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中国人认识萨拉热窝一般来自两种途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历史教科书中讲到的“一战导火索”。2018年5月,中波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正式生效,波黑成为第12个与中国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的国家,也是继塞尔维亚后第二个对中国实行全面免签的欧洲国家。在免签协定的带动下,中波两国人员经贸往来也将愈加密切。萨拉热窝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最具潜力的中国公民赴欧洲旅游目的地之一。
萨拉热窝街景
魅力之一:免签方便,物价便宜
波黑全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中西部,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53万,萨拉热窝是这个国家的首都。根据免签协定,两国持普通护照的人员因旅游、商务、探亲、过境等短期事由前往对方国家,每180天可以免签停留最长达90天。这意味着中国游客可以在黄金周时多一个躲避国内景点人海的选择,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波黑通用波黑马克,一马克差不多相当人民币4块钱。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货币兑换网点,游客能够很方便地将手中的欧元或者美元兑换成马克。尽管萨拉热窝是一个欧洲国家的首都,但物价水平对于来自国内的游客还是非常友好的。市中心老城区环境中等的酒店住宿一晚大约80马克,旅游景点手磨咖啡2马克一杯,正餐人均30马克已经相当丰盛了。
魅力之二:文化交融,历史厚重
萨拉热窝“东西文化相遇线”
萨拉热窝文化多元,素有“欧洲的耶路撒冷”之称。这座城市历史上曾先后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奥匈帝国,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萨拉热窝老城区的地面上刻印着一条“东西文化相遇线”,线条以东是土耳其文化区,朝东眺望,游客仿佛置身伊斯坦布尔街头;向西景色完全不同,街道笔直宽阔,两侧鳞次栉比的是西欧古典风格建筑。游客站在街口,只用回眸无需移步,就可以将风格迥异的宗教建筑尽收眼帘。
拉丁桥
萨拉热窝的城市布局傍水铺陈,米里雅茨河穿城而过。数座不同时期的桥梁横跨河上,沟通着两岸的居民。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建于18世纪的拉丁桥。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就在桥头被刺客枪杀,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值一战结束100周年,来萨拉热窝凭吊历史也许会是一个不错的旅游主题。
魅力之三:电影寻踪,怀旧之旅
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上世纪70年代在国内公映时可谓风靡一时,成为整整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电影中绝大部分情节都在萨拉热窝实地取景。虽然经历了90年代波黑战争的战火洗礼,但电影中重要场景的拍摄地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漫步萨拉热窝老城,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就像卷轴画一般徐徐展开,使中国游客倍感亲切。
清真寺和钟楼
贝格清真寺是电影中游击队员、钟表匠谢德遭遇敌人伏击牺牲的地点。一旁矗立的钟楼就是双方激烈交火的制高点。沿着老城狭窄的街道继续探寻,铁锤敲打铜器发出的叮当声使人驻足,这里便是历史悠久的铜匠街。电影中,游击队员在迷宫般的街道里与敌人周旋,铜匠们使劲敲击金属掩护瓦尔特逃脱追捕。现在这里是售卖旅游纪念品的特色商业街,奥斯曼帝国为萨拉热窝带来的铜器制作技艺为这座城市创造了新的商机。时常可以看到来自中国的游客流连于此,不少店主干脆打出了中文招牌。
铜匠街
萨拉热窝传统的手工铜制品雕刻工艺
纪念品店老板和他的中文招牌
魅力之四:冬奥余晖,滑雪胜地
萨拉热窝曾是1984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即使在30年后的今天,仍不难看到当年这场体坛盛会为这座城市带来的荣光。无论是旅游纪念品还是墙壁上的涂鸦,84冬奥会吉祥物小狼“Vucho”的曝光率仍不减当年,俨然依旧承担着城市代言人的角色。波黑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多雪。在萨拉热窝东南和西南部山区,各有一处优良的滑雪运动场。它们是84冬奥会的滑雪比赛场地,至今依然保持着极强的专业水平。每年12月至来年3月的滑雪季,大量来自欧洲各国的滑雪运动爱好者汇聚于此,享受专业场地和实惠价格带来的超值运动体验。随着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的举行,国内雪上运动逐步普及,成为青年人时尚健康的运动方式。萨拉热窝以其悠久的雪上运动历史、专业的雪上运动场地以及相对经济的消费成本,成为吸引国内“玩雪”人们欧洲运动之旅的又一选择。
2018年上半年,中国已成为波黑第五大游客来源地。在萨拉热窝,中老年游客能够通过品味历史,追忆青春来感受这座城市的厚重,青年人则可以在冰雪运动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触摸这座都市跳动的脉搏。萨拉热窝是老少咸宜,适合全家出游的旅游目的地。采访中,记者遇见几位来自国内的游客,他们说:可能萨拉热窝并没有哪处是需要特别“打卡”的景点,这里每一街每一巷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整座城市就是一个大景点。(津云新闻记者洪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