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传承至今已经二百多年历史了,二百多年时间京剧界出现了许多的名家和名角儿,也创排出了许多的优秀剧目,也捧红了许多人。
京剧剧目分为传统戏和革命现代戏,这二者都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二者都是喜爱的戏迷群体。但是不得不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革命现代戏发展的高峰时期,后来一些剧目被称之为样板戏,而一些京剧老艺人、名角他们在传统戏领域很有建树和影响力,可是在革命现代戏领域他们有些捉襟见肘,因为革命现代戏与传统戏相差太大了,从题材、表演、唱腔甚至于妆容上都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当时一些京剧老艺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因为这些看法受到了冲击这不合适,因为艺术本就应该是辩证看待的。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几位京剧名家。
周信芳周信芳著名的京剧大师,老生麒派创始人,其与马连良、唐韵笙并称之为“南麒北马关外唐”,在建国前周先生是舞台上的名角儿,而建国后周先生是武汉京剧团的首任团长,也是上海京剧院的首任院长,并且是京剧界的领军人物。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各大京剧院团开始创排革命现代戏,后来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京剧舞台之上几乎没有没有传统戏了,而各大京剧院团也是主要以创排革命现代戏为主。
周信芳大师曾经就对此提出不同的见解,那就是传统戏和革命现代戏应该并存,二者都有艺术特点,都有可取之处,并不应该让传统京剧退出舞台。
其实周信芳大师这么说没有问题,因为也确实这一时期很多传统戏因为退出舞台而失传。
童芷苓童芷苓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旦角,其能演梅派、尚派、程派、荀派等流派的剧目,而除此之外在这些流派的基础上她已经有了自己的艺术特点,就拿其代表剧目《尤三姐》来说,这出戏就与荀慧生先生的《红楼二尤》有很大的区别。
童芷苓老师建国前是童家班的台柱子,而建国后也加入了上海京剧院,她曾经就对样板戏《海港》一些方面提出质疑,其曾经认为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码头装卸工人主要是男性居多,所以主角也应该以男性为主。后来童老师也是因为种种原因受到了冲击。
叶盛兰叶盛兰著名的京剧大师,小生叶派创始人,其曾经在富连成科班学艺,他创立的叶派小生艺术就是时至今日依然是舞台上的主流。
叶盛兰先生建国后任职于国家京剧院,并且与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并称之为“四大头牌”。
叶盛兰先生曾经就对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一些方面提出过不同见解,尤其是在化妆上取消了髯口之类的,叶先生认为这有些不太像京剧了,这么想也没有问题,因为他们演绎传统戏很多年了,所以不习惯。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