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生病了不大舒服,倒也没什么大病,无非是上点儿火、又着了点儿凉。喝了几袋同仁堂的感冒冲剂、吃了几个牛黄清火的大药丸子也就过来了。好了之后突然想起一事儿:咱这头条号开通以来,也没少介绍北京的老字号,说实话,好些老字号(甭管卖什么的吧)其实我也没去过,可这“免费的广告”却给人家做了不少,倒是打小儿就没少接触的同仁堂(谁敢保证自己从小到大每个头疼脑热的呢?)一回没说过。既然说到这儿了,那咱今儿就聊聊同仁堂的故事。

同仁堂有怎样的经历与成就(跟您聊聊同仁堂的故事)(1)

  为什么今天的标题只有“同仁堂”这三个字儿?因为名气太大,在北京有不知道同仁堂的吗?不知道的举手我看看!您瞧没人举手吧?(其实您举了我也看不见)同仁堂是老北京著名的中药店,“同仁堂开的本是老药铺,先生好比甩手自在王,药王爷就在上边坐,十大名医列在两旁,先拜药王后拜你,你是药王爷的大徒弟,药王爷本姓孙,骑龙跨虎手捻着针,内科先生孙思邈,外科的先生华佗高,孙思邈,医术高,三十二岁入的堂朝……”怎么说着说着又跑数来宝上去了?也许这段儿作品太深入人心了,高凤山老先生唱得最好。为一个字号专门创作一个文艺作品,由此也可见同仁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仁堂有怎样的经历与成就(跟您聊聊同仁堂的故事)(2)

  这家超过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不仅在北京乃至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产品更是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即清康熙八年)、1723年开始为清朝宫廷供奉御药,在封建王朝里历经八代皇帝、共188年。那段数来宝《同仁堂》中提到孙思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孙思邈是药王爷,不过同仁堂的创办与孙思邈无关,倒是与一位皇帝有关,他就是康熙!

同仁堂有怎样的经历与成就(跟您聊聊同仁堂的故事)(3)

  传说康熙皇帝在青年时期得了一种怪病,全身红疹,奇痒无比,宫里那么多御医竟然束手无策,方子没少开,药也没少吃,就是不管用。康熙一边儿发怒、罚了几个御医,一边儿心里焦急郁闷。这天晚上,康熙奇痒发作根本睡不着,又觉得在宫里待得十分烦闷,就独自出宫微服夜游。信步走到前门外,发现有一个小药铺。此时虽已夜深人静,药铺里却有灯火之光,还隐约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康熙心想:小小药铺的郎中竟然在秉烛夜读,看来此人不俗,我不免拜访一下,或许他能看好我的病。

同仁堂有怎样的经历与成就(跟您聊聊同仁堂的故事)(4)

  于是便上前敲门,开门的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见门前站着一位穿着华贵、器宇不凡的年轻人,便问道:“敢问阁下有何见教?”康熙一听:此人见面不问我是否看病,反而问我有何见教?果然谈吐不俗。连忙说:“深夜登门,多有冒昧。只因见仁兄所开的乃是药铺,又深夜未眠,因此前来问诊。”郎中点头,把康熙让到屋中落座,让他说一说病情。康熙说:“我得一种怪病,浑身红点,奇痒难耐,不知是何原因?且久治不愈,先生能不能给看一看?”郎中让康熙脱去上衣,只看了一眼便说:“阁下不必担心,不是什么大病。只是你平日山珍海味和各种补品吃得太多,火气上攻,因此起了红疹,以致发痒。”康熙问:“能根治吗?”郎中很肯定地说:“不难,只要用些药就会好的。”

同仁堂有怎样的经历与成就(跟您聊聊同仁堂的故事)(5)

  说着便从架子上拿起一个罐子,把罐子里的药全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康熙吓一跳:“这么多药?我一次要吃多少?”郎中笑道:“此乃大黄,不是让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百斤冷水煮这八斤大黄,然后放入缸内,等水温适中,便用这药水沐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康熙心想:宫中御医也都不是庸手,这么长时间都没治好,让他一说就这么容易吗?郎中见康熙面有疑色,便笑道:“阁下请放心,我开药铺只是维持生计而已,不为发家致富,决不会以大话欺人、讹诈钱财。如果不信我的方子,可先把这药拿回去用,治不好你的病我分文不收。”康熙说:“那好吧,若能治好我的病,改日登门来送药费,且另有重谢。”回到宫中,康熙按照郎中的嘱咐、用药水泡澡,三日之后果然痊愈。红疹退去,身上不痒了,康熙的心情自然大好,第四天一早便微服出宫,亲自去给郎中送药钱。

