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戳爷出柜以后,同性恋的话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同性恋不一定是接受(同性恋不一定是接受)(1)


在这个追求平等的世界,“请平等对待同性恋”的呼吁,被不断提出。

在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家,陆续出台同性婚姻法的同时,法律是否应该允许同性结婚的话题,也开始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热议。

中国也不例外!

人口大国因而同性恋人数更多却传统观念深入人心的中国,要做到“平等看待”,这无疑是一场“硬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同性恋不一定是接受(同性恋不一定是接受)(2)


在中国的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在合适的年龄与一个异性结婚,然后生子育子,是人的一生所不能缺少的。

然而,同性恋人,他们爱上了同性,且他们无法怀孕,在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里,这简直不可思议。

对爱上了同性的他们来说,在传统观念深入人心的中国社会,大多数长辈会觉得他们疯了,朋友会认为他们病了,陌生人会觉得他们恶心。

同性恋不一定是接受(同性恋不一定是接受)(3)


因为无法接受,所以家人朋友们企图通过心理医生来治疗他们,企图通过行动和语言来感化他们,企图通过语言来骂醒他们。

但,因为家人和朋友是爱自己的人,他们一面为伤害到家人和朋友而感到痛苦,一面也开始在矛盾是不是自己做错了?

很多人,顶不住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被迫隐藏性取向,也走向了大多数人走的那条娶妻生子的人生路。不仅毁了自己,也毁了另一个人。

同性恋不一定是接受(同性恋不一定是接受)(4)


我想说,同性恋不是病,它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依附。就好比异性朋友之间,两个人有相同的爱好,兴趣和行为习惯,然后相处很愉快,慢慢的身体里的多巴胺就开始释放,一段感情就开始了。

“同性恋也太恶心了吧!”

我不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在两个人情意浓浓的秀恩爱图片下,这条评论显得格外扎眼。

我想说,同性恋有部分是基因决定的,虽然不能说所有人都是,但像天生就是同性恋的人,这样恶意的攻击,他们应该怎么办?他们应该怪谁?是他们的错吗?

他们生来如此,无法改变,他们也只不过是爱上了一个与自己同性的人罢了。

可是,有多少人不敢说出实话。

从小到大,爱上了一个人,却不能说。爱情懵懂期,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开始害怕?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病?又自我安慰。最亲爱的父母在身边,却连求助都不敢。

同性恋不一定是接受(同性恋不一定是接受)(5)


事实上,令他们害怕无助的,并非语言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们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孩子:妈妈妈妈,什么是同性恋呢?


妈妈:宝宝,你看啊,男女就像是磁铁的两极,大多数情况都是异极相吸。


但有的同极也相吸了,他们需要克服很大的阻力才能拥抱在一起。

这是我看到过对同性恋人最温柔最尊重的理解。

我并不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接受同性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我认为爱情平等,应该尊重。

歧视同性恋的充满恶意的评论,在网上并不少见,歧视他们的眼光,在日常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同性恋不一定是接受(同性恋不一定是接受)(6)


我希望的是互相尊重。当身边有人跟你谈起他喜欢同性的时候,你可以很平常的说:“是吗?是谁呀?他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人吧!”

不需要大张旗鼓的满世界宣称接受同性恋,也不需要什么侃侃而谈的大道理,只需要,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对待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跟别人没什么不一样,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