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古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写了水乡风物长卷,水墨韵味的浓烈到了秋八月,鸡头米片片圆形睡莲叶交叠铺陈,到了收获的季节,尝鲜的人们已经按捺不住一年的等待,逡巡于河塘边,等待购买今年新上市的第一批“鸡头米”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白露时节满山栗子开口笑?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白露时节满山栗子开口笑(鸡头米里说丰年)

白露时节满山栗子开口笑

乐府古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写了水乡风物长卷,水墨韵味的浓烈。到了秋八月,鸡头米片片圆形睡莲叶交叠铺陈,到了收获的季节,尝鲜的人们已经按捺不住一年的等待,逡巡于河塘边,等待购买今年新上市的第一批“鸡头米”了。

鸡头米,学名“芡实”,通常采摘下来晒干后可以药食两用。新鲜的鸡头米,一直是江南人民夏天的最爱。一碗鸡头米汤,软糯可口,或甜或咸,吃下去,心满意足,夫复何求的感觉。

这个时候请客下馆子,也多会点上鸡头配菜的时令蔬菜小炒。随着鸡头米的上市,秋天来了。

鸡头米是苏锡常地区号称“水八仙”(茭白、莲藕、荸荠、水菱、水芹、莼菜、慈姑、芡实)之一,对环境要求尤其高,既需要湿度,也要求很高的清洁度,生长的水质必须清澈无污染。

鸡头米好吃,但种植起来难,米农劳作一年,都是血汗的付出,时间长,手续繁。这个季节下塘采摘,一大清早,太阳已经狠毒了,不一会儿,就会全身湿透。

很多人没有见过采摘鸡头米,它成熟的时候,果实外表毛刺刺的,远观就像一个个小小的鸡头,实在有趣,因而得名“鸡头米”。到了8月,就可以采摘了,不像地里的菜,田里的瓜、树上的果,成熟之际,采摘后清洗即可食用。

在以前,从下塘采收到一个个剥开“鸡头果”,全凭人工,还必须用手指抠取米粒。现如今,科技极大地改变了生活,但此物灵巧,只能人工去采收,因为鸡头米“躲”在荷塘铺陈开的大大的叶子下面,自动化的机器仍然不能代替人工。

剥收鸡头米是门技术活儿,因为外表毛刺,一不留神就会刺破手指。所以要戴上厚皮手套,以短刀为工具,在外壳来回割个几次,好不容易才能把“鸡头”切开。这个时候取出的鸡头米仍然不能使用,它们有小圆子大小,一个个身披暗红色外衣服,外壳坚硬。再次去除果壳,才能看到白里透着湿糯的米黄色鸡头米。鸡头米天下珍品,取果的过程何其艰辛。但是又是美食,营养又很丰富,所以鸡头米价格一向很贵,今年市场上鸡头米的价格,已经是每斤在100元左右。

米农们正在池塘里辛勤劳作,从6月种植,到8月收货,承载了家人满满的期待。鸡头果加工成鸡头米粒后,脱下的鸡头壳,多数又被回填到塘内,用米农的话说,自古及今,年复一年,这一季的鸡头米壳滋养着下一季鸡头米的生长。或许,这也是传承,生于此,葬于此。

清代大作家曹雪芹曾经创制过一道名菜“大蚌炖珍珠”,取得新鲜饱满的鸡头米塞入鱼腹,清炖出来,鱼肉鲜美,果肉糯香,创意无限,这道名菜至今仍流行在江南地区。或许,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和江南文脉一样延绵不绝,代代相传。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