同仁堂有怎样的经历与成就(跟您聊聊同仁堂的故事)(6)

  来到小药铺,郎中一眼便认出了他,笑着说道:“阁下可是送药钱来的吗?”康熙说:“正是。不知药费多少?”郎中大笑:“分文不取!我与仁兄玩笑而已,原本我也没打算收你的钱,我见阁下器宇轩昂,谈吐不俗,只想与你交个朋友。敢问阁下尊姓大名,贵庚几何?”康熙还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是皇帝,就顺口编了个假名:“鄙姓黄,字天星,今年二十有三,一介书生。”郎中一听高兴地说道:“我叫赵桂堂,也是一个穷书生。虚长你几岁,我叫你贤弟可好?那天贤弟见我秉烛夜读,是因为遵从先父遗志,必要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改换门庭。怎奈多次落榜,不得已开一个小药铺维持生计,一面行医,一面攻读,大笔之年还要再进考场。”

同仁堂有怎样的经历与成就(跟您聊聊同仁堂的故事)(7)

  康熙摇头道:“赵兄,常言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你医术高超,也不见得只有科考这一条路可走。我可以推荐你进宫做御医,岂不是一样光宗耀祖吗?”赵桂堂笑了笑说:“科考做官可造福一方,如果实在考不中,我宁愿继续行医卖药。我以为,行医者当悬壶济世,为天下百姓排忧解难。如果进皇宫当御医,虽有荣华富贵,可仅为皇帝一人服务,不能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之所愿。”

同仁堂有怎样的经历与成就(跟您聊聊同仁堂的故事)(8)

  康熙一听这位仁兄不愿意伺候他,不但没生气反而很欣慰:“赵兄的德才令小弟佩服,不过恕我直言,既然你不惑之年已过,又屡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医道上大展前程?”赵桂堂说:“我倒也有此想法,可我这小小药铺本小利薄,想要做大也非易事呀!”康熙说:“这有何难?我帮你把它做大就是了。只是不知要建药堂,赵兄想起个什么字号呢?”赵桂堂以为他开玩笑,便笑着说:“这都没影儿的事儿,我哪里想的那么长远?”康熙说:“不远,不远,眼下就不妨试试,赵兄请借纸笔一用。”药铺老得给人开方子,纸笔还不是现成的吗?康熙拿起笔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说:“我在内务府衙门有个朋友,你明天拿着这个条子去试试,说不定真能帮上忙。”然后又拿起一张纸,写下“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八个大字,说:“我看就叫同仁堂吧!”

同仁堂有怎样的经历与成就(跟您聊聊同仁堂的故事)(9)

  说完告辞而去。赵桂堂看着这两张字条,实在不相信能管用,可又忍不住好奇。第二天便拿着字条找到内务府衙门,递上字条不一会儿,一个管事的一溜小跑儿迎了出来。问清姓名之后把他带到一个大屋子前。屋门一开,管事的朝里一指说:“赵先生,这些够不够你开药堂的?”赵桂堂定睛一看,着着实实的吓了一跳,愣在当地半天说不出话。原来屋子里堆满了白花花的银子,也不知道有多少。只听管事的说:“万岁爷有旨,赵先生看好了他的病,分文没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助你如愿。”赵桂堂这才知道原来跟自己称兄道弟的是当今皇帝,即欣喜又有一丝后怕,暗怪自己荒唐,怎敢管康熙老佛爷叫贤弟,万一皇上怪罪下来这还了得?不管怎么说吧,总之开药堂的钱有了,没过多久,前门外大栅栏便多了一家大药房,金字牌匾上赫然三个大字:“同仁堂”。

同仁堂有怎样的经历与成就(跟您聊聊同仁堂的故事)(10)

  这个故事的具体情节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在同仁堂数百年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故事不计其数,相关的影视作品也是不少。但是说同仁堂的创始人姓赵恐怕不对。估计很多人也都知道,在公私合营之前,同仁堂一直是乐(这个字放在姓氏中得念yue,不能念le)家的买卖,上世纪五十年代时就已经传了十几辈儿了。创始人叫乐显扬,1669年由他创办同仁堂药室;1702年乐凤鸣将药铺迁至前门大栅栏路南,时至今日大栅栏的同仁堂也是总店;

  1706年,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这也是同仁堂一直悬挂的对联,相信很多人都见过,同时还有那句广为人知的“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也是同仁堂的祖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