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作者:俞敏洪

项目建设呈现新局面(多项目齐头并进)(1)

新东方在美国成功上市,这意味着过去阶段的结束,也是全新阶段的开始。

首先,在公司人才架构上,上市后的新东方呈现出老股东退出,新生代崛起的局面。

上节共读我们讲过,上市过程中,新东方的董事会进行了改组,很多担任要职的老股东选择了离开董事会,虽然从情感上来说有许多不舍,但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而言,老一代人开始把岗位陆续让给新一代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当时,新东方的年轻一代已经迅速成长起来了。他们的主要代表就是新东方的现任CEO周成刚,以及沙玉龙、陈向东等人,这批后来加入的人被称为新东方的第二代管理者。正因为他们来得晚,没有得到太多股权,所以都希望搭着公司上市的顺风车,做出更大的贡献,也为自己赢得更多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新东方实现了平和的新老交替,摆脱了过去依靠朋友交情推动业务发展的阶段,转向真正依靠企业发展规律和科学管理来前进的道路,新一代没有历史包袱的人陆续崛起,开拓属于他们的战场。

就在管理层新旧交接的同时,新东方的业务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生源的改变,这直接促使新东方原有的业务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

以前,新东方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参加出国考试培训的大学生,2002年前后,俞敏洪发现,中学生也开始出国了,他意识到中学业务将是新东方的一个大市场。而中学业务,不仅包括想出国留学的中学生群体,还包括不出国的中学生,如果能够辅导他们英语学习,提高他们的中考高考英语分数,这块蛋糕可是很大的。

不过当时管理层没人愿意干,觉得中学业务没什么利益,俞敏洪只能亲自带队做。后来,这项业务渐渐发展开来,直至成为新东方的一项重要业务。抛开中学生的出国考试板块不说,光是新东方后来成立的优能中学部,迄今为止已经占了新东方三分之一的业务量。

在开拓中学业务期间,俞敏洪发现,如果照搬给大学生授课的模式,在中学生这里是行不通的。因为大学生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学习有自觉性,而中学生很少能做到,对他们采用大班授课模式的话,效果非常差。

所以,新东方根据目标客户的特点,调整了针对中学生的教学模式。比如,采用小班授课模式,使老师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还给学生批改家庭作业,还跟家长和学生同时沟通,其目的就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迫使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来提高考试分数,顺利通过中考、高考或是出国考试。

除了中学业务之外,新东方还在不断增加新的业务模式,推出了泡泡少儿业务、前途出国咨询业务、新东方在线和大愚出版等多条产品线。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下这些新业务发展的情况。

关于少儿教育,起初新东方没有任何计划,是被派去武汉分校当校长的陈向东,打开了这条业务线。当时,陈向东发现,别的机构已经开始做少儿英语了,他敏锐地觉察到,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便向俞敏洪提出,在武汉分校装修一些小教室,尝试做少儿英语培训的试点。如果做得好,可以慢慢在全国铺开。如果失败了,对新东方也没什么不好的影响。

在陈向东的努力下,不到两年,新东方的少儿英语培训就在武汉独树一帜,几乎占据了当地少儿英语培训的半个市场。后来,总部决定吸取武汉的经验,创立一个少儿英语子品牌,就叫“泡泡少儿英语”。在几代管理者的努力下,泡泡少儿英语在全国占据了几十亿元的市场容量,成了新东方的一个重大业务分支。

出国咨询业务,最早是1996年徐小平回国后负责的,开始一直是免费做,旨在帮助学生,新东方没有把它当做重点。慢慢地,出国咨询业务越来越热,一些留学公司和英国、澳大利亚的各个大学合作,签了独家代理权,把出国咨询服务变成了一个产业,从中获取佣金回报。而新东方专注于出国考试培训,一度忽视了这个市场。

等意识到这个问题,新东方开始重启这项业务。由周成刚牵头负责,以美国业务为切入口,重新开拓新东方的出国咨询业务。起初规模只有2000万元左右,用了近十年,发展到了十几亿元的规模,覆盖了全领域的出国咨询市场,将大量学生送往世界各地的优秀大学读书,攀登人生高峰。

新东方在线,其实成立的很早,但是发展的磕磕绊绊,直到2005年,开始成为一个纯粹做教学内容的在线公司,用在线教育弥补了线下教育的不足,在一定意义上取得了成功,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之前管理层有一些决策上的误判,只把在线教育当做主营业务的补充,没有大力投入,这导致新东方在线错过了不少良机,规模和发展速度不够理想。好在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随后调整策略,2019年3月,新东方在线在港上市,成为“港股在线教育第一股”。

另外,新东方还发展了自己的图书出版业务—大愚文化。这项业务源于2000年的一个想法。当时,互联网还不发达,俞敏洪想给学生们做一本学英语的杂志,他请了在《大学生》杂志社工作的仲晓红,来新东方帮忙做《新东方英语》杂志,这就是大愚文化的起源。

接着,俞敏洪又发起了图书出版业务,他跟世界知识出版社合作,出版自己的书,在新东方学生中,一下子卖掉了几万册。后来,别的新东方老师也陆续开始出书。再后来,俞敏洪把杂志和图书出版两条线合并在一起,作为一家公司来运营,这个公司就叫做新东方大愚文化。到今天,大愚文化除了出版各类考试辅导、英语学习图书、成长励志图书之外,还做了一个叫做“书加加”的APP,成为了一个立体化的内容出版机构。

回望当初,假如只做出国考试培训的话,新东方到今天,顶多就是几十亿元的规模,而现在,新东方的规模接近200亿元,这就是探索业务发展模式,打造新业务体系结出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