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水肿发生的原因是(患者发生水肿)(1)

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液体积聚称为水肿,由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引起人体组织间隙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内分泌性水肿。内分泌性水肿可以表现为全身性水肿或局部性水肿,可以表现为压陷性水肿或非压陷性水肿。内分泌性水肿在水肿病人中是一个较少见的病因,但有时可能是内分泌病的主要表现或首发症状,因此在水肿的鉴别诊断中不可忽视内分泌疾病。

引起内分泌性水肿的疾病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慢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此外,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特发性水肿也与内分泌因素相关。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黏液性水肿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TH)缺乏或促甲状腺激素缺乏或末梢组织对甲状腺激素不敏感引起的TH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组内分泌疾病。当发现有非凹陷性的颜面及下肢水肿(严重病例全身皮下均可累及),伴有乏力、畏寒、嗜睡、便秘、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毛发脱落、皮肤干燥无泽、性功能减退、月经失调时,要测基础代谢率和甲状腺功能,若基础代谢率降低及甲状腺摄131I率低于正常,则为此类。

黏液性水肿特点:

①由于此类水肿组织液中所含蛋白量较高,故表现为非压陷性水肿;

②常见部位为颜面及下肢;

③当黏蛋白浸润口腔黏膜、舌、悬雍垂、喉头黏膜、中耳等部位时,表现为语言缓慢、舌体肥大、声音嘶哑、吐字不清及重听;

④黏液性水肿晚期可产生压陷性水肿约占30%;

⑤黏液性水肿累及肌肉与关节,主要表现为肌软无力,累及关节可伴有关节病变,偶有关节腔积液;

⑥黏液性水肿累及心肌,可导致多浆膜腔(胸腔、腹腔、心包腔)积液;

⑧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黏液性水肿昏迷。

Graves病与胫前黏液性水肿

Graves病是一种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此类病例中约有5%出现胫骨前1/3部位皮损,其黏液性水肿也见于足背、踝关节、肩部、手背或手术瘢痕处,偶见于面部。皮损大多为对称性。

病理改变为真皮内有大量的黏多糖和黏蛋白聚集,胶原增多,结缔组织纤维损害。病变部位早期皮肤增厚、粗而变韧,有广泛大小不等的暗红色突起及不平的斑块状结节,边界清楚,皮损周围的表皮常有腊样光泽而紧张,逐渐变粗变厚,表面不平,后期毛孔明显粗大如桔皮样,可有疣状突起,可逐渐发生广泛更坚实的叠起,最后呈树皮状。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本症是指垂体前叶各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综合征,常见于产后大出血引起的垂体缺血性梗死,如能注意到产后大出血无乳、闭经、消瘦、毛发脱落等表现, 一般不会误诊。

当伴有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可出现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导致黏液性水肿,由于垂体前叶低功,促使黏多糖合成的激素也明显缺乏,亲水物质的含量也相对减少,故黏液性水肿的程度一般来说比原发性甲减轻,很少引起浆膜腔积液。黏液性水肿也可浸润心肌及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器官。此外,还常伴有性腺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征象,临床鉴别并不困难。

库欣综合征

库欣综合征是指由多种病因造成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所致病症的总称。此症少数病例出现面部及下肢可压陷性水肿,也可表现为全身性水肿。其水肿原因为:

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促使K 排出和Na 潴留;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心肌的直接作用而产生心功能不全;

③糖皮质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呈负氮平衡,使血浆蛋白降低。

此类水肿伴随症状常有向心性肥胖、毛发增多、面色红润、多油质、痤疮、皮肤菲薄有紫纹、肌软弱,骨质疏松而常有背痛、胸痛、易怒、烦躁。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由于醛固酮分泌过多,引起钠水潴留,细胞外液扩张,血容量增加,如并发心功能不全,则可引起轻度水肿,其水肿特点同心源性水肿。患者可表现为下肢及面部轻度水肿伴有高血压、高血钠、血浆容量增加、多尿等。

皮质醇增多症

该病水肿部位常见于下肢或颜面部轻度凹陷性水肿,也可表现为全身性水肿。周期性皮质醇增多症的病人,水肿也呈周期性变化,原因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促使K 排出Na 潴留;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心肌的直接作用而产生心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出现负氮平衡,使血浆蛋白降低。

经前期水肿

本征是指月经来潮前出现水肿、乳胀、头痛、乏力、烦躁、抑郁、神经过敏等一系列症状,以及水盐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综合征。月经来潮后水肿及其他症状逐渐消失。典型症状于月经来潮前7天~14天逐步加重,以月经前2天~3天为著,月经期过后水肿及其他症状随之明显缓解或消失。经前用黄体酮治疗可改善症状。

更年期综合征

本征指妇女自然绝经前后或其他原因丧失卵巢功能后而出现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综合征,部分病人伴有水肿。其水肿发生机理如下: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肤营养障碍(尤其是内分泌障碍)、水和电解质紊乱。

特发性水肿

特发性水肿是临床上具有一定特征的原因不明的水肿,是一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综合征。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精神因素(精神创伤);

➤内分泌因素(雌激素过多、泌乳素明显升高);

➤小血管病变(毛细血管损害使大量血浆蛋白漏出血管外,造成循环血量减少以至水肿)。

多见于20岁~50岁女性,尤其是肥胖型育龄女性,与月经无关。多为凹陷性水肿,晨起时颜面明显,下午下肢水肿明显,水肿与体位有关。需除外器质性疾病,立-卧位水负荷试验具有诊断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