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各地殡葬管理办法的规定,遗体火化已成为丧葬活动的一般要求。火化就是不保留尸身,将遗体运送至殡仪馆或火葬场进行火化焚烧,形成骨灰,然后遵照当地规定,结合具体习俗,进行安葬,或公益性公墓,或经营性公墓,或骨灰存放堂馆,或家族宗族茔地,或置棺独立建坟等。
在北方农村大部分地区,丧事活动的一般出葬流程是:出殡后直接到殡仪馆火化,火化后直接进墓地安葬。
遗体火化时,以下事项应当注意:
1、火化隔离。较为规范的殡仪馆,火化间与外界是隔离的,即不允许主家人员进入。但一些城乡殡仪馆,火化间管理相对粗糙,有的直接与外界相通,此时,主家应当禁止重服人员进入火化间,特别是妇女和未成年人,以避免在心理上或情感上产生负面影响。
2、物品清理。遗体入炉前,主家人员应当事先清理逝者身上影响火化质量的附属物,如不可燃或容易影响骨灰质量的金银首饰、硬币、塑胶橡胶物品等。不能清除的逝者体内的手术钢板、钢针、螺丝等,应当事先告知殡仪馆工作人员。
3、骨灰差异。由于不同逝者在遗传、年龄、性别、体质等方面有差异,加上病患、药物等影响,火化后骨灰的在颜色、形态上可能有所不同,是正常的,主家人员不要因此胡思乱想,更不要因此与殡仪馆产生分歧,出现不和谐情况。
4、烧丧祭奠。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之后,逝者遗体被推入火化间火化,送丧人员等候。此时,主家应当将出殡携带出来的不需要进入墓地的丧葬物品,如花圈、花篮、纸器、其他丧物或不宜使用的物品等,进行焚烧或处理。在焚烧地点,可以置逝者遗像和灵位,行礼祭拜。
5、关注重点人员。火化等候期间,知事人要安排特定关系人重点关注以下人员:一是丧主,丧主是丧事活动的核心;二是过于悲痛的人员,要适时劝解宽慰;三是年龄较大的人员,注意身体状况;四是送丧贵宾,如娘家人、特殊身份人员等,防止出现事故或不和谐不礼貌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