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ingbling的小玉米(BlingBling的发光鱼就这样躺在寿司上)(1)

为什麼传统寿司里常见的发光鱼类(比如小鰶鱼,青花鱼等)都需要醋 盐渍呢?

1、首先日本的光り物(发光鱼)不是中文字面上的发光鱼,而是专指寿司里使用的青背银身鱼(会反光取其意)。

国内常见的秋刀鱼,青花鱼,竹荚鱼,不常见的小鯽,鱚鱼等等都属于寿司用语里的发光鱼。

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图感受一下~

blingbling的小玉米(BlingBling的发光鱼就这样躺在寿司上)(2)

发光鱼的经典做法就是用醋来腌,为什么呢?首先这是江户前寿司古来就有的传统做法,过去的「寿司」在日语里也可写作「酢し」,本来便和醋密不可分,是一种用来方便储存的「保存食」,所以寿司用鱼也大多用醋来腌制。

其次过去的生鲜运输冷冻技术并不发达。盐和醋的腌制可以压制鱼腥。

发光鱼里尤其是青花鱼,肉里含有大量组胺酸,死后消化酵素自我分解细菌繁殖很快,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组胺,极易引起过敏反应甚至食物中毒。

(化学上描述有差池欢迎指正)

这里问题又来了,很多赤身鱼比如金枪鱼也是肌肉中组胺酸含量很多的鱼,为什么不像发光鱼那么腌呢?

实际上金枪鱼里我们常见的腹肌上的大脂、中脂确实不太腌,但背肌上的赤身往往也是要拿酱油腌的。不仅寿司,铁火丼等食用赤身的场合一般都腌制过。

blingbling的小玉米(BlingBling的发光鱼就这样躺在寿司上)(3)

那大脂和中脂为什么不腌呢?没有考证只是自己作为食客的胡乱猜想:大脂和中脂主要吃个醇厚的脂肪香,醋腌让脂肪酸化是否会口感大减呢?(笑)

但随着寿司渐渐演变为「高级食」,不再以贮存为目的,而是追求采用新鲜食材凸显本味以后,醋腌作法也渐渐改变了,比如腌味变淡,甚至很多寿司店都直接拿未经任何腌制的新鲜秋刀鱼、小鯽来捏寿司,都是了不起的变化。清淡又鲜美、完全无腥又有弹性的发光鱼寿司,是很考验鱼本身的鲜度和师傅的手艺的。一家寿司店的优劣,有时候便可以从发光鱼上来判别。

寿司之神次郎店,只选用脂肪层最厚的冬天的青花鱼,到了三月以后产卵期,风味就减了。淡淡地用醋腌过的隔天便是品尝的最好时机,再久脂肪也会酸化就不好吃了。

- 按土佐人的吃法,会和柴鱼一样过分地腌,然后烤到只留中心生嫩的地步,又是一番风味了。

而次郎店的竹荚鱼,四到六月是旬,竹荚鱼身体柔软,醋腌入味迅速,30min 盐 30min 醋即可,生竹荚鱼捏寿司其实是项技术活,很容易和醋饭打滑,也算是寿司职人的必经考验。

小鯽比较特殊,它不像其他很多发光鱼常用作煮物或者煎烤,因为小细刺很多,在寿司店里却算是定番。吃过的几次人均水准比较高的店,没记错的话都是带些淡淡的醋味的。

blingbling的小玉米(BlingBling的发光鱼就这样躺在寿司上)(4)

(我那一餐唯一一条发光鱼…)

拜访过寿司神的店的隔天早晨,就和朋友去排了筑地的早市寿司,以前一直不是特别明白寿司除了食材的新鲜还能有什么,现在答这道题也不禁想到,不谈匠人精神和情怀,除了食材精挑细选、醋饭温度、捏制手法和成品外形等等,醋盐酱油的腌法之类的「下処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差距所在呀。

参考资料:「次郎 旬を握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