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天天喊着要谈恋爱,每年的愿望都是谈一段甜甜的恋爱,却从来没有实现过。

明明想谈恋爱,而当朋友给她介绍,或者有追求她的男生时,她却是这样说的。

什么他身高不够,我不喜欢这个类型的,谈恋爱实在是太麻烦,太浪费时间了,我只喜欢小鲜肉,谈了恋爱我就不自由了。

等等等等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

我们不说绝对的话,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真的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不去谈恋爱,但现在的大多数人不是不想谈恋爱,而是对于恋爱有种又爱又怕的情绪。

内心是想谈恋爱的,但是真的有机会的时候,又会因为恐惧找到各种理由拒绝逃避。

而其实这些都是缺乏安全感。


母胎单身想谈恋爱怎么办(母胎单身不会谈恋爱)(1)


一,安全感是能否进入一段亲密关系的重要因素


在《安全感》一书中说道,能否进入亲密关系其实和人的安全感有很大的关系。


没有安全感的人在遇见爱情或者是在一些亲密关系的重要他人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封闭保护起来。


他们会为动情而感到焦虑和恐惧。绝对爱上任何人都是痛苦的并且感到恐惧的。


但是表面会有很多理由。

因为他们觉得爱上别人意味着被控制,所以为了不受影响,在别人爱上我之前,我不能对别人付出真心。

保证自己的独立,才能不给别人伤害你的机会,才能没有人能伤害你。

书中说道,还有一些人有这样的现象。

就是有些人只能暗恋男神,当被心仪的男神垂青甚至反追的时候,她不会认为这是机会,她会被吓跑,她只能追男神,一旦男神有反馈,她就开始轻视他。

只要性别和相对位置确定了,那她就会感觉到威胁,然后就会她恐惧地逃离或推开。


母胎单身想谈恋爱怎么办(母胎单身不会谈恋爱)(2)


而还有一种就是选择或者是学会了暧昧并伤害。

她会跟别人暧昧,但是却不能有进一步的关系,甚至有一些极端的,可能在一个一个的换着男女朋友,但是其实她都没有完全付出真心或者是袒露真实的自己,只是用这样的方式去麻痹自己。


其实上面说的这些没办法恋爱,无法进入亲密关系,这些种种情况,都是因为恐惧。


他们一直盼望着有一个伴侣,能够无条件的接受自己,爱自己任何方面,不要离开自己,认同自己的价值观和可爱,对自己的爱有反馈。


但对此又抱有怀疑的态度,在任何人际关系中,都不相信有人会这样对待自己。


他们就像沙漠一样渴望爱的浇灌,却又像沙漠一样无法保留任何用来滋养的水分。


而就像一句话说的,谁喜欢孤独,只不过是害怕失望。


这些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没有安全感罢了。


二,安全感从哪里来

安全感来自于重要他人!


书中说道:“生活中最大的幸福就是,坚信有个人永远在我们的背后爱着我们,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或者转身后没有期待,不管你承不承认。”

所以其实我们的安全感都来自于我们的重要他人。


一般指夫妻,子女,兄弟姐妹,恋人,闺蜜等。


因为这些人,我们会觉得生命更加有意义,因为彼此的存在而感到安全。


但其实所有的关系中,兄弟姐妹,恋人,子女,都是随着我们长大,才慢慢拥有的关系。


只有和父母的关系是从一开始就有的,而其实我们之后对于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大多数都取决于我们小的时候和父母建立了怎样的关系。


而与父母的关系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对别人动情。


书中说道,我们和异性的关系取决于我们和爸爸的关系,因为爸爸是我们系一个精神恋爱的异性对象,

女孩需要和父亲发生精神恋爱,并且被爱,才能被别的男人爱。


而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了和世界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如果和母亲的关系不好,他会很难认同自己,需要他人认同自己,更讨厌别人看不见自己。


母胎单身想谈恋爱怎么办(母胎单身不会谈恋爱)(3)


其实在去年各种《都挺好》和《小欢喜》中很多网友都已经讨论过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

但是书中又给了我新的视角。

我们并不是今天的自己,而是背负着从出生开始,甚至是出生前的所有情绪体验,那些体验从未消失。

所以说安全感的影响不仅仅是原生家庭,更有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8090这一代人的精神成长阶段,正好是改革开放后经济的爆发期,人们忙于物质方面的收获而忽略家庭情感的培养。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投射到家庭中中就产生了三个共同的问题。


第一个,母亲成为情感勒索者和意图吞没子代的人,普遍习惯于拒绝,打压,剥夺子代的基础安全感。


第二个就是父亲缺席,他们在忙着赚钱,无力培养孩子的情感,导致孩子普遍人际安全感较差。


其实,人际安全感的问题以前是基本不会出现的,

在原始社会,父亲会带着孩子打猎,耕田,或者教孩子手艺,孩子和父亲的链接,就在这些环节中建立了。

大多数孩子在家里承受了太多母亲的情绪和期待,而却少了很多父亲的陪伴。


所以造成了现在大多数人安全感,人际关系的缺失。


三,缺少安全感的人能够怎么做。

一,基础安全感

解释支持:

