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00万微博粉丝的米瑞蓉又出新作了!
被“米粉们”尊称为“米姐”的米瑞蓉,是成都知名企业家,同时还是一位作家,也是成都阅读协会会长。她曾著有长篇小说《留守男人》并被改编为电视剧《婚姻时差》。今年4月,米瑞蓉又推出《留守男人》姐妹篇《北极光之恋》,这部创作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的作品,写了什么内容?
4月28日晚,“爱如北极光,遇上方知有—— 米瑞蓉新书《北极光之恋》发布会”在成都文轩BOOKS九方店举行,这部小说揭开了神秘面纱。
在这一场不同寻常的新书发布会上,欢笑惊喜不断,亲朋好友捧出蛋糕,新书发布会成了米瑞蓉的粉丝见面会,也是一次难忘的生日会。
最强粉丝团:袁庭栋、张山、杨二车娜姆等纷纷前来助阵
今晚的发布会上,有米瑞蓉的最强粉丝团前来助阵。著名巴蜀文化学者、民俗文化研究者袁庭栋,湖南省诗词协会副秘书长、《诗国前沿》杂志编委吴小晖,著名播音主持人七音,成都市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卢小华,成都阅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沐生,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郭月,成都市女知识分子联合会会长张虹,著名作家、行者杨二车娜姆,奥运冠军、四川体育职业学院排球管理中心主任张山,资深摄影记者迟阿娟,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北极光之恋》策划人李真真,出版社方主创团队等嘉宾及近300名读者参加发布会。发布会由四川省视协播音主持专委会副秘书长、成都电视台首届金牌主持人张欣宇主持。
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北极光之恋》策划人李真真在发布会上介绍道,《北极光之恋》是米瑞蓉老师继《留守男人》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华人女孩晓雪在加拿大西北地区黄刀镇的凄美爱情故事,因此给这本书加了个英文名:love in yellow knife。为了表现神秘的北极光,责编更是大胆使用了镭射纸做封面。
她表示,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大家分外关注海外华人的生存状况,作者将亲历的感受写进书中,深刻呈现了在特殊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海外华人的生存群像。
八十岁的袁庭栋特地赶到现场,作为成都阅读协会顾问,他说自己一定要来给会长“抽起”。“跨界作家是什么意思?就是业余作家,不是专业的。但是我们应该重视业余作家。”袁庭栋认为,对成都文化的研究成果,业余的甚至会超过某些专业人士。在成都,一直有这样一群文艺创作者,因为热爱在坚持写作。成都打造世界文化名城,重要的就是这座城市有多少文化人,希望更多业余的文化人来添砖添瓦。
米瑞蓉:被粉丝催更,50天写完,每天5000字
谈到《北极光之恋》的写作由来,米瑞蓉说:“创作灵感源于2019年12月的一次加拿大西北地区极地的极光之旅,在那里接待我们的导游讲述了很多关于极光、原住民,以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大奴湖的故事。回家后我有所思考,2020年疫情期间,我一个人在加拿大小住了五十天,于是开始创作这本书。以北极光为线索,始于一个华人女孩的爱情,终于当地的5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
2020年3月开始写作,用50多天时间完成了这部小说,米瑞蓉每天更新五千字左右。她把写好的文字陆续发布在微博上,引来无数读者的喜爱和追捧,每天上万粉丝在网上守候,他们不仅在留言区“催更”,甚至会参与创作,给小说一些建议,“这就说明大家是喜爱的,尤其喜欢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描述,这说明大家不是单一地在看一部小说里男女爱情故事的跌宕,同时他们更希望了解被你逐渐立体化的场景和久远的历史。”
【米粉分享】
她从女性的角度,用细腻的文字,给读者予抚慰
“除了经商、写作、主持,等等,还有什么是米姐不会的?”吴小晖、七音作为米粉,分享了他们的读后感。对谈环节,吴小晖表示,米瑞蓉在书中对跨文化环境下的生存与生活、爱情与亲情进行了深刻思考,尤其是主角在面对抉择和取舍时的描写,让人唏嘘感叹,悲欣交集。
七音说,一个陌生的城市耶洛奈夫,一个年轻漂亮的华人女孩,三个近在咫尺又触不可及的男人,一段新冠时期的爱情,这样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就会让人心生好奇。这部书稿诞生于疫情期间,作者完稿于隔离酒店,倾注了米瑞蓉多年的生活体验、观察与思考,又贴近现实,拥抱时代,用细腻的文字,从女性角度给读者予鼓励、温暖与抚慰。
【米姐答疑】
小时候最怕写命题作文,但大量阅读后就有了表达欲
在现场提问环节,读者特别踊跃,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米瑞蓉皆欣然作答,为大家分享了有关爱与人生的思考。她希望大家要敢于尝试,“不要把自己锁在某一个圈子里”。
读者发现,米瑞蓉的第一部小说《留守男人》写成于2008年汶川地震,这一次写作在疫情发生时,“因为我的小说总有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背景”。
米瑞蓉透露,她已经有一个新作正在构思中,“剧透一下,和瓷器有关。因为我收了很多瓷器,发现了其中的历史故事,于是计划写一个中国清代民间瓷器的故事”。
写作的米瑞蓉是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未必能像书中那样鲜活地生活。我把生活中的遗憾、期许融入创作,在小说中体现了各种生活。”
有读者好奇,米瑞蓉是如何发现自己的写作天赋的。米瑞蓉说,自己工科出身,小时候最怕写命题作文,但是大量阅读后,有了表达欲,写作有了画面感,写作的时候脑海里就像在演电影,这些都基于大量的经典阅读。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编辑 李学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