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策划/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勇 陈骁鹏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婵 实习生 邓楚睿 通讯员 龙门文旅

广东十佳温泉小镇(惠州文脉创想)(1)

羊城晚报《惠州文脉》7月8日版面图

进入盛夏,原是温泉淡季,惠州龙门另辟蹊径,掀起一股“三伏浴”热潮!三伏时节,冬病夏治、温泉康养正当时。6月21日,2022年“龙门十三汤·三伏浴”首浴仪式举行,推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与“三伏浴”温泉康养套餐,为游客提供不一样的养生体验,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医中药 温泉”路径。

“三伏浴”推出至今半个月,市场反馈如何?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三伏浴”备受珠三角游客青睐,温泉市场持续升温。“龙门温泉”享誉国内外,未来温泉产业升级发展之路在何方?专家认为,“温泉 ”全产业融合发展大有可为,也是大势所趋。

广东十佳温泉小镇(惠州文脉创想)(2)

游客沉浸在夏日泡温泉的舒心之旅

探秘“三伏浴”,夏日新体验留住“过夜客”

万亩竹林环绕,龙门县地派温泉森林度假区坐拥万顷碧绿,环境清幽,空气清新。“三伏浴”药浴汤池群雾气氤氲,飘出一股淡淡的草药,闻起来让人神清气爽。来自广州的秦女士一家正泡着沐兰汤,观赏着群山环绕之美景,“沉浸式”体验夏日温泉的舒心之旅。“天气越来越热,经常感到很疲倦,泡泡温泉能放松缓解一下!”秦女士说,家里老人有三伏天做“三伏灸”的习惯,听说这里“三伏浴”效果不错,就带着家人过来试试看。

像秦女士一样“尝鲜”的游客不在少数。据广东省温泉行业副会长、龙门县旅游协会会长、龙门地派温泉总经理李星凯介绍,地派温泉有专门的“三伏浴”药浴汤池群,根据广州中医药大学所开的四种药浴配方——沐兰汤、瘦身汤、美白汤、暖宫汤,再配合养生主题的特色疗养美食,因地制宜推出四天三晚康养套餐,丰富游客的疗养体验,深受追捧,“近两个周末入住率高达80%”。

广东十佳温泉小镇(惠州文脉创想)(3)

“三伏浴”受到中老年游客青睐

那么,什么是“三伏浴”?“三伏浴”怎么泡?是否为科学养生之道?“其实,温泉本身就是一种药浴。”广州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林良才介绍,药浴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成为常用的一种治病方法。“三伏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原理,在“三伏灸”的基础上延伸应用而来,“在三伏期间连续每伏一泡,并结合泡浴中药方,可以达到最佳养生功效”。

夏季泡温泉的科学性备受关注,林良才介绍,“三伏浴”冬病夏治的中医原理是依靠地热水的温度、温泉流动时产生的机械冲击作用及温泉水含的矿物质成分。他建议,一天中宜选择在7时至11时,或者17时之后泡温泉。浸泡时,应尽量合上双眼,缓缓地深呼吸数次,真正释放身心压力。

“华南地区的游客大多注重养生,有泡温泉习惯。”李星凯说,近年来,夏天泡温泉的客流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这为“三伏浴”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从6月21日起,龙门县各大温泉企业顺势推出了“三伏浴”温泉康养套餐,活动持续到8月。

“三伏浴”推出半个月以来,效果明显。“客流量很可观,与近几年同期相比增幅明显,且呈现上升趋势。”龙门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陈卓盈介绍。作为企业运营者,李星凯更是切身感受到明显的变化,游客群体多为中年人,以往大多游客只住一晚,现在短则两三晚,长则一周,“这也让企业看到旅游市场逐步复苏的迹象,令人惊喜!”

广东十佳温泉小镇(惠州文脉创想)(4)

夏日降暑泡温泉,老少皆宜

“龙门十三汤”温泉养生,助力乡村振兴

龙门是广东省地热温泉的集聚区,境内现有的10多个差异化定位的温泉景区联合发展,形成了“龙门十三汤”旅游品牌,成为龙门旅游的“金字招牌”。

然而,温泉旅游的季节性非常强。天气一凉,温泉爆满;天气一热,温泉就“冷”。淡季如何突围?当地一直在思考。陈卓盈介绍,直到去年,偶然间与中医药专家教授了解到“三伏浴”,经过多次沟通调研,龙门在去年首次推出“龙门十三汤·三伏浴”,推广“冬病夏治”养生理念,不仅让游客收获更多的健康体验,也为龙门旅游的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广东十佳温泉小镇(惠州文脉创想)(5)

“三伏浴”温泉养生

今年“龙门十三汤·三伏浴”更是玩出新花样,由专家教授开出“三伏浴”药方,与当地温泉水相得益彰,能发挥出最佳效用。同时,政企联动,加大优惠力度,推出“三伏浴”温泉康养套餐,吸引“过夜客”效果明显,甚至还引来了省外温泉企业的效仿。

广东十佳温泉小镇(惠州文脉创想)(6)

龙门温泉企业纷纷推出“三伏浴”

