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到金宝屯胜利农场冷库不久,同宿舍的知青朋友吗在郑家屯照了一张合影照片,现在它被收录在纪念上山下乡四十周年时胜利农场出版的《胜利情怀》一书也刊登了这张照片,担水照片的说明错把它说成上知青与医院职工合影,其实招聘里没有一名医生,是我们冷库西屋宿舍同住着的十六位天津知青。这张照片对于我来说特别珍贵,因为它不仅记录下我们的年青,而且纪录了我在冷库四年多的时间里每一天、每一步地成长。看到它我就会想起我的伙伴和朋友;乡亲当年哪些帮着教育过我,有恩于我的老领导和老职工;看到它,还会想起我取得进步时的喜悦和遭受挫折的失落;当然看到它也会想起曾经的幼稚与荒唐……总之,看到它就想起下乡的岁月,虽然吃过苦,受过累,但我无怨无悔,因为那是我人生的进步与宝贵的精神财富累积的地方。

我们的知青岁月电视剧(我们的知青岁月)(1)

那么多的“好难忘”!我愿在这儿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一、难忘的离别

我是天津女中1968届老高一的学生。1969年6月15日我和学校初、高中39名同学一起下乡去内蒙。因为我弟弟已经去山西插队,哥哥在北京上大学,家里的弟弟妹妹还小,母亲的身体又不大好,所以我出发的那一天给我送行的之有我父亲。

记得那一天,天津东站的展台上里三层、外三层黑压压得挤满了送行的人群。父亲没能挤到最前边,只见他站在后背踮起脚,仰着头,目不转睛地望着我,不时地向我挥手。一想到要离开家到千里之外的内蒙,很长的时间不能与家人见面,眼泪就止不住流了下来。远远望去,父亲的眼圈红了,不停用手背擦着。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严厉的父亲掉泪,显然他也控制不住与女儿离别的情感。在我动笔回忆下乡往事的时候,脑海里第一个闪现的就是我的父亲,因为车站上那一幕已深深地刻在我得脑海里。特别是临行前父亲对我的叮咛、嘱咐一时一刻我都没有忘记过。他告诫我“老老实实做人 ,踏踏实实做事” ,使我在人生的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父亲已经过世31年 ,但他的教诲仿佛就在昨天。我庆幸自己生长在教师之家,父母给予我严格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上山下乡给予我意志上磨练和考验,为我后来从事教育工作奠定了好的基础。

(二)难忘的冷库

1969年6月16日,这个日子我终生难忘。列车从天津出发,经过一天一夜的行驶 ,这一天中午在金宝屯火车站停了下来。胜利农场各路人马一会工夫就将一同前来了二百多名天津知青接走了,唯独剩下我们女二中的39名知青。当我们得知哪里也不去,就留在车站旁冷库这个肉食加工厂时,真的是喜出望外。因为来内蒙前我们早就做好了下大田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哪曾想幸运之神竟把我们安排在冷库当了工人。这意外的收获,让我们兴奋不已,格外珍惜着难得的机会。来冷库之后,我就担任排长。送我们来内蒙的带队老师回天津时 我坚定地表示:一定不辜负学校对我们多年来的培养和教育,团结大家一道,甩开膀子好好大干一场。冷库离金宝屯火车站很近,步行不过十来分钟。但这里可是个地地道道的小沙漠。地面上全都是细细的沙子,路很难走。春天这里大风不断,一刮就是三天三夜,俗称“风三儿”。三天过后,天刚放晴,好不过一半天,便又接着刮起来。多少次一觉醒来睁开眼,我们的被子被沙子覆盖竟看不出什么花色来。但即使是这样的恶劣气候,也丝毫没能影响我们的心情。

胜利农场的冷库是哲里木盟外贸局的一个出口单位,主要是加工“北京填鸭”和鸡、兔等,到开春还要家公山货,像铁雀、野兔、沙半鸡,还有少量的狍子和名贵的熊掌。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屠杀后的鸡鸭拔毛,包装、入库。车间礼我们身着白白的工作福,头戴工作帽,脚蹬高高的胶皮靴,整齐地站在两米多长的水槽边上拔毛的时候,车间从上到下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可谓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那时候我的工作不仅要配合领导安排车间的生产,搞好管理工作,而且每天下班的时候要做好每个人的工作量统计。我十分珍惜领导对我的信任,注意坚持原则,真实、公平、准确得统计数量。这事儿虽不大,但对我来事同意是锻炼和考验。冷库最大的特点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除屈指可数的几个男性在制冷机房和冷库房工作外,其他活都是女生干。为了赶出口任务我们经常加班加点,但车间职工没有一个叫苦喊累的。几年里,车间里每道工序我都干过,屠杀、出腔、包装,处理鸡鸭兔内脏垃圾等等。冷库许许多多又脏又累的活计都得我们女同志去完成。当然还包括车间盖厂房时从车站道冷库用肩膀去扛石头、扛家禽箱、装卸等。正是由于大家齐心协力,我们每年斗圆满完成出口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