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重庆的发展到底有多快,我想大家都有目共睹,但今天我不聊重庆的经济发展,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重庆的成长,那就是重庆的视野以及前瞻性。
按理说重庆只要把长江航道玩好就能胜过大部分西部城市了,但重庆的格局和视野从来不会只停留在长江之上,重庆向西和向南两个方向相继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而正是因为重庆这一系列动作正在悄然改变整个西部的格局,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一梳理一下。
第一,重庆向西,极具前瞻性近日,重庆成为中国首个重箱折列突破一万列的中欧班列开行城市,运输货值超过4000亿元,其中我国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5万多列,而重庆国际铁路(含中欧、中亚、中越、中老等)班列累计开行数已突破17000列独占鳌头,但这个新闻似乎并没有在网络引起较大的水花。
重庆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既有远大的前瞻性,也有现实的环境所迫,要知道我国首条中欧班列线路就是诞生在重庆的“渝新欧”,这不仅对于重庆来说是重大利好,并且对于整个西部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而这一切还得从2008年说起。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很多行业都是一片低迷的景象,而企业破产、公司倒闭更是层出不穷,但此时的重庆却嗅了一块肥肉,那就是在金融危机下销量逆风增长的笔记本电脑。
从这一年开始,重庆的招商引资团队对电子信息产业下手了,2009年,重庆为了引进惠普给出非常诱人的条件,那就是惠普只要在3年内生产4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并且80%的零部件是本地造,那么重庆将补贴这3年的物流成本。
而重庆与富士康的合作就更顺利了,用1500万台笔记本整机生产份额与富士康敲定合作意向,2009年,惠普4000万台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富士康纷纷落户重庆,正是从这一年开始,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真正的开始走起来了。
随后到了2010年,宏碁的中国第二运营总部和制造基地落户重庆,2011年,华硕在中国的第二运营总部也落户重庆,三大电脑品牌商和标志性代工企业富士康落地重庆则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比如英业达、和硕、广达、纬创和仁宝等多家电子产品代工企业也相继落地重庆,而随之而来的零部件企业更是相继争先到重庆布局。
可是蒸蒸日上的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又遇到了最现实最客观的难题,那就是运输,以2011年为例,重庆的笔记本电脑产量在2500万台左右,其中一半是卖到欧洲的,但是这些卖到欧洲的笔记本电脑70%左右是走海运,30%左右是走空运,而走海运的话则要一个多月才能达到欧洲。
我们都知道对时间要求不高的产品走海运划算,但是作为电子产品走海运肯定不是最佳选择,不仅交货时间长,更关键的是一个多月之后,产品的市场价格早就降价了,而对于电子产品来说,及时性很重要,特别是新出的款式,到的越早价格就越贵。
而重庆的高层早就看到了重庆在运输方面的短板,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运输问题,能不能留住这些企业都是问题。
于是2010年8月,重庆市长亲自带队远赴北京,向海关总署和铁道部提出了开行重庆至欧洲铁路大通道五定班列的请求,即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快运货物列车。
随后,重庆又与德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多国政府以及铁路公司取得了联系,形成了“五国六方联席会议”的多边磋商机制。
然后到了2011年3月,“渝新欧”专列满载重庆制造的电子产品一路向西,从新疆的阿拉山口出境,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到达德国的杜伊斯堡,相比海运节约近30天左右的时间,而成本也只有空运的20%。
而此时,我国首条中欧班列线路也就诞生了,那就是渝新欧,要知道这是跨越多国的国际铁路,其难度可想而知,但重庆从申请到开通不到1年的时间,就可以想象重庆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以及国家对重庆这一布局给予了多少支持。
以2013年为例,重庆造的电脑笔记本产量就占了全球20%多,而渝新欧的开通对于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可谓是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因为最困扰重庆的运输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从0到1是最难的,重庆这一举动可以说为整个西部牵了一个好头,众所周知,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这与身居内陆的地理位置有莫大的关系,而中欧班列将是西部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
渝新欧所取得的成绩,我国所有城市都看在眼里,说不心动那一定是假的,于是全国多个城市的中欧班列也提上了日程。
比如2013年4月,成都直达波兰的蓉欧快铁正式开通,2013年11月,西安首趟中欧班列长安号也正式开通直达挪威,而如今就西部地区而言,除了省会城市以外,包括很多普通地级市都开通了中欧班列。
就拿四川来举例,除了成都以外,绵阳、德阳、泸州、内江、南充等多地都已开行了中欧班列,对于内陆城市来说,不仅缩小了在国际物流上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加快融入了国际贸易和产业分工协作的大市场。
要知道我国是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而重庆早在2011年就开通了渝新欧,所以不得不说重庆是中欧班列的先行者,更是西部地区向西开放的标杆,起到了带头作用,而随后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都有经验可借鉴,都有样本可学习。
所以综上所述,重庆的前瞻性在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之前就开始布局中欧班列,而这也是重庆解决电子信息产业运输困境的一招妙棋,重庆中欧班列的成功对于西部地区的城市而言起到了很大的激励和示范作用。
如今看着西部地区各城市源源不断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开行国际货运班列时,我的内心都无比振奋,因为我国整个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新大门都由此而打开。
第二,重庆向南,格局远大5年了,当我看见陆海新通道一片繁忙景象之时,我想到了重庆,当我看见陆海新通道班列集装箱运量高达132.2万标箱,较2017年增长了186倍时,我还是想到了重庆,重庆的格局和视野有多宽广?还得从2017年说起。
2017年8月,重庆和广西、贵州、甘肃共同签署了“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而南向通道就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前身。
要知道南向通道指的是在中国至新加坡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广西、贵州、甘肃为关键节点,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到了2018年6月,青海和新疆加入合作共建“南向通道”,11月,中国和新加坡正式签署《关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而“南向通道”也正式更名为“陆海新通道。
而到现在,云南、宁夏、四川和西藏也相继加入陆海新通道的“朋友圈”,此时你会发现陆海新通道涵盖了我国整个西部地区,对我国西部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也就是说在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下,让西部地区的货物运到广西然后从北部湾港口出海,再经海运到达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各国,相比较从我国东部出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比如重庆之前的货物运送到东南亚,要从长江向东经上海出海,然后还要绕行一大圈到东南亚各国,运输时间至少得要1个多月,而重庆到上海就有2400多公里,差不多需要14天,而现在重庆的货物直接向南走铁路到达广西的港口,只需要2天,然后再从广西的港口出海到东南亚各国就非常便捷了。
再比如更靠北的甘肃以前把货物运送到东南亚的话,得先通过铁路或公路把货物运送到江苏的连云港,然后仍然要沿着我国东南沿海绕行一大圈才能到东南亚,而现在甘肃的货物可以直接走兰渝铁路经陆海新通道直接从广西出海,相比之前的路线可以节省10天左右的时间。
从更大的格局来看,西部陆海新通道向东与长江黄金航道相连,向北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向南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可以说是直接拔高了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上限,而广西作为沿海地区不太发达的命运也会因为陆海新通道而改变,因为广西北部湾港口将成为我国西部最便利的出海口。
总结所以综上所述,从中欧班列来看,重庆是先行者,随后中欧班列在西部各城遍地开花,一起享受到了国际贸易和产业分工的红利,从西部陆海新通道来看,重庆是战略核心,西部所有地区都参与了进来,大家共同分一杯羹。
从趋势和潜力来看,这两项重大战略布局正在改变西部的发展格局,这将是我国西部地区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战略新引擎。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