第一个方法肯定就是学习,去了解自己,解释自己的问题。


好多人会说,心理学方面的学习看书,都没有什么作用,因为心理方面的问题,自己是根本解决不了的。

确实,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干涉,心理问题很少能够自己解决,甚至会导致一些跑偏。

但是书中说道,当你能够解释自己的问题,就会获得对自己的掌控感,(而这就是基础的安全感)。所以大家觉得理论看书这些都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的,其实只要能够帮你厘清自己,那这个东西就是管用的。


解释有疗愈的效果,能够起到支持的作用,所以叫做解释支持。解释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见得对任何情况都有效,而且要效也就是一小会,持续效果一般没有。


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改变发生的必须过程,人需要了解自己,关照自己,而且每个人都有一部分自己不愿意面对的,甚至会觉得很陌生的自己。


当然能够面对真实的自我,尤其是自己躲避的那部分是人格就开始了回归现实的过程。


比如我们出现愤怒,沮丧,恐惧等各种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去感知情绪,而不是立马去处理情绪,因为情绪在感知的一瞬间,其实就已经被稀释了。


自我觉察最重要的是接受自己能够愉快的接纳自己,不是因为自己优秀,而是就是因为自己就是这样的存在吧,接纳自己是人格完整必须要做到的。


母胎单身想谈恋爱怎么办(母胎单身不会谈恋爱)(4)


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有助于我们的安全感。

其实当我们遇见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都在不在不断的闪回闪回到之前那些创伤性或者愉悦的体验之中。

高峰体验就是生命中曾有过一种特殊经历,体验到一种兴奋与欢愉的感觉,体验到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颤栗,新款满足超人那种愉悦,虽然短暂但尤其深刻。


一个人可以因为一次高峰体验,以后每次他遇到什么挫折都会闪回到高峰体验的时间点上,并且瞬间满血复活,借着为数不多的高峰体验,甚至可以获得人性的解放和心灵的自由并照亮自己的一生。


所以我们需要进行自我审查,它是恢复安全感的重要载体,仔细回忆高峰时刻的所有的细节,告诉自己,这才是我想要的,这才是我。


心流模式:

一个学钢琴的小男孩问老师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种感情超过了爱,老师说有的这个情感叫做兴趣。


如果我们喜欢我们的工作或者是有一个能够深入进去的兴趣,那我们都说的时间都会处于心流的一个状态下。

而这种心流模式也有助于我们的安全感。

仪式感:

生活中的仪式感以及一些宗教信仰,其实也有助于人的安全感,因为那是一种情感安全感的载体和寄托。

人们获得确定的掌控感便是仪式感的最终的目的和结果。

玩耍:

玩耍是一种生理需求,也是一种提高安全感的一种方法。


以前我们总觉得小孩子才需要玩耍,但是其实大人也是的,也是需要玩耍的,玩耍是本能的体现,玩的话就必须要有小伙伴,不仅仅是单纯的运动,要愉悦还要有沟通。


这些都是为了增加确定掌控感,其实就是基础安全感,但我们想要获得真正的安全感,这些是不够的。

二,深度安全感:

心理咨询:

我以前曾经学过一段时间心理咨询的课程,听老师说过,如果人的一生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变动,其实一个人的人格以及模式几乎不会有什么改变。


我是很认同的,特别是人格方面,如果没有其他人干涉,我们其实很难能有改变。


所以随着社会发展,心理咨询也成了很多人疗愈借助的力量。


而心理治疗中起最大作用的就是陪伴反馈,其实就是心理咨询师成为了我们一个重要他人,他能够让我们信任,能够接纳我们所有情绪,所有好坏。


然后通过正确的回应方式和引导,打破甚至重建我们的人格。


当然不会像我这两句话说的这么简单,心理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可能很痛苦,往往不会一蹴而就。

但成长往往是痛苦的过程。


母胎单身想谈恋爱怎么办(母胎单身不会谈恋爱)(5)


安全感来自人的链接:

安全感最有治愈效果的其实就是人,是和人的互动,无论是旅行还是失恋,无论是咨询还是神父。


书中说道要修复安全感就必须进行链接,必须把另一个重要他人纳入自己的人格,但这需要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加入一个重要他人来说,结果是好的,但是过程其实是很痛苦的。


至于新的链接怎么做,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谈恋爱并失恋是对的恋爱是自我疗愈的尝试,前几次通常会以灾难收场,平均8次之后才能找到正确的人,但前7次是必需品,因为他们都具有了强大的疗愈功能。


最后,人要获得最终的疗愈,都要恢复和父母的链接,不管你是否愿意,只是或早或晚的区别。


就像我们看《都挺好》的时候,大家都说最后苏明玉和解了,为什么,因为结尾时明玉所回忆的画面就都是爸爸给她买吃的,妈妈拥抱她的画面了。


恢复和父母的链接就是爱他们和被爱。

你这一生总要允许自己遇到一个他打破你的原则,改变你的习惯,成为你的例外,从来没有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开心或疼痛到流泪的体验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所以那些所谓的独立,自主,你若芬芳蝴蝶自来的理论,也可能是我们突破,人格成长,获得幸福的重要阻碍。

拥有孤独的能力是对的,我们自给自足独立完整,但我觉得,拥有爱和被爱的能力更重要。

因为,终其一生,我们追求的是幸福感,而这个大多来自爱与被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