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一回隆重推出了一位“嵚崎磊落”的名人画家:王冕。书里介绍说,他在诸暨县的农村居住,七岁便死了父亲,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他母亲做些针黹缝缝补补,还要供王冕读书,生活十分清苦。

儒林外史王冕为什么拒绝做官(闲话儒林外史王冕的)(1)

这样的生活坚持了三年,没奈何王冕辍学到隔壁邻居秦老家放牛。到这里,王冕的成长轨迹和秦老实现了对接,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可以说王冕日后之所以成长起来,有一些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好邻居:秦老。秦老堪称“中国好邻居”。为什么呢?

01

秦老家并不算很富裕,

接纳小小年纪的王冕,完全出于生活上的接济。

王母跟王冕说:“把你雇在隔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秦老讲“我老汉每日两餐小菜饭是不少的;每日早上,还折两个与你买点心吃。”

儒林外史王冕为什么拒绝做官(闲话儒林外史王冕的)(2)

王冕的工作报酬是每天管两顿饭,外加两个小钱。简简单单的放个牛,又是管饭又是给钱,王冕的工资待遇不是一般的高了。要说秦老既不是官绅员外,也不是地主,不过有一个在县衙里当买办的、吹气冒泡的儿子的干爹当不得事,生活还算不上衣食无忧,再说一头水牛又不是好几头牛并不需要专门雇佣一个人来放养。原因就是秦老跟王家交好,有意接济王冕母子的生活,把王冕这个小孩子给养起来,免却了王母的负担,这孤儿寡母才能活下去。

02

王冕的放牛生活很轻松惬意,

使得他不觉生活辛苦和压力,形成了恬淡高洁的人格。

放牛离家不远,工作轻松,而且那地方景色很好,(秦老……指著门外道:“就在我这大门过去两箭之地,便是七柳湖,湖边一带绿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又有几十棵合抱的垂杨树,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上饮水。小哥,你只在这一带玩耍。”)

多年前,大堡礁面向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聘请大堡礁汉密尔顿岛看护员,当选者不但可以每日与白沙、碧水、艳阳为伴,还能享受半年15万澳元的高薪。这份待遇高、要求少的这份工作,跟王冕的放牛相不相似?舒服又惬意。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使得王冕有足够的休闲时间和闲适的心情,“逐日把牛栓了,坐在柳荫树下看(书)”。这才有了后来的潜心专攻画荷花,并且画出了名堂。

儒林外史王冕为什么拒绝做官(闲话儒林外史王冕的)(3)

飘逸的放牛生涯一直持续到王冕十七八岁,这时他长大成人能自立了,也能用画荷花的钱养家了,才不再去秦老家。

作为邻居,秦老并未离开视线,始终关心关注着王冕的一行一动,听见别人对王冕怪异的行为说三道四,有时也会站出来反驳两句,对王冕“戴高帽、穿阔衣、唱着歌,乘牛车载母亲游玩”的行为艺术挑大姆哥,没事时两人经常坐一块谈心,是彼此要好的邻居。(“只有隔壁秦老,虽然务农,却是个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见他长大的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常和他亲热地邀在草堂里坐著说话儿。”)

可以说,王冕高洁的品性一方面来自于善良纯朴的母亲的教养,一方面来自于秦老的无私助人下的熏陶,再有就是美好大自然的感染和陶冶。三者合一,共同铸就了名士风范。

03

好邻居一辈子,

王冕与秦老二人用整整一生诠释了他们真挚的“邻居情”。

王冕性情孤傲,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第一回里点缀描写了几个“假恶丑”式的人物:狐假虎威的翟买办、趋炎附势的时知县、妄自尊大的危素、俗不可耐的财主,王冕是坚决不与这些人同流合污的,甘于在家放牛画画读书、奉送老母。但有些事唯独给秦老的面子,对秦老提出的事尽心尽力去办,哪怕比较为难。比如,秦老亲家翟买办提出要王冕画二十四副花卉册页送时知县讨好上司,王冕不是看在秦老的面子上,是不会提笔的。(秦老在旁,再三怂恿。王冕屈不过秦老的情,只得应诺了。)

后来,王冕得罪了县官,出外避难,对于留在家的老母,也是秦老一力应承,二人依依不舍、洒泪而别。(秦老道:“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都在我老汉身上,替你扶持便了。”王冕拜谢了秦老……秦老又走回家去取了些酒肴来,替王冕送行。吃了半夜回去。次日五更……秦老手提一个小白灯笼,直送出村口,洒泪而别。秦老手拿灯笼,站着看著他走,走得望不著了,方才回去。)可见二人感情多么深厚,百分百的“忘年交”。秦老不见得有多少学问,也不懂什么画画,但并不妨碍与王冕的深切交流,抛却功名富贵,二人的人生追求就是两个字:真和诚。后来,王母病逝,又亏了秦老一力的帮衬,制备衣衾棺椁。王冕家的邻居肯定不只一个,但秦老这个邻居对王家最为尽心尽力,大事小情都有他的身影和帮衬,王冕能有这样的邻居真是三生有幸。

儒林外史王冕为什么拒绝做官(闲话儒林外史王冕的)(4)

最后,王冕因为不满明朝的八股取士(实则是作者吴敬梓),又视功名利禄如浮云,皇帝派人来召他入朝作官,他唯恐避之不及,悄悄隐居在会稽山中,这才与秦老断了联系。巧合的是,王冕病死后的当年,八十岁的秦老也寿终于家。做了一辈子的好邻居,不约而同去地下相会。不知下辈子他们会不会继续做邻居?

儒林外史王冕为什么拒绝做官(闲话儒林外史王冕的)(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