接下来,当地将持续整合资源,进一步系统打响“龙门十三汤·三伏浴”品牌。陈卓盈透露,将计划针对每个温泉池不同的特性研究药方,打造“一汤一特色”“汤汤有特色”。十余家中大型温泉企业联盟发展,形成省内乃至国内外都极具规模的温泉旅游产业集聚区,通过活动来支撑,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近年来,仅仅泡温泉已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温泉 ”玩法越来越多。如,南昆山居温泉度假村主推“温泉 非遗”,大力推介非遗集市和民俗活动,每个周末举行舞火狗、舞龙等非遗表演,开展非遗展演活动,将非遗搬到户外,让游客体验非遗文化;地派温泉森林度假区则是以“温泉 网红”频频出圈,云海天梯、彩红云梯、鸟巢星语、天空之镜、泉心泉意等多个网红打卡点深受追捧;富力岭南花园温泉度假山庄以“温泉 康养”为抓手,为客人量身定制食疗康养项目等。“这不论对景区还是对于游客,都是有益的。”南昆山居负责人说,通过融入非遗元素,让前来的游客真切地感受龙门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浸润、塑造景区,使景区将更具文化底蕴。

广东十佳温泉小镇(惠州文脉创想)(7)

夏日出游,珠三角游客前往龙门开启“玩水”模式

这一系列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概念,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旅游企业自身赢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大大带动了当地农家乐、土特产、果蔬采摘等行业,振兴乡村和旅游企业发展实现双赢。比如,在地派温泉,游客可以选择多条乡村游路线:到革命老区芒派村感受红色文化;到陈洞村茶园采茶体验劳动之旅;到天堂山水库,享受农家美食,感受田园风光。

即便不出门,游客在景区也能体验乡村乐趣。南昆山居温泉度假村将农贸集市搬进景区,让当地农户穿上统一服装,免费提供摊位供农户摆摊,销售农产品,制作特色美食。据介绍,旺季高峰期,农户一天能赚2000多元,极大地带动了农户增收。接下来,该景区也将推出近期火爆的“车尾厢集市”,吸引更多农户游客参与。

景区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向周边乡村拓展业态。如,南昆山大观园生态度假区打造了多个葡萄园,丰富景区景观,带动农户就业。地派温泉则是租赁陈洞茶园,丰富游客旅游体验,将游客引流进农村。“通过‘景区 乡村’,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助力农户增收,提升龙门旅游的知名度。”陈卓盈说道。

广东十佳温泉小镇(惠州文脉创想)(8)

来自珠三角的游客感受龙门乡村田园风光

专家建议打造国际康养旅居生活目的地

龙门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山水漫游的天堂”。“龙门温泉”享誉国内外,曾获得“世界森林温泉保养地”“中国温泉之乡”等多项殊荣,“龙门十三汤”荣获“第五届博鳌国际金汤奖——十佳温泉旅游目的地”奖项。

目前,龙门县温泉康养旅游产业已形成有品牌、有规模、有市场、有示范、有格局的“五有”现状。据最新的数据统计,全县有2家温泉企业获评“中国五星级温泉”、4家获评国家4A级景区,温泉景区周边经营餐饮住宿业近2000家,拥有客房近万间。2021年,温泉康养旅游业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均占全县接待游客总数、旅游收入总数的60%以上。

在2022年“龙门十三汤·三伏浴”首浴仪式上,龙门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田裕东表示,接下来将更加注重中医中药与温泉资源的结合,提升温泉景区文化内涵,推动“三伏浴”产品升级发展。“我们坚信,通过培育节庆底蕴,可以彰显温泉品牌魅力,能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医中药 温泉’龙门路径”。

对此,熟悉龙门的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教授深表认同:“龙门温泉产业正引领全国,未来将迈向温泉 康养旅居时代。”

他指出,二十多年来,龙门“温泉 ”融合发展三部曲不断升级。从1.0阶段,即温泉资源旅游化,依托温泉品质进行旅游景区的开发;到2.0阶段,即温泉旅游产业化,资本的进入以及区位优势形成了温泉产业集聚区;最终的3.0阶段,则是实现温泉全域共兴化,“目前龙门温泉正处于2.5阶段,即是2.0阶段向3.0阶段迈进”。

然而,当前也有不少现实问题摆在面前:温泉资源如何有序开发和利用;温泉产业如何延伸融合和壮大;温泉景区如何差异化特色发展;温泉文化如何主题培育营造等等,都需深入思考。

未来,龙门温泉升级发展之路在何方?吴志才建议,龙门温泉产业要探索“五位一体”路径,即温泉 城镇、温泉 生态、温泉 乡村、温泉 文化、温泉 品牌。具体而言,“温泉 城镇”是指要形成全温泉康养产业体系,融入龙门发展新格局;“温泉 生态”则是用好龙门一流的生态康养环境资源,着重打造山地温泉康养,形成龙门全域山地康养格局;“温泉 乡村”是需要通过推广景村联动模式、温泉带乡村带双带融合发展以及温泉 现代农业产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温泉 文化”则是要构建温泉文化产业链、构建温泉文化IP、推动温泉 地方文化融合发展;“温泉 品牌”需要打造县域品牌,龙门要打造成为国际康养旅居生活目的地。

【文脉链接】

药浴源远流长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婵

据广州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林良才介绍,药浴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其中,《黄帝内经》中有“其受外邪者,渍形以为汗”;《礼记》中讲“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着有治婴儿癫痫的药浴方。

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而产生效应。现代药理证实,药浴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同时,能疏通经络、活血化淤、通行气血、消肿止痛,还能祛风散寒、清热解毒,调整阴阳、协调脏腑、濡养全身。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