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中萧相结局(梦华录里萧相管家牛就牛在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1)

孔子说过,四十不惑,翻译过来就是,一个人到了一定岁数,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是件了不起的事!

曹明华在《梦华录》里演的是萧相管家,管家这个称呼其实不准确,更准确一点的说法是,萧家的CEO,管操盘和执行的人。

萧钦言和管家的关系,是董事长和CEO的关系,董事长掌舵,掌握方向和战略,CEO管执行和日常的操持。换句话说,二人是相互成就的关系。

萧钦言第一次出手,办的是郑青田,管家操刀,一为给顾千帆报仇,二为除贪官,三为自己敛财。一箭三雕。

萧钦言二次出手,已是萧相,拿自己当饵,钓出齐牧一派杀心,为顾千帆博功名,为顾千帆看到清流的恶,为自己争取到顾千帆的助力。悬而又悬的是,顾千帆差点挂掉。这次没管家什么事,因为,萧钦言的目的,在于历练俩儿子。没赵盼儿相助,顾千帆会不会有事?不会的。

在管家看来,萧家这摊子事,需要自己出力时,不马虎。不需要自己出力时,别瞎掺和。自己吃几碗干饭,要心里有数。啥时吃,更要心里有数。埋头出力的活多干,扬名的事与己无关。

1.管家啥身份?

管家明白自己在萧家啥身份啥地位,还不光是干脏活累活的那个,还不光是萧钦言的心腹,更是萧家的里子,是萧家的底气。

有一回,管家代萧钦言罚萧谓,让其跪着听信,萧谓心里不服气,他也只是不服顾千帆,对管家,他不敢的,不光因为管家是父亲萧钦言的人,更是因为管家就不是仆人,在他们家,管家是股东,是有股份的,与战略无关的事,有决定权的。

管家知道自己的分量,但在少爷们面前,仍把面子给的足足的,倒不是怕他们,只是时时刻刻表现出自己的分寸感,毕竟是打工的,董事面前,该有的样子还是要有的。

给面子归给面子,手腕归手腕。搞郑青田,手一点也不软,软了,便吃不上这碗饭。还有,分郑青田钱财时,萧钦言说怎么分怎么分,不贪功,不慕财。萧钦言赏了要,赏多了可能还不能要。管家知道自己挣哪份钱,挣多少钱。在跟萧钦言的日子,管家明白,这番事业其实是与钱无干的事,钱来如流水,去如流水。

管家明白着呢,明白自己的处境,明白自己该干啥。

2.管家凭啥能力上岗?

要说管家会来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会迎上,会欺下,内操得了家,外操得了刀,只有这些的话,当不了萧相的管家。

一个是处理和钱的关系,来往的钱,萧家的钱,自己的钱。管家明白,跟萧相干事业,自己要钱,没用的。钱,有它该来的地方,有它该去的地方。

二是处理和人的关系,和自己人的关系,和敌人的关系。

三是和趋势的关系,趋势都藏在人际关系里,萧钦言要干啥,想干些啥,怎么干,用哪些人,堆哪些资源,管家门清着呢。

四是为了啥在战斗,萧钦言的对立面,也就是管家的对立面,一帮在道德高地上的清流们,高喊着活着为风骨的清流们,口号很响,就是不干实事。像赵盼儿们,要风骨何用,不当吃喝,于普通而言,吃饭最重要。萧钦言和管家不会闹帽妖,太下作。反过来说,没有萧钦言,清流们的风骨会让东京更繁华吗,没萧钦言,清流们会造出个萧钦言来,否则,他们的存在有何意义呢。

拿顾千帆来说,萧钦言会拉拢他,因为他在干事,且干出来些成绩。清流们怎么看顾千帆的,干皇城司的差,无所谓的,对付萧钦言,才是大事,必要时做出牺牲,算死得其所。

3.多大能耐,干多大事!

人的能耐,是测出来的,比如考试,比如职场。但人总归还是要混职场的。

你会发现,混职场混明白,最后上岸离场的,是看懂趋势的那帮人,如雷军所言,风口上的猪。

能耐不是技能,能耐是通透。一个时代里,金矿在哪个行业,最会赚钱的人就在哪个行业。

久而久之,人被分流成两类,一类追着金矿跑的,一类高喊着努力奋斗却得到甚少的。前者更有能力吗,不见得。后者能力不济吗,也不见得。

选择比努力重要。这话是有道理的。

萧相管家身上,比忠更重要的,是断人断事本领。更难能可贵的是,明白个人的荣辱在潮流面前,啥也不是。

没有英雄的时代,只有时代的英雄。

能耐用对地方了,能干成事。用错地方,越努力越不幸。

就像一个人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重要的不能再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