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园与北京植物园的区别(为什么说国家植物园来得正是时候)(1)

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北园),与会嘉宾为国家植物园揭牌。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这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植物园事业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对于未来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和中国植物园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家植物园是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植物园原有资源的基础上扩容整合而成,而建设国家植物园则是新中国几代植物园人的夙愿。

1950年,远在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担任客座研究员的俞德浚先生,放弃美国的优厚聘约,毅然回到北京,就是想用他在爱丁堡植物园和邱园学到的知识,在新中国的首都建设一座代表国家水平的植物园。

1956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北京植物园,于西山卧佛寺附件划拨土地600公顷和相应的经费建设植物园。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北京植物园一分为二,植物园的建设未能按规划落实。进入21世纪以来,又有十多位院士在多个场合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植物园的建议。

2021年10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主席向全世界宣布启动北京、广州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2022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

直至今天正式揭牌,国家植物园建设的过程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也让关心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植物园建设的人士欢欣鼓舞。

国家植物园与北京植物园的区别(为什么说国家植物园来得正是时候)(2)

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北园),游客在新揭牌的国家植物园前留影。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国家植物园建设是社会发展缩影

以前总有人说,国家兴,则园林兴。这句话放在植物园建设上也是一样的,国家兴,则园事兴、植物园兴。而国家植物园的建设历程,就是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济条件很差,建设植物园靠的是科学家们的一腔激情。据说,为了尽快能将卧佛寺前的荒滩绿化起来,中国科学院各个研究所的科学家都安排绿化劳动,靠肩扛人抬,硬是在乱石滩上栽种了油松、侧柏等树种。

但在随后的特殊历史时期,建设资金被冻结,植物园的建设完全停顿,北京植物园北园的很多地块或是用来种水果搞生产,或是交还给农民种粮食,征收的土地逐渐被蚕食,科研人员则去了“五七”干校,园里原有的一些珍贵植物也不知所踪。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植物园迎来了新发展的阶段,北园陆续建设了大型展览温室、月季园、海棠园、梅园、湖区、樱桃沟等植物收集区,植物所的科研力量也不断提升,新建了多个实验楼,研究团队日益强大。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人心,国家对植物园的投入逐渐加大,北园在植物收集展示、园艺技术方面卓有成效,植物所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在国际顶级刊物发表,进一步奠定了植物国家队的实力。

如今,我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责任。国家植物园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也算是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没有国力的增强,没有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人心,就不可能有国家植物园的落成。

国家植物园与北京植物园的区别(为什么说国家植物园来得正是时候)(3)

2022年4月18日,一对母女在国家植物园盛开的郁金香前留影。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在北京建设国家植物园意义重大

众所周知,植物园是对植物多样性开展迁地保护的重要场所,是对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与就地保护一样不可偏废。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快速发展,野生植物遭受灭绝的威胁愈发严重。据估计,全世界受到威胁的植物物种数量超过30%,以我国现有高等植物3.7万种计算,超过1万种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而拯救这些植物使之免于灭绝,一方面依赖于建设完备的自然保护和国家公园体系,另一方面有赖于迁地保护,对野生植物进行挽救,使之在“人工避难所”里得到保护、扩大种群个体,摆脱灭绝的威胁,并实施可持续利用。

有人也许要问,国家植物园建设为啥一定要在北京开始,为啥不在植物种类丰富、自然条件良好的地方呢?其实,这是对植物园的功能理解不够。

植物园的功能,包括科学研究、科学普及以及植物的可持续利用等,而国家植物园的建设,更将使植物园的功能发挥到更高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植物园是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指示物。

北京是一座古老又现代的国际大都市,又具有科技资源相对集中、保护与科研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的优良条件,而超过半个世纪的北京植物园建设工作,也已经为国家植物园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有北京市政府的全力支持。

在北京进行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先行先试,能够为国家植物园体系探索一条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为后续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样本。而国家植物园的建成,也能够为作为大国首都的北京提供一座与之匹配的国际一流植物园。

国家植物园与北京植物园的区别(为什么说国家植物园来得正是时候)(4)

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科普馆,一位小女孩在玩木质益智玩具。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中国智慧

植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地球的卫士,是生态环境的主角。地球的各种生命活动均依赖于植物。植物是一切生命的基础,这一点毫不夸张。

因此,建设国家植物园也是中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危机的中国策略。

植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给自身的发育生长,也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人类社会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也离不开植物。植物不但为我们提供了清新的氧气、优美的环境,还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粮食、蔬菜、调料、纤维、药物、工具、材料以及工业原料。可以说,植物是留住金山银山、青山绿水和浓浓乡愁不可缺少的绿色基底。保护植物才能保护绿水青山,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在城市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经常有一个误区。比如在公园里,一提起生物多样性,一些人首先想到的是动物,想到如何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如何吸引更多的蝴蝶、鸟类,如何让野生动物与人和谐相处,而忽略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其实是植物以及植物形成的环境。

实际上,没有了植物多样性就不可能有动物的多样性。国家植物园的建设,可以为北京本地的野生植物保护提供支持,为城市恢复地带性植被、恢复和重建野生动物生境提供即使支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够为实现“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做出贡献。

不仅如此,中国的野生植物种类占全世界的大约十分之一,早日建成国家植物园体系,切实保护中国的植物资源,就是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中国的贡献。

国家植物园如愿成立,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植物园事业的春天来了,中国植物园的明天更加美好。以此为起点,中国植物园的高质量建设,一定会把中国植物保育事业推向新的更高阶段,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中国智慧。

撰稿/赵世伟(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

编辑/何睿

校对/李立军

,