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腾讯抛售传闻的笼罩下,市场近期对美团质疑不断。美团则凭借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成绩单再一次在风波中站稳脚跟。

8月26日港股盘后,美团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财报显示,美团二季度实现营收509.4亿元,同比增长16.4%,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的485.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21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而市场预期则是净亏损21.7亿元。

无所不能的美团(喧嚣中的美团)(1)

财报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8月29日),市场反响热烈,恒指收跌0.73%,美团逆市上涨2.64%,盘中一度大涨近5%。

美团在此次财报中调整了披露口径,将业务分为核心本地商业及新业务两大分部。其中,核心本地商业主要包括原有的餐饮外卖和到店、酒店及旅游,还有美团闪购、民宿及交通票务;新业务主要包括美团优选、美团买菜、餐饮供应链(快驴)、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充电宝、餐厅管理系统及其他新业务。

那么,疫情重挫下,美团是如何实现超预期的业绩水平的?展望未来,美团的新增长点又在哪里?

核心本地商业:基本盘稳固,稳步复苏

核心本地商业是美团的基本盘,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达72%,该分部的稳健增长展现了公司的业绩韧性。二季度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367.79亿元,同比增长9.2%,主要由于餐饮外卖及美团闪购业务的交易笔数及客单价增加并且在更有效的交易用户激励策略推动下扣减金额减少,但部分被疫情下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的交易金额减少所抵销。二季度核心本地商业的经营溢利同比增长39.7%至83亿元,经营利润率提高至22.5%。

拆分收入来看,配送服务和佣金是美团核心本地商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合计收入占比达77%。其中,二季度配送服务收入为159.5亿元,同比增长15%;佣金收入为124.8亿元,同比增长2.5%。

无所不能的美团(喧嚣中的美团)(2)

在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美团核心本地商业能够实现业绩稳健增长主要得益于外卖及闪购业务的坚挺。报告期内,美团的餐饮外卖业务受到疫情及管控措施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外卖订单量占比较大的部分一线城市,订单量在四月和五月严重受挫,但在六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迅速恢复。二季度餐饮外卖及美团闪购业务的总订单同比增长7.6%,达41亿笔。

报告期内美团外卖业务表现坚挺的主要原因包括季节性因素,高客单价订单增多,以及稳健的用户补贴策略。

首先,二季度属于传统的外卖旺季。以2021年为例,一、二、四季度的外卖利润率分别是5.4%、2.2%及6.9%,二季度则为10.4%。受季节气候因素影响,三四季度骑手补贴通常会增多,单均配送成本增加,而二季度配送成本相对较低,利润率较高。

疫情期间,大量中小商户暂停营业,更多高客单价餐厅发力外卖业务,较高比例的高客单价订单推动佣金和配送服务收入增长,叠加用户奖励减少以及订单组合变化等因素,致使外卖业务的营业利润和营业利润率同比、环比均有显著增长。与此同时,美团与众多优质商家合作推出“必点榜”,并在多个城市提供全市范围的送货服务,也带动远距离订单贡献占比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稳健的用户补贴策略将有利于美团外卖业务的长期发展。当前外卖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当用户已培养起较强的消费习惯,通过烧钱补贴换取用户增长的方式已不再适用,寻求高质量增长成为行业共同的追求。提高客单价,以及降低用户补贴是外卖行业提升单位经济效益的重中之重。报告期内,美团通过不同的营销活动有效分配消费奖励,提高交易频率和中高频用户的参与度,同时美团还持续配合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

相比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是美团核心本地商业中更赚钱的业务,2022年Q1餐饮外卖业务经营利润率为6.5%,同期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经营利润率则高达45.6%。二季度,由于受到疫情反复的严重影响,到店、酒店及旅游收入有所下降,但同餐饮外卖业务一样,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也呈现出4-5月走低,6月开始看到复苏信号的趋势。

美团CEO王兴在电话会上透露,夏季来临之后,到店服务的需求也很强劲,到店GTV在7月出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8月的增长也进一步回升。到餐比其他到店服务有更大的反弹,因为一些聚会类别和非必要的消费仍然暂停。对于酒店和旅游,7月份国内酒店间夜量的增长仍然是负的,但比6月份要好,8月份转为正增长。

