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让上海浦东的科普志愿者们也战斗在一线。同济大学学者程国政在线讲起《当下,正可训练孩子“延迟满足”》;如何认识中医在防治新冠病毒中的作用,上海东方医院中医主治医师徐博文及时分析《面对“新冠”的中医防治》;孩子们网课伤眼,眼科医生杨承勋细细说来《居家上网课,保护眼睛莫慌张》;疫情之下教育形式发生变化,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校长、特级校长金卫东深入浅出的分析《怎样做一个能“抗焦虑”的好家长》……这群活跃在各行各业的优秀专业人才,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浦东新区专业科普志愿者。

上海抗疫行为和感悟(为大众抗疫科普)(1)

疫情防控的特殊阶段,浦东新区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第一时间在微信公众号“浦东科协”“科学的春天”开辟“战疫科普”专栏,邀请协会内各行业志愿者结合专长,展开战疫科普和战疫行动。点滴力量凝聚成抗疫之盾,战疫中的专业科普志愿者群像,只是浦东新区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近年来持续健全科普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战时”显现。以“大科普”理念,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发挥专业优势,构建“大科普”格局,浦东新区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在打通科普服务公众“最后一公里”上积极作为,为加快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不断注入新鲜力量。

记者了解到,这一协会是由各界有志于科普志愿者事业的人士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协会于2003年10月成立,这也是上海市第一个建立专业科普志愿者队伍的协会。浦东不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关键是如何激发更多人才的科普热情,吸引他们腾出精力、花费心思,面向公众提供高质量、常态化、公益性的科普志愿服务。协会以专业知识、志愿精神和科普能力三方面考核和引导志愿者,吸引了一批学有专长、热心科普的专业人才加入。

记者了解到,浦东新区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紧紧围绕科技科普、宇宙科普、自然科普、环境科普、人文科普、健康科普等公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重点,加强对科普志愿者的公开招募和登记管理工作,不断扩充专业科普志愿者队伍。2018年,协会新增专业科普志愿者35名,2019年新增50名,协会目前共有登记专业科普志愿者186名。

这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微纳卫星研究所所长、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陈宏宇,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学传播室主管、上海市天文学会秘书长汤海明,中国商飞梦幻工作室负责人、C919 103架机团队“十二勇士”成员张驰……

协会对志愿者的服务有要求,但不增添过多负担,每年要求志愿者提供“一课、一文、一活动”三项服务。协会不再向成员收取会费,通过承接各方面的购买服务,不断提高市场生存能力。

2019年,协会为2019年浦东新区科普诗词大会提供专业的志愿服务工作。科普诗词大会活动历时1个月,大会以课程大纲的古诗词为主,辅以中华优秀传统诗词及科普知识,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人文情怀与科学素养,线下云集长三角160所中小学,网上互动面向全社会开放,参与互动的总人数一举突破百万,全方位立体式传播诗词科普知识。

针对楼宇、园区企业,协会开展“健康科普伴我行”系列主题活动,专业科普志愿者们活跃在浦东新区金桥产业园区、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金高园区和洋泾园区。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就来自楼宇园区的机构和企业,熟悉白领群体的科普需求。

协会连续两年为浦东36个街镇输送科普课程,2018年共送入街镇144节科普课,2019年在此基础上,调整课程结构,大幅增加备受居民推崇的科普体验课,输送课程增加至244节,意味着每一天半,就有50位左右的居民参与到科普学习中来,助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

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韩可胜介绍,在推动线下活动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园、进机关、进媒体的同时,还将运用好线上阵地,通过新媒体、在线直播等方式,将科学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该协会今年还将推出志愿者积分制,开展年度“最美科普志愿者”评选活动,健全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发掘专业科普志愿者们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完善科普舞台,打造科普赛台。

“浦东新区专业科普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是上海首创,我们希望从浦东出发,走向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增强科普志愿服务的辐射力、影响力,在追求实效中呼应需求、争创一流。”浦东新区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顾兵说。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