉害(尾巴底下藏着超级感受器)(8)

图注: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克里斯多夫•亨德里克,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时候的恐龙有多厉害(尾巴底下藏着超级感受器)(9)

图注: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菲尔•比尔,图片来自网络

在使用了紫外线和显微镜检查后,古生物学家发现这一结构与今天鳄类鳞片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同心圆结构非常像鳄类鳞片上的信息系统控制中枢(Information Systems Operations Squadron,简称ISOs),通俗上称为压力感受器或者触点。

2020年月,比尔和亨德里克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名为《晚侏罗世兽脚类恐龙拥有类似鳄类的感觉鳞片》(Crocodile-like sensory scales in a Late Jurassic theropod dinosaur)的研究论文,对侏罗猎龙尾巴底部鳞片上具有的压力感受器进行了论述。


深夜摸鱼王

侏罗猎龙的尾巴鳞片上长着压力感受器,这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我们不妨先看看具有相似解剖学结构的鳄类,其体表鳞片上的压力感受器是用来在水中探知周围猎物的移动,测量水的温度和酸度等的。研究者认为侏罗猎龙也具有同样的能力!

让我们回到侏罗猎龙生存的时代,那是距离1.51亿年前的晚侏罗世时期,当时的欧洲被浅海淹没,今天大片的陆地曾经是一片群岛,这里就是侏罗猎龙的家。岛屿四周是大片的沿海浅水区,岛屿上也有泻湖湿地,这里自然会有包括小鱼小虾等在内的水生动物,它们正是侏罗猎龙的食物。

这个时候的恐龙有多厉害(尾巴底下藏着超级感受器)(10)

图注:侏罗纪时期的欧洲,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自己的体型也很小,为了躲避更大的食肉动物,侏罗猎龙会选择在夜幕降临之后出来觅食,它的眼睛就是证据。从侏罗猎龙的头骨上看,其眼眶孔大的出奇,说明侏罗猎龙长着一对大眼睛,大眼睛当然是为了适应夜晚光线微弱环境而生的。

这个时候的恐龙有多厉害(尾巴底下藏着超级感受器)(11)

图注:侏罗猎龙的头骨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时候的恐龙有多厉害(尾巴底下藏着超级感受器)(12)

图注:侏罗猎龙生活在水边,图片来自网络

当侏罗纪欧洲群岛上的黑夜到来,胆小的侏罗猎龙就会来到浅水中,此时它尾巴底下鳞片上的压力感受器就像声呐一样搜索这水底的情况。当感觉到有猎物靠近时,侏罗猎龙就会对水下的目标发起攻击,它是当之无愧的深夜摸鱼王!

侏罗猎龙鳞片上压力感受器结构的发现扩展了我们对于恐龙感觉能力的认知,原来它们还能将触觉发展成捕猎的工具。正如加拿大皇家泰勒博物馆的恐龙系统学和进化馆馆长迦勒·布朗(Caleb Brown)所说:“从特别保存下来的化石分析出皮肤细节,我们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这个时候的恐龙有多厉害(尾巴底下藏着超级感受器)(13)

  

参考资料:

1.Göhlich, U.B., and Chiappe, L.M.(2006).A new carnivorous dinosaur from the Late Jurassic Solnhofen archipelago.Nature,440:329-332.

2.Goehlich, U.B., Tischlinger, H., and Chiappe, L.M. (2006). "Juraventaor starki (Reptilia, Theropoda) ein nuer Raubdinosaurier aus dem Oberjura der Suedlichen Frankenalb (Sueddeutschland): Skelettanatomie und Wiechteilbefunde." Archaeopteryx, 24: 1-26.

3.Xu, X. (2006). "Scales, feathers, and dinosaurs". "Nature", 440: 287-288.

4.Butler, R.J., and Upchurch, P.(2007).Highly incomplete taxa and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theropod dinosaur Juravenator starki.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27(1):253-256.

图片 / 网络(侵删)

文字 / 江氏小盗龙(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盗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