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募兵的身高规定:对不起,你没到1.5米不能当兵”一文中,我们谈了唐朝的征兵条件,身高一项,按照唐朝中央军、各地方藩镇军的不同时期、征募的不同兵种的规定可以基本确定,其底线在五尺到五尺七寸之间。唐朝的长度单位分大、小两类,身高应该用“小尺”。小尺一尺为30厘米,大尺一尺为36厘米。

唐朝的征兵制度是什么(唐朝征兵最低五尺)(1)

(1)七尺本来的含义是年龄

七尺本来是指年龄即20岁,也就是顶天立地成家立业效命沙场的年龄。

根据《周礼·地官·乡大夫》中记载:“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贾公彦 疏:“七尺谓年二十知者,案《韩诗外传》‘二十行役’,与此国中七尺同,则知七尺谓年二十。”

什么是国?什么是野?周王王都城郭之内的百姓叫做“国中”、距城百里之内称作“郊”、在以外的就被称为“野”。那么,国中和郊的百姓就被称作“国人”,野的百姓就被称作“野人”“氓人”。

白发三千丈真有那么长吗?七尺也同样不是明确指代

(2)后代虽有指代身高的含义,但从来不是具体身高

现在一些人认为:到了南梁时期“七尺”开始指代身高,但并没有注意到这个身高根本就不是具体身高,只是强调成年而已,成年就是身上有责任的意思。

正如《论语·泰伯》中说的“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这里的六尺之孤、百里之命都是概数,而非具体的含义。诗词里面这种现象更多,“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这些,难道真是三千尺?真是三千丈?笑话。

一些人执拗于七尺的具体身高,例如南梁是一米七一二,南朝的梁政权的沈约 的《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

唐朝两米一。唐朝的李颀 《古意》诗:“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等等吧,这些“七尺”真的是指身高吗?无非是一种指代而已,指示指代的责任,进而指代高尚等的含义。

最后,我们看看各朝各代的尺、七尺与今天的换算。

唐朝的征兵制度是什么(唐朝征兵最低五尺)(2)

商代1尺为15.8厘米七尺为111厘米(以下同,全部四舍五入);

战国、秦朝、汉朝七尺1尺为23.1厘米,七尺一般为162厘米;

三国、西晋时期1尺一般为24.2厘米,七尺为169厘米;

东晋十六国、南朝时期1尺一般为24.5厘米,七尺为172厘米;

北朝、隋朝一般为1尺29.6厘米,七尺为207厘米;

唐朝(身高应该用小尺)1尺为30厘米(大尺36厘米),七尺为为210厘米(大尺252厘米);

宋元1尺为31.2厘米,七尺为218厘米;

明朝1尺34厘米(明朝尺分裁衣、量地、营造三种规格,无疑应该用裁衣)为238厘米;

清朝1尺为35.5厘米(裁衣、量地、营造),七尺为249厘米。

唐朝募兵的身高规定:对不起,你没到1.5米不能当兵

弘治朝的官商斗:儒生抢商人的墓地引出文臣与太监的恶斗

与貂同行沙俄与大清相遇!前150年清强俄弱,后150年多亏左宗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