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华子

吟诵是中国特有的读书方法,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为了民族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莱芜作协朗诵团组织了这次诗文吟诵培训活动。在莱芜作协朗诵团吟诵培训班里,华子有幸又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坐在三味书屋的课堂上。一起听课学习的还有很多年长的老师和十多个八九岁的孩童。高新刚老师对汉诗文吟诵颇有研究,他用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示范讲解,不仅让我们重温了经典名著,还让我们对历史和文字背后的故事有了新的认识。

老师说自古读书皆吟诵,百年以前,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所有中国文人都是吟诵的。由此上溯三千年,所有的中国文人、所有的汉诗文都是吟诵的。什么是吟诵?吟诵是汉诗文原来的声音;是汉诗文的读法;在古代学校里代代口传的。吟诵分为吟咏和诵读。吟诵是文读雅言的。吟诵人人不同,但有公共规则。吟诵的规则是一本九法。一本是声韵涵义 ,而九法则是因文体而异,依字行腔、依义行调 、模进对称、入短韵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虚实重长、文读语音、腔音唱法。老师分别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经、短歌行以及杜牧的清明和将进酒等进行了生动的讲解演绎,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起承转合到意境之美让我们叹服,又让我们跃跃欲试。听着高老师采录的九十岁高龄老人再读儿时读过的诗文,那神态那形象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高老师还讲解了鲁迅先生的范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而今天我们正好坐在三味书屋的课堂上,或许是机缘巧合,又或许是命中注定。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和我们成长的百草园是一样的,都充满生机和欢乐,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早已在脑海根深蒂固。听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看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看轻捷的叫天子从草间窜向云霄;自由自在的捕鸟捉蜈蚣等,是多么惬意又是多么让人难忘的的时光啊!

鲁迅先生从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百草园到早上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的三味书屋,和我们今天所在的三味书屋截然不同。童年是一样的童年,百草园是一样的百草园,而三味书屋却是不一样的三味书屋。这里有梦想,有阳光,有唐诗,有宋词,有元曲,有吟诵的高亢,有感恩的思想……

这是梦想起航的地方,是读书学习的场所,是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优雅环境,是诗书文画于一体的文学成长乐园,或者说三味书屋是我们的另一个百草园更为恰当。

2022—8—15日吟诵培训有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读写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读写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读写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读写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

壹点号 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