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众多人的面发言,还没走上台,就已经面红耳赤;吃饭时,想叫一下服务员,却又不好意思大声呼叫,最终只得等到服务员从身边经过才敢打招呼;参加聚会,看到众多陌生的面孔,想要跟别人交流,却又觉得难以开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上面的这些或者类似的情景,害羞显然已经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而克服害羞,势在必行,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津巴多记忆心理学?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津巴多记忆心理学(著名心理学家津巴多)

津巴多记忆心理学

当着众多人的面发言,还没走上台,就已经面红耳赤;吃饭时,想叫一下服务员,却又不好意思大声呼叫,最终只得等到服务员从身边经过才敢打招呼;参加聚会,看到众多陌生的面孔,想要跟别人交流,却又觉得难以开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上面的这些或者类似的情景,害羞显然已经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而克服害羞,势在必行。

《不再害羞》的作者是享誉世界的当代心理学大师菲利普·津巴多,他主编的普通心理学教材被誉为“比小说还好看的教科书”。长时间以来,作者一直致力于通过心理学去改变人们的生活,《不再害羞》就是作者在此愿景下的有力实践之一,全书主要通过对“害羞”这一社交焦虑现象的普及,以及具体克服的方法两个部分来让人们科学认识这一心理现象,并渴望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方法来达到帮助人们去克服此类心理问题。

就在不久前,和一个同学谈论起了高中时期的一位同学。她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女生,曾经还和她做过同桌,后来转班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了。从朋友那里得知,这位同桌后来得了严重的抑郁症,不得已已经辍学回家了,并且一直待在家里,后来的情况也无从得知。现在想起来,她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她几乎不会主动跟别人说话,做什么事也都是一个人,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心理问题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大的影响。

事实上,害羞并非某一个人的特有,而是我们几乎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的东西,只是某些人表现的特别明显,而有些人只会在一些特定场合才会有所表现。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内向者,都是容易害羞的人。如果恰好此刻阅读的你是一个外向的人,那么想一想,你是不是也曾经害羞过?要知道害羞不仅存在于先天环境中,后天的环境影响更多,诸如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总的来说,对于大多数而言,害羞是一种习得性心理状态,人们可以通过提高社交技能、改变消极的自我认知、运用冥想练习而非药物治疗等方式减少社交焦虑,缓解和克服害羞。

在《不再害羞》一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作者强而有力的关于害羞的理论分析,也不是那些用于克服害羞的具体方法,而是作者指出害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会上升为一种社会问题。这个观点并不是什么新的内容,并且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这一次阅读,却让我内心深处和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作者津巴多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叫做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中,志愿者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充当监狱看守,一部分充当囚犯。实验环境完全模仿监狱,一共为期14天。在整个实验中,大家都深深地陷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而无法自拔。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就是环境可以逐渐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立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基于这样的实验结果,津巴多意识到,害羞的人心里就有这样的一座心理监狱,他们既是监狱看守,规定自己不许自由交流,不许与他人交往;也是监狱中的囚犯,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些限制,并因为这些限制而降低了自己的自尊。

你总是可以发现,害羞的人会因为很平常的原因而感到焦虑,他们玩电子游戏成瘾,喜欢独自一人待着,沉浸于想象中的虚拟世界,最终的表现就是缺乏足够的社会适应力。最为严重的是,害羞会通过与暴力、酗酒、社会运动、性以及破坏性行为发生不明显的关联,引起社会问题。这样现实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了,当一个人的内心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状态,一旦某一刻爆发,那么就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在于个人,而是应当被整个社会所重视的问题。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同学,或许她曾经经历过一些事,有关她的家庭、她的教育、又或者是一些社会上的某件事,因为这些环境的影响,让她成为了最后的样子。当一个类似于害羞这样的心理问题发生的时候,我们关注点不应当仅仅放在当事人身上,也许我们应当更多地从他们身边的环境去思考,如何从环境的角度给更多的人带来一种更美好的环境,以此来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