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句”和“扩句”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不可避免的考点。掌握“缩句”和“扩句”的运用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小学阶段语文扩句方法和技巧文库(扩句与缩句精讲)(1)

在学习“缩句和“扩句”之前,学生需要先了解一个重要知识点作为铺垫,那就是句子的成分。小学阶段学生不需要深入研究句子各个成分,但是必须了解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指人)、“什么”(指物),后一部分说的是“做什么”、“怎么样”、“是什么”。例如:

1、门/开了。(“什么”?“门”,“怎么样”?“开了”)

2、我/是中国人。(“谁”?“我”,“是什么”?“中国人”)

3、我吃饭。(“谁”?“我”,“做什么”?“吃饭”)

一、缩句,就是把比较复杂的句子缩简,去掉附加成分,只留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做什么、谁(什么)怎么样。这是构成句子的主要成分,相当于树的枝干,枝干是不能缺少的。

小学阶段语文扩句方法和技巧文库(扩句与缩句精讲)(2)

例如:她听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

缩句:她听到了消息。(谁怎么样)

灯光下,王英正在聚精会神地写作业。

缩句:王英写作业。(谁做什么)

凉爽的风徐徐吹来。

缩句:风吹来。(什么怎么样)

闻名中外的赵州桥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

缩句:赵州桥是历史文化遗址。(什么是什么)

缩句时要保持句子的主要意思不变,只是把句子的附加成分(修饰语、限制语和补充语,如“的”“地”字的短语)去掉。灵活运用缩句的方法进行阅读,有利于更好地抓住句子的主干意思,掌握基本结构,易于理解。

二、扩句,就是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它和“缩句”相反,就是在句子的主要成分上添加附加成分,对原句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扩句时也要注意保持句子主要成分和意思不变。

小学阶段语文扩句方法和技巧文库(扩句与缩句精讲)(3)

例如:那个人是妈妈。

扩句: 身穿蓝色裙子的那个人是我亲爱的妈妈。(什么样的人?谁的妈妈?)

春风吹。

扩句: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什么样的春风?怎样的吹?)

她写作业。

扩句:她在书房里认真地写作业。(她在哪里?怎样地写作业?)

树叶飘落。

黄色的树叶一片片从空中飘落。(什么样的树叶?怎样地飘落?)

扩句可以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有利于强化表达效果,使语言富有画面感和联想空间。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和魅力所在。掌握扩句的方法和技能,对学生阅读文章时想象力和感受力更强,更能体会文字的强大力量,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