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优质苗种的评价方法

_白志毅

随着稻虾综合种养的持续发展,2020年我国克氏原螯虾养殖总面积达到2 184万亩,养殖总产量达到239万吨。其中,稻田养殖占比最大,分别占小龙虾养殖总面积和养殖总产量的 86.61%、86.15%。目前克氏原螯虾尚未选育出新品种,种业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而且,对优质克氏原螯虾苗种的评判鉴定还不够系统。因此,要根据地方特点和养殖模式,加大克氏原螯虾精准繁育技术研究,建立苗种生产、供应体系,制定优质苗种评价指标。克氏原螯虾苗种的优劣主要体现在9个方面。

一、选产地

在一个地区自繁自养的克氏原螯虾,经过几代的繁殖很容易出现种质退化和遗传疾病高发等问题。因此最好选用本地、异地克氏原螯虾虾苗相结合,同时还能降低虾苗发病的风险,或者直接引进种质条件较好地区的虾苗进行更替。

二、查外形

首先检查虾苗体表的清洁或污损状态,其次看虾苗是否存在软壳、斑点和附肢残缺等现象。在克氏原螯虾非蜕壳期间,甲壳出现软化,表示克氏原螯虾可能受到病原的感染。甲壳的受损或受伤都会使克氏原螯虾感染病原(尤其是细菌和真菌),这些病原主要入侵软组织,入侵后迅速增生扩散,将严重影响小龙虾的健康。一些虾体表特定的部位出现白色斑点或黑色斑块,多数情况下是受到病原感染。尾部(尾肢和尾节)的侵蚀和肿胀,并伴随虾体表或多或少的变黑,这些都是疾病发生的早期或中期征兆。所以应选择群体发育整齐,形态完整,无断肢损伤与畸形,体表光滑,体色纯正,体表无外部寄生物及附着物,附肢齐全,尾扇显著分开,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的虾苗。

三、辨颜色

同一克氏原螯虾种群中,有些克氏原螯虾个体比正常的个体颜色要青或红,可能是水环境因子变化而引起。比如:当克氏原螯虾生活在深水或阴暗环境里,它们的颜色长期保持青褐色;当长期受强光照射后,虾的体色尤其是附肢会变红色或深红色。优质克氏原螯虾虾苗前期最好都是青壳虾,红虾越少越好,且优质的虾苗体色鲜艳有光泽,而且群体颜色看起来差别不大,劣质的克氏原螯虾虾苗往往体色暗淡,群体有色差。

四、看虾壳

克氏原螯虾生理代谢正常时,甲壳表面的污物通常可以通过自身修饰或蜕壳来控制,因此,当虾体表有大量的微生物或污物存在时,表明小龙虾处于亚健康状态或已发病。如果小龙虾体表或附肢出现明显的侵蚀痕迹或附着物,那么意味着小龙虾已发病。也可以根据虾壳硬度推测虾苗健康状况,因为在克氏原螯虾苗种期间,蜕壳次数较多,软壳虾苗比较常见,这种虾苗成活率一般不高,最好选择处于硬壳时期的虾苗,生长活力比较好,放入池塘成活率也会比较高。这点可与前者查外形相结合。

克氏螯虾养殖基地(克氏原螯虾优质苗种的评价方法)(1)

五、比规格

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是其生长发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克氏原螯虾后期健康养殖的前提和基础,养殖来说选择体长在2.0~2.5厘米、体重在5~10克的Ⅰ期幼虾较好。优质的虾苗规格整齐,身体健壮,体表光滑而不带泥,底板干净洁白,游动活泼,反应快;质量差的虾苗规格大小不齐,个体偏瘦,有些身体沾有污泥,大小差异明显有可能是把不同批次的虾苗混在了一起,要尽量选择规格大一些的虾苗,这样成活率要高一点,如果大小不一,在饵料不足的情况下个体大的还会攻击小的虾苗。

六、望鳃部

克氏原螯虾利用身体一侧的鳃腔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当虾缺氧时往往会爬上岸,或者借助水体中的漂浮植物等侧卧于水面。所以可以根据克氏原螯虾鳃部的状况判定其生长水环境的状况,不能选择鳃丝出现污垢、发黑或发黄的虾苗,以及鳃部不饱满的空壳虾。

七、验肠道和肝脏

克氏原螯虾属于杂食性动物,在不同发育时期对营养需求不一样。刚孵出的幼虾以其自身存留的卵黄为营养,之后不久便摄食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随着个体不断增大,便摄食较大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植物碎屑等。所以可以根据虾苗消化系统判断其优劣。优质虾苗的肠道和肝脏都应该比较好,肠道没有断节、粗细不均匀、空肠、稀屎等状况出现。打开头胸甲,肝胰腺越接近金黄色越好,病虾的肝胰腺往往会大小异常(肿胀、萎缩),或者颜色异常(发黑、发红)。

八、赛活动状态

可以用手轻轻触碰,对其活动状态进行一个“比赛”,反应比较活跃的虾苗为优质虾苗,行动迟缓的是活力不太好的虾苗。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活跃过度的虾苗也要谨慎选择。

九、检病原

克氏原螯虾病原的种类较多,病原及宿主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但不同病原引起的疾病往往具有相同表面症状。因此,若要准确诊断小龙虾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就必须全面调查、综合考虑,得出准确的诊断结论,才能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获得预期效果。要使用优质虾苗,放苗前应对虾苗进行病原检测,选择检测无特定病原的虾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