对此,美团的措施是进一步扩大服务类别,推出促销活动并利用假期刺激消费,年度活跃商家数和年度交易用户数均有所增加。针对到店酒旅业务,从4月至8月,美团承接了20余项政府文旅消费券项目,包括省市区县等不同的发放主体,总金额过亿元。数据显示,文旅类消费券平均撬动约5倍的直接关联交易额。

巨大的机会:即时零售

2022年第二季度,美团新业务分部收入为142亿元,同比增长40.7%,主要受商品零售业务的增长推动;经营亏损环比收窄至68亿元,经营亏损率改善至48.0%,主要由于商品零售业务的经营效率提高。

由此可见,商品零售业务成为美团新业务分部最主要的增长驱动力。报告期内,受疫情防控相关影响,对于零售行业,传统的物流网络在满足用户需求时受到一定限制,“本地供给、即时配送”的即时零售服务在满足日常需求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二季度美团买菜的季度交易用户数和订单量均创新高。

疫情加快催化即时零售的需求,即时零售成为巨头的新战场。今年以来,国内国外电商、零售巨头纷纷通过收购线下零售主体、扩充配送团队规模等方式加码即时零售,以及加大对履约环节的相关投入。而在这一赛道,美团已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

即时零售发展的关键在于本地供给和即时配送。本地实体零售是即时零售的供给基本盘,本地实体零售的繁荣,决定即时零售的发展上限。在即时零售模式中,本地实体零售为消费者直接提供商品服务。即时配送则是实现即时零售模式的重要基础设施,对终端消费体验有决定性因素。

对于本地供给和即时配送,美团通过多年业务深耕建立起较强的竞争壁垒。具体而言,提供即时零售服务的美团闪购在配送方面复用了美团遍布全国的即时配送网络,同时积累了较大的本地商户基础,拥有多元的本地供给。财报显示,美团闪购日均单量达430万,用户数及交易频次也显著增加。

在先发优势对的基础上,美团继续推进“零售 科技”战略,持续发力即时零售。

美团闪购二季度加快了创新模式闪电仓的覆盖速度,以满足年轻人更丰富、更具性价比的消费需求。与传统商店相比,闪电仓有更多元的品类选择和更有效的履约能力。截至2022年6月,美团闪电仓项目扩展到100多个城市,超1000个仓库。

与此同时,美团持续布局自动配送车以及无人机配送,助力即时配送能力的提升。美团自动配送车已经在北京顺义常规化运营超过2年,覆盖顺义50多个社区。除居民小区外,美团自动配送车还在顺义服务了医院、商场、工业园区、办公场所等,总数超过30个。美团自动配送车还在全国多所高校进行外卖配送服务。截至2022年8月,室外全场景配送订单超过240万单,自动驾驶里程占比超过97%。

无所不能的美团(喧嚣中的美团)(3)

截至2022年8月,美团无人机配送已在深圳4个商圈落地,航线覆盖10余个社区和写字楼,可为近20000户居民服务,并且完成面向真实用户的订单超7.5万单。团队还在北京、深圳等地测试机场完成了超过40万架次的飞行测试,配送飞行总时长1万小时以上。

总结与展望

总结而言,业绩方面,在疫情的重挫下,得益于餐饮外卖及美团闪购业务的坚挺,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分部在二季度实现超预期的复苏、增长。同时,得益于商品零售业效率的持续改善,新业务分部实现有效减亏。

展望未来,美团将助力中小型商户恢复经营视为下半年的重中之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疫情好转,将有更多较低客单价的中小型餐饮商家恢复营业。届时,客单价或将有所下降,叠加三、四季度骑手补贴等配送成本增加,短期餐饮外卖业务的营业利润率有可能受到影响。但长期来看,美团作为本地生活龙头,依然拥有较强的增长潜力。美团持续推进“零售 科技”战略,进一步加大对于中国消费市场的投资力度,看好其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增长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