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了,困了,我要睡会

文图/七月娃娃

不等困了再睡(不说了困了我要睡会)(1)

我以前是拒绝午睡的,孔子说白天睡觉是“朽木难雕”,午睡绝对是上了年纪的国有企业中层干部发明的。确切来讲,对于一个无法随时入睡的人来说,午睡无疑是浪费时间的。等自己上了年纪,才发现,午睡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这意义非比寻常。

李渔在《闲情偶寄》里写自己的养生之道,“午睡之乐,倍于黄昏,三时皆所不宜,而独宜于长夏。”在他看来,夏日里的午睡,已不停留在养生,而是一种闲情,是一种快乐的方式。

不等困了再睡(不说了困了我要睡会)(2)

午睡常在饱餐之后,这时正是一日当中最热的时候,何以消暑,唯有小憩片刻也。以前不想睡觉的困扰都来自睡不着,折腾半天浪费了时间,后来我发现,有种做法叫“正念”,我虽然对这个词一知半解,但在小憩片刻上,已经得到了一些辅助。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专注”做一件事,怎么专注午睡呢?假如你只有半个小时。首先做好午睡的准备,找到一个可以躺下或可以依靠的地方,你告诉自己,此时此刻,你要做的事情就是什么都不想,你细听自己的呼吸,关注自己的心跳,就这样坚持几分钟,你可能进入睡眠的状态,你也可能进入安静的状态,不管是什么状态,你已经达到了休憩的目的。

不等困了再睡(不说了困了我要睡会)(3)

小时候的夏天,家里没有空调和电风扇,只有爷爷用来裁缝的木板桌子,和几把竹扇子。那时候的午睡,就是躺在木桌上完成的,爷爷扇着扇子,赶着蚊子,偶有凉风从屋子里穿过,那会儿是真的能睡着的吧,那时候睡醒了午觉,是有盼头的吧。一觉醒来,晚饭就开始准备了,太阳开始下山了,溪水可以玩起来了,冰在井水里的西瓜,可以捞起来了……夏天的美好记忆,一定有午睡的。

不等困了再睡(不说了困了我要睡会)(4)

只是在古代是没有午睡的,白天睡觉也叫“昼寝”,是违背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正常规律的,孔子怒斥的“朽木不可雕也”,说的便是白天睡觉的某人为之“朽木”。只是后来午睡在生活中被慢慢接受认可,在《三国演义》中,刘皇叔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正好午睡醒来,于是作“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可见,从古到今,午睡总是能让人诗性大发,出现了不少好的作品和经典。也就是瞌睡那么一会,大脑得到了休息,整个人精神焕发,对事物的认知会更积极乐观。

不等困了再睡(不说了困了我要睡会)(5)

宋朝有位叫蔡确的人写了一首千古的描述“午睡”的诗,其实这首诗流传并不广泛,很多人未得知。《夏日登车盖亭》写:“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词里写的是自己被贬之后,在纸屏围成的墙下,靠着石头当枕头,竹子为床,本想握着圣贤书看会儿,没想到睡意来袭,于是顾不得手中的书滑倒地上,先满足了瞌睡虫罢。这夏日里“手倦抛书”画面,似乎有点苏东坡看透了人世间浮浮沉沉的从容,然苏东坡都好像没有这潇洒之举嘛。后唐的李煜也曾借午睡表达过自己的心情,“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诗人忘记自己是异乡之客,偷得一觉的欢愉,午睡让他在片刻中感受到了无事一身轻的欢愉,只是一觉醒来已是黄昏,那一刻孤独袭来,亡国之恨涌于心头。

不等困了再睡(不说了困了我要睡会)(6)

旅途中的午睡亦是一趟旅途最值得珍藏的啊。你会发现,当一个人在旅行中都要把午睡安排于行程之中,她大概已经不再需要从旅行中感悟人生了吧。午睡跟吃饭一样平常,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小憩片刻,“手倦抛书午梦长”,若在异乡的午后,能放下手机,依窗而眠,时伴有夏雨敲窗的声音,片刻醒来,正好遇见这陌生之地的黄昏,抑或醒来还能享用一时半刻的申时茶,岂不是这一趟旅途独特的感受,是不是比奔波于各景点之间辛苦劳碌更值得珍藏。

不等困了再睡(不说了困了我要睡会)(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