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重要新闻,就在昨天,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数字图书馆上线了!去年,国图出版社申请成立《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项目,获得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资助,今年来,北京大学携手字节跳动,依托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完成这个项目的研发和设计,即日起,对所有人免费开放。

有些人以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大英百科全书》,其实不然。它是1407年明永乐年间定稿的《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内容包括了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戏剧、农艺等方方面, 全书约3.7亿字,共22937卷,11095册,“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自成书以来,历经沧桑。正本杳无踪迹,不知所踪,有一种说法是在定陵,嘉靖副本屡遭劫难,残卷散落到世界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收藏机构中,现存于世的也仅仅占到全书的百分之四。但数字化的相遇是一场历史性的邂逅。中国国家图书馆是除海外的最大收藏,这一次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的40册、75卷,它让我们看到了一本相对完整的《永乐大典》。当我第一次打开链接的时候,有一种穿越时空的与古人面对面的激动。不仅仅是设计的色彩、字体,一页一页翻看的这种阅读设计也让人感觉在读原件。

现在世界上最全的百科全书(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可以免费看了)(1)

《永乐大典》数字图书馆,便是字节跳动借助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创建仿真的虚拟环境,打破时空界限,充分调动人们的感官体验,我终于感受到真正的沉浸式学习。也会有朋友问我,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是有距离的,我们阅读《永乐大典》的意义是什么?

《永乐大典》之美,不仅在于形式之美、文字之美,更在于正文的墨色台阁体之美和红色钤印之美。书中各类插图用传统白描笔法绘制,在绘画史、书籍插图史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和价值。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从书本的装帧到插图的还原,都能够拥有更加多元的展示空间,人们能够在动态演示中直观感受到其中的精美和文化的韵味,这种心灵的陶冶和学习是渐进式的、是熏陶出来的,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年轻朋友经常讨论的气质养成问题,大概可以从中找到答案。从书籍可以智慧解决问题,但书籍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功利性的,熏陶出来的东西,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这本数字大典是《永乐大典》系统性保护研究整理工程的一部分,是一个完全公益的行动,国图出版社、北京大学还有字节跳动协力完成。这600余年的沧桑不仅是《永乐大典》的磨难,也是中华典籍文化聚散流变的缩影,如今的古籍数字化工程的结合,则是为中华古籍文化带来了新的力量和生命,通过《永乐大典》的数字化工程能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和理解到一部典籍从编纂、收藏、流传、散失、毁灭到重新整理聚合的历程。

正当盛世,《永乐大典》完成编纂;国家无力之时,大典只能流散天涯;今天,散失在世界各处的大典正在不断回归,再获新生,以数字化的方式重新呈现,在政府、高校和科技公司的协作中,中国古籍数字化工程进入新的阶段,这是真正的“古籍新生”“守护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