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其一 三国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的主要特点和事迹(魏文帝曹丕柔情的一面)(1)

《燕歌行》原是一个乐府诗题,燕是古时的,而燕歌行最早指的是燕地流行的曲子。只是到了后来,曲子失传,这个题目,就只能用来咏颂当地的风土人情。又因古时的燕地属于边关地带,常年征战,《燕歌行》就又成了征战、戍边、哀怨之诗词。只有了解清楚燕歌行,才能理解这首诗最基本的基调。

本诗的作者是魏文帝曹丕,原诗共二首,这首诗是其一。它是现存于世的,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七言诗,堪称七言诗作的鼻祖。曹丕在诗歌创作中,写得最多最好的,便是游子思妇类诗歌,而这首《燕歌行》,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曹丕的主要特点和事迹(魏文帝曹丕柔情的一面)(2)

本诗的开头三句,就给大家展示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秋景图:秋风萧瑟,草木凋零,候鸟南飞,还有白露为霜。凄凉萧条的景色,与哀怨悲凉的气氛,浑然为一体。女子哀怨的情思,已经被渲染融汇于秋景之中。实所谓,人未见,情已浓,为女子的出场,做足了铺垫。诗人以景色来衬托情感,主人公的悲苦寂寞之情,已经跃然于纸上。

接下来几句,本诗开始描写女子的内心活动。这里一波三折的笔法,极尽了曲折之妙。首先是,远方丈夫的“慊慊思归恋故乡”,既然思归恋乡,为何迟迟不归?问出了女子心底的疑问,君何淹留寄他方?写完良人,又转回了女子自身,整日整夜在相思中度过,不知不觉泪沾衣裳。苦闷寂寞极了,就只能抚琴吟歌,来排解忧伤,最终唯有望月兴叹。

娓娓道来,愁情百转,对夫君的思念之情,时时刻刻涌入心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怎么才能了断。哀怨短促的清商曲调,绵绵不尽的凄婉之情,形象地刻画出,女子伤感悲怆的真挚情感,夫君啊夫君,你在何方,为何还不归乡。

曹丕的主要特点和事迹(魏文帝曹丕柔情的一面)(3)

全诗的最后四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皎洁清冷的月光,映照在女子的空床之上。银河流向西方,漫漫长夜还是没有尽头。牛郎织女远远两相望,究竟是犯了什么罪过,才被天河所阻隔。诗人以清冷的月色,来映照女子内心的寂寞;以牛郎织女的传说,来反衬女子内心的哀怨。

结尾的“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就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借传说故事,由地上的思念与忧伤,联想到天上的思念与忧伤。表面上,是为牛郎织女感到不公,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怨愤。通过把传说中,牛郎与织女的哀伤和自身的哀伤,很自然地交融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进一步升华了,全诗的情感格调。

本诗在艺术上,句句用韵,于平缓的节奏中,略显摇曳之态,被后世称为“仿柏梁体”。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更是赞誉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它是当之无愧的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的创作影响非常大。

本诗是一首妇怨诗,题材很普通,思想也不复杂。但是,曹丕作为一个上层的统治者,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能够对一个女子思念丈夫的闺怨之情,在诗中寄以深刻的同情,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诗把写景抒情,写人叙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又把女主人公的自言自语贯穿于其中,从而构成了一种百转千回,哀怨伤感凄凉的独特风格。

曹丕的主要特点和事迹(魏文帝曹丕柔情的一面)(4)

本诗的词藻,华美中透着纯朴;本诗的情感,炽热中透着含蓄。它袭用了很多前人的东西,但却又似无心之举,不带任何刻意雕琢的痕迹。例如,把汉武帝的《秋风辞》中,“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和《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自然融汇,就使得“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浑然天成。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曹丕的《燕歌行》,在情感和思想上的延续。它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精华,还融会贯通后,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在曹丕的笔下,诗歌被赋予了独有的思想面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是本诗的特点,这也是曹丕的诗歌,有别于同时期的其他魏晋文学的显著特征。

曹丕既是一个文学家,也是一个政治家。但在他的诗中,往往看不到曹操那种慷慨激昂,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也看不到曹植那种积极进取,去报效国家的思想。曹丕的诗中,总有一股诉不尽道不清的凄苦哀怨之情。他忧心民生之多艰,他操心百姓之疾苦。他以细腻的感情,婉转地抒发情怀。

读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领略魏晋诗歌之中,独特的细腻与绮丽之风,品味这位帝王诗人的家国柔情。

曹丕的主要特点和事迹(魏文帝曹丕柔情的一面)(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