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以后,1912年建立的民主共和国,一直持续到1949年。在此阶段的30多年间,整个中华民族的经历可谓艰苦卓绝、波澜壮阔。可颂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但今天讲的,主要是平时大家了解不是很多的民国时候的6条冷知识。

一.关于中华民国的政体

刚刚说过中华民国是1912年建立的民主共和国,但是你知道吗?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采用共和制政体,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实行总统制(后改为内阁责任制)。当时的国土疆域包括外蒙,总面积为1141万8174平方公里,是世界领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

民国历史的四个疑问(关于民国的6条冷知识)(1)

二.关于民国的时区划分

时区的划分执行,是一个主权国家应该具有的重要国策制度,它紧紧牵连着国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但是,民国时期却存在5个时区:长白时区、中原标准时区、陇蜀时区、新疆时区、昆仑时区。各省市地方采用各自所属时区,给当时的政府机关,尤其是百姓生活带来了特别大的麻烦,极不方便。

民国历史的四个疑问(关于民国的6条冷知识)(2)

三.关于民国时期的铁路

民国时期,也有一条京沪铁路,可是不是北京至上海,而是南京至上海。因为当时的首都是南京,故起此名,全程300公里,速度有点慢,单程要花10个小时。而山西省的铁路与当时其他地方的铁路不同,是法国产的1米窄轨铁路(全国统一铁路是1.435米的轨道)。这主要是因为“山西王”阎锡山想长期保持山西的独立性,独霸山西。

四.关于民国时候的儿童节

民国时期,也有政府为儿童设置的儿童专属节日,但不是我们现在的6月1日,而是每年的4月4日,当时被俗称为“四四”。民国儿童节最初的发起组织是上海中华慈幼协会,4月4日是该协会的成立时间,不过当时的儿童节和我们华夏民族传统的清明节有冲突,并且“四四”这个名字,还犯了中国百姓日常发音的忌讳,很不好听。

五.关于民国时期的体育运动会

民国时期也非常重视体育运动,先后举办过7届全国运动会。说是全国运动会,但实际上,从第二届开始,就有诸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爪哇等亚洲国家组派代表队,前来参与运动会的比赛。运动会期间,由于条件限制,远动会的观众不仅要买门票还要一同买“大便票”、“小便票”,凭票上厕所,还是限量提供。现在听起来,觉得有点奇葩。

民国历史的四个疑问(关于民国的6条冷知识)(3)

六.关于民国时期的中国足球

现在的中国足球,一直是我们所有国人的剜心之痛,体育领域中的一个“扶不起来的刘阿斗”。然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民国时候我们的中国足球是亚洲第一强队。当时的中国国家队,从1915年到1934年,连续9次获得了远东运动会足球冠军。现在我们足球国家队恐韩恐日,反观民国时的国家队,无论是主场还是客场对抗日本队,都把他们踢得稀里哗啦,特令当时的国人骄傲。更让国人傲娇的是,那个时候中国也有个世界级的球王李惠堂。看到这些,怎么样?是不是很想穿越到民国做中国足